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编精练
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编精练一、课内阅读:(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发动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指在国外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曾.益其所不能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入则无法家拂.士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二)(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B.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C.曾.益其所不能/荡胸生曾.云D.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必先苦其.心志/其.如土石何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不知而.不愠D.管夷吾举于.士/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B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C.论证严密,首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D.通篇设喻说理,行文有气势,句式灵活,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孟子是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1分)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2分)4、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5、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3分)(四)(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文章中加点的词。(4分)①于——②拂——③衡——④然——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译文:3.简答:本文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还是驳论?文中划线句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2分)答:4.如果把这篇短文两个自然段的顺序......进行互换,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4分)答:(五)(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两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必先苦.其心志(3)曾.益其所不能(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翻译:3.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答:(六)文言文阅读(共15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行拂.乱其所为(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4)如则.无法家拂士2.请翻译下面句子。(3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是一项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至若\春和景明。C.贤者\能勿丧耳。D.策之\不以其道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B.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C.曾益.其所不能(益处)D.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B.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的观点。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词语句的大意。①所以动心忍性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选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二、对比阅读:(一)(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刘元卿《猱》【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必先苦.其心志苦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迹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辄④猱则.已走避高木则2.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4.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二)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13分)【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有误的一项是()(2分)A.委而去之(放弃)B.池非不深也(护城河)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疆域)D.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2.下面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D.战必.胜矣必.先苦其心志3.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乙两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甲文以战争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乙文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B.甲乙两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给文章平添了气势。此外,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配合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C.甲文的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文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们主要都是针对最高统治者来说。D.甲乙两文都是短小的议论文。作者抓住论述的中心,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扼要的论证,观点鲜明突出,读后发人深思。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5.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战国时代,而当今世界局势也不够稳定。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而日本就钓鱼岛问题多次向中国挑起事端。请你结合甲、乙两文中的相关内容,联系实际来谈谈自己的感悟。(3分)(三)【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A.入则无法家拂.士(4)诚.自古所希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B(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病复作.,则不可救矣C(1)国恒亡.(2)河曲智叟亡.以应D(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君谓计将安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所以动心忍性,
本文标题: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编精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199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