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四讲__豆类的营养价值3
豆类的营养价值豆类的种类豆类包括大豆和食用豆两类,如蚕豆、豌豆、绿豆等各种杂豆。豆类食物的营养特点其营养成分主要在籽粒内部的子叶中,因此在加工中除去种皮不影响营养价值;各种豆类中都有抗营养物质,不利于豆类中营养素的吸收,甚至对人体有害。豆类中含有植酸会妨碍钙、铁的吸收,大豆民间有“要长寿,吃大豆”的说法。确实,大豆含有丰富营养素,具有高蛋白、高膳食纤维、高钙、高钾等特点,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大豆的营养价值分析大豆包括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白大豆等品种,其中以黄大豆最为常见。(一)蛋白质含量居各种农作物之首,且质量优异,可与动物蛋白质相媲美。1、含量多:平均含量为44.31%,相当于水稻的5倍,小麦的3.3倍,牛肉的2倍。2、质量优异:(1)含有9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氨基酸,组成较全面、较合理。(2)蛋白质消化率仅次蛋白、酪蛋白,在众多蛋白质来源中位于第三。(3)全部为可溶性蛋白质。(4)不含胆固醇。3、人体必须:占体重16%,每天约有3%蛋白质参与更新,需要不断通过膳食补充。4、主要生理功能: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等。(二)含丰富优质脂肪,大豆卵磷脂具有多种有益生理功能。1、大豆脂肪含量18%-2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以上,人体必须脂肪酸豆油酸平均含量50.8%,亚麻酸平均含量6.8%。大豆油质量优良,在人体内的消化率达97.5%,并具有防止胆固醇在血管中沉淀,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2、大豆卵磷脂是20世纪30年代在大豆油脂加工的副产物中发现的。主要生理功能:保护细胞膜,延缓衰老;降低血脂、甘油三脂、胆固醇,防动脉硬化;预防脂肪肝,防止肝硬化;强化大脑功能,预防老年痴呆。(三)含有校丰富的钙、磷、铁、锌等矿物质及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具有显著的保健功能。1、大豆多肽:抗氧化、降血压、缓冲血糖上升、促胆固醇分解、增强免疫力、减肥。2、大豆异黄酮:抑制人体产生癌肿的关键酶,抗溶血,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症。3、大豆低聚糖:活化肠道内有益的双歧杆菌,抑制产气杆菌,通便、降脂、抗动脉硬化。4、大豆皂甙: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清除自由基,抗血栓形成、抗肿瘤、抗病毒,对艾滋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5、大豆卵磷脂: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着,降低血粘度,提高大脑活力、增强记忆力、延缓衰老;抑制褐色素的生成和聚集,使皮肤美白细嫩。等值大豆食品换算利用大豆可加工和调制成数以千计的食品,能适合不同人群的需要,且风味各异,食而不厌。如果每天吃50克豆类或相应的豆制品,就可显著提高优质蛋白质摄入水平。不同的烹调和加工方法对大豆营养价值的发挥有较大的影响(1)提高大豆食品的消化吸收率。整粒的黄豆中存在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成分,可减少大豆蛋白的消化与吸收,消化率仅达到65.3%。把黄豆研磨成豆浆,消化吸收率可以提高至84.9%.大豆中还含有抗胰蛋白酶因子,能抑制胰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但加热后可破坏这种酶,解除抑制作用,提高消化率。各类豆制品豆浆的食用和注意事项在家中自制豆浆,还可以将绿豆、红豆、黑豆、花生等其他种类的食物与黄豆一起混合起来制成豆浆,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相互补充,使豆浆的营养素更为均衡。喝豆浆的时候要注意干稀搭配,让豆浆中的蛋白质在淀粉类食品的作用下,更为充分地被人体所吸收。如果同时再吃点蔬菜和水果,营养就更平衡了。豆浆属凉性的,所以脾胃虚寒、腹泻、腹胀的人要少喝或不喝。还应注意的是,自制的鲜豆浆要在24小时内喝完。黄豆芽营养分析:黄豆芽具有清热明目、补气养血、防止牙龈出血、心血管硬化及低胆固醇等功效。春天是维生素B2缺乏症的多发季节,可以有效地防治维生素B2缺乏症。豆芽中所含的维生素E能保护皮肤和毛细血管,防止动脉硬化,防治老年高血压。黄豆芽含维C,是美容食品。常吃黄豆芽能营养毛发,使头发保持乌黑光亮,对面部雀斑有较好的淡化效果。吃黄豆芽对青少年生长发育、预防贫血等大有好处。常吃黄豆芽有健脑、抗疲劳、抗癌作用。黄豆在发芽过程中,黄豆中使人胀气的物质被分解。有些营养素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了。近年来发现黄豆芽中有一种硝基磷酸酶,可以减少癫痫发作黄豆芽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青少年可多食,孕妇多食对缓解妊娠性高血压和产后便秘有一定效果;2.虚寒尿多者慎内服。黑豆黑豆的营养价值1.黑豆营养全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有活血、利水、祛风、解毒之功效;2.黑豆中微量元素如锌、铜、镁、钼、硒、氟等的含量都很高,而这些微量元素对延缓人体衰老、降低血液粘稠度等非常重要;3.黑豆皮为黑色,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剂来源,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尤其是在胃的酸性环境下,抗氧化效果好,养颜美容,增加肠胃蠕动。黑豆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适宜脾虚水肿、脚气浮肿者食用;适宜体虚之人及小儿盗汗、自汗,尤其是热病后出虚汗者食用;适宜老人肾虚耳聋、小儿夜间遗尿者食用;适宜妊娠腰痛或腰膝酸软、白带频多、产后中风、四肢麻痹者食用;2.小儿不宜多食。黑豆食疗作用:黑豆性平、味甘;归脾、肾经;具有消肿下气、润肺燥热、活血利水、祛风除痹、补血安神、明目健脾、补肾益阴、解毒的作用;用于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痉挛、产后风疼、口噤、痈肿疮毒,可解药毒,制风热而止盗汗,乌发黑发以及延年益寿的功能。豌豆豌豆知识介绍:豌豆既可作蔬菜炒食,子实成熟后又可磨成豌豆面粉食用。因豌豆豆粒圆润鲜绿,十分好看,也常被用来作为配菜,以增加菜肴的色彩,促进食欲。荷兰豆就是豆荚用豌豆,炒食后颜色翠绿,清脆利口。豆苗是豌豆萌发出2~4个子叶的幼苗,鲜嫩清香,最适宜做汤。它们的营养价值与豌豆大致相同。豌豆营养分析在豌豆荚和豆苗的嫩叶中富含维生素C和能分解体内亚硝胺的酶,可以分解亚硝胺,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豌豆与一般蔬菜有所不同,所含的止杈酸、赤霉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质,具有抗菌消炎,增强新陈代谢的功能。在荷兰豆和豆苗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肠作用。豌豆食疗作用:豌豆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益中气、止泻痢、调营卫、利小便、消痈肿、解乳石毒之功效;主治脚气、痈肿、乳汁不通、脾胃不适、呃逆呕吐、心腹胀痛、口渴泄痢等病症。豌豆做法指导:豌豆可作主食,豌豆磨成豌豆粉是制作糕点、豆馅、粉丝、凉粉、面条、风味小吃的原料,豌豆的嫩荚和嫩豆粒可菜用也可制作罐头。豌豆适合与富含氨基酸的食物一起烹调,可以明显提高豌豆的营养价值。应用于消渴:豌豆适量,淡煮常吃;应用于气血虚弱;豌豆、羊肉各适量,炖吃。食用禁忌许多优质粉丝是用豌豆等豆类淀粉制成的,在加工时往往会加入明矾,经常大量食用会使体内的铝增加,影响健康。炒熟的干豌豆尤其不易消化,过食可引起消化不良、腹胀等;红豆红豆亦称「小豆」、「赤小豆」,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的正式名称均为「赤小豆」,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食材。红豆性甘、平,无毒,在传统医学上,主要应用于行水(例如治水肿)、利气(例如去脚气)、健脾等,即具有健脾利水、解毒消肿的功效。所以,汉代《神农本草经》阐述其功能:「红豆通小肠、利小便、消肿排脓、消热解毒、治泻痢脚气、止渴解酒、通乳下胎。现代营养学分析根据现代营养分析,红豆的维生素b1含量丰富,除了能防止疲劳物质沈淀在肌肉里、预防脚气病外,也能使醣分更容易分解燃烧。所以,红豆也具有预防肥胖的效果,《食性本草》就说:「久食瘦人。」红豆鲤鱼汤,就是一道着名的瘦身佳肴。红豆的医学价值红豆对于肾脏、心脏、脚气病等形成的水肿具有改善的效果,这主要是来自于其所含皂角化合物的功效,除了可以利尿、预防便秘外,还具有解毒、催吐等作用。而皂角化合物在红豆种皮部分的含量特别多,因此,煮食红豆时千万别去皮。红豆是非常适合女性的食物因为其铁质含量相当丰富,具有很好的补血功能。不管是针对怀孕妇女产后缺乳情形的改善,或是一般女性经期时不适症状的纾解,时常喝一碗热呼呼的红豆汤,都能发挥调经通乳的功效。但必须注意的是,最好不要与汤圆、粉圆等甜食混合吃,因为这样的热量会过高,但可以加一点红糖,会具有暖身的效果。挑选要领选购时应选择颗粒饱满、大小比例一致、颜色较鲜艳、没有被虫蛀过者,品质才会比较好也比较新鲜。红豆必须放在干燥不潮湿处,以免发霉。也可以放在冰箱中保存,保存期限约在20天左右。清洗储存食用禁忌1.红豆在中医的分类上是属于「淡渗利湿」之剂,所以体质属虚性者不宜多食。2.胃肠较弱的人也不宜多食,因为会容易胀气。绿豆绿豆知识介绍绿豆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豆类食物。绿豆中的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矿物质都比粳米多。因此,它不但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还具有非常好的药用价值,有“济世之良谷”的说法。在炎炎夏日,绿豆汤更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消暑饮料。绿豆营养分析1.绿豆中所含蛋白质,磷脂均有兴奋神经、增进食欲的功能,为机体许多重要脏器增加营养所必需;2.绿豆中的多糖成分能增强血清脂蛋白酶的活性,使脂蛋白中甘油三酯水解达到降血脂的疗效,从而可以防治冠心病、心绞痛;3.绿豆中含有一种球蛋白和多糖,能促进动物体内胆固醇在肝脏中分解成胆酸,加速胆汁中胆盐分泌并降低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4.据临床实验报道,绿豆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过敏作用,可治疗荨麻疹等疾病;5.绿豆对葡萄球菌以及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能清热解毒;6.绿豆含丰富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保护肝脏,减少蛋白分解,从而保护肾脏。绿豆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适宜中毒者、眼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水肿患者、红眼病患者食用;2.绿豆性寒凉,素体阳虚、脾胃虚寒、泄泻者慎食。绿豆食疗作用绿豆味甘、性凉,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暑除烦,止渴健胃,利水消肿之功效;主治暑热烦渴、湿热泄泻、水肿腹胀、疮疡肿毒、丹毒疖肿、痄腮、痘疹以及金石砒霜草木中毒者。
本文标题:第四讲__豆类的营养价值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178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