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汕尾民俗文化村策划案
汕尾民俗旅游文化村策划案•一、地理位置优越•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拥有土地面积5271平方公里,地处于珠三角2小时经济带中心区域,辖内海域有93个岛屿、12个港口和3个海湖,汕尾港是天然深水良港,是全国沿海开放第一类口岸。辖区内地形内陆以山地、丘陵为主,沿海多平原、丘陵。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中国13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汕尾市在2016年全省各地级以上市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排名第一,适宜重点发展建设休闲度假、绿色观光、有机农业渔业、及宜居生活等项目。•汕尾市管辖陆丰市、海丰县、陆河县、城区,还有两个汕尾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广东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和一个广东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深汕特别合作区。第一章:概况与资源二、历史文化悠久1、据出土文物考证可追溯至6000年以上,各朝代都有相应留下的名胜古迹。2、更有1927年在海丰建立的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其留下的红色旧址更需要传承,具有极高的历史教育意义。3、古色古香的民族村落景观(有待考察),适宜民宿及步行街的开发。三、多民族融合以及海外侨民众多。1、居民主要为汉族,还有壮族、黎族、土家族、瑶族、苗族,疍族、畲族等23个民族,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的民俗民风各具特色,拥有丰富的可开发性民俗文化资源。2、汕尾籍侨胞主要旅居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等地,侨民的归属感,思乡情,是当下可开发的旅游市场刚性需求之一。四、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汕尾渔歌,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表现力极其丰富,极适宜作为旅游文化主题项目重点开发。汕尾渔歌是广东汕尾各地沿海的传统民歌,主要流传在瓯船渔民中传唱,“词、韵、旋律、村字、主干音、落尾音具有固有的特点。渔歌具有非常浓郁的海洋气息,著名歌曲《军港之夜》《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其中的开头旋律是来自渔歌的,渔歌内容有男女情歌,有反封建的控诉,有抒发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有对新生活的由衷赞美,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沿海劳动人民生活运用海陆丰方言歌词,以对歌的形式,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汕尾渔歌是汕尾地区劳动人民的一部史诗。在历史的长河中诉说着渔民劳作、生活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作为渔民生活真实写照的渔歌,经过艺术家的搜集、提炼,成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渔家风情画和一份传统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2014年11月,“汕尾渔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渔歌题材:汕尾渔歌有捕鱼歌、恋情歌、婚嫁歌、斗歌、生活情趣歌、后勤服务歌等多种题材,用以抒发瓯船渔民在漂泊无定的水居生活和艰险的捕鱼生产劳动中的情感体验;陆上渔民在纺线、织网、造船、摇艇、补网等日常劳作中,也会伴随着劳动节奏情不自禁地哼起渔歌。歌词格式:汕尾渔歌的歌词格式多为七言四句体,每句都加有衬字,结构工整,用韵也有自己的特点;修辞手法多以渔民熟悉的鱼、鸟、船、帆以及海水的颜色、海浪、浪花等物象作比兴,使歌词显得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具有浓郁的海洋生活气息和韵味。演唱方式:汕尾渔歌均用潮州方言演唱,演唱方式既有独唱,也有多人参与的齐唱,还有群体性的合唱。曲调独特丰富,具代表性的有担伞调、东风调、丰收调、姑妹腔、大纭歌等。其调式除基本保留民歌的五音外,还有明显的有音无义的“拖音”和“复沓”,即拖腔处唱词的重复;旋律发展也有特殊的节奏型,主干音、落尾音等均有自己的特点。汕尾渔歌节奏缓和、乐音和谐、旋律优美细腻,是一个具有宝贵的文化艺术价值的音乐矿藏,现当代不少音乐名家所创作的小提琴曲、钢琴曲和歌曲,都曾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类比人工打造的桂林旅游新品牌“印象刘三姐”汕尾有条件及能力打造同等质量的旅游新产品。(一)、品牌影响力桂林自身的旅游品牌形象加张艺谋导演品牌影响力刘三姐的故事影响力。(二)、低成本山水实景演出,由600多名演职人员参与演出。然而参加表演的都是当地渔民、学生等业余演员,工资低廉,竹筏等道具也具有原生态性和民族特色,运作成本很低。(三)、有效的投资运作及创新有效运作是旅游演艺成功的重要保障,《印象·刘三姐》的投资商对旅游感兴趣,投入了几千万进行旅游开发,在桂林旅游协会的推广宣传下快速发展起来形成品牌,处处能感受到创新的作用:表演形式的创新、经营体制的创新、投资方式的创新、运作方式的创新,适合探索出一种政府扶植、市场引导、企业运作、多元投入的文化产业经营新模式。(四)、演出经营及发展模式1、发展策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定位高端,面向中外。融入山水实景,还原于自然。感官营销,超大型的视听体验,徐徐山水风情,天人合一感受。2、版权模式,过去的观念是上座率高,就是剧本演出的成功。现在的观念是版权就是产业,好的作品完全可以演变成为生产线,综合开发利用,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第一,把版权精品作为龙头项目带动产业综合开发。广西把《印象•刘三姐》作为龙头项目,与旅游等相关项目相结合,建设和建立产业链,建立、完善连带开发的长效机制,带动其他项目升值和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第二,构建市场运作机制,多元投入、联合发展,利益共享。项目建设坚持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的原则。项目投资主要来源有:国家政策性扶持资金、民营公司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品牌无形资产入股。《印象•刘三姐》由广西文化厅提出申请,发改委立项。经过一年发展又吸引了新投资业主,如项目二期工程“阳朔东街”由新业主投资用于开发山水剧场的配套项目。类比人工打造的桂林旅游新品牌“印象刘三姐”汕尾有条件及能力打造同等质量的旅游新产品。3、演出售票方面,较好利用了旅游的营销机制和营销网络,保障了固定客源和收入。据官方资源统计,印象刘三姐从2003年10月开始演出,2004共接待观众30万人次,获得1000万元毛收入,上交国家税收达100多万元。2005年,观众人数猛增到49万人次,票房收入及后续产品等总体的销售共收入毛利4000多万元。销售收入由制作方,票务中介、各大旅行社等合作各方共同分享。探索出了“滚雪球”式的经营方式,实现了项目产业不断增值。最终使该项成为常年演出、稳定产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文化产业基地。4、拓展产业链,延伸财富线。项目后期又推出了《印象•刘三姐》的音像制品。加上照相、放乐曲、点柚子灯、摊点等经营活动以及停车场、餐饮、足浴、桑拿等配套工程,都促进了《印象·刘三姐》项目形成一条比较完整的文化产业链。而这一条文化产业链所带来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也是显著的。首先是经济效益方面,每晚一场,每天2000张门票可收入40万元人民币。演出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着当地公交、宾馆、饮食、娱乐、商品零售业的增长,有效地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良性生态。其次,在社会效益方面,《印象·刘三姐》三分之二的演员是附近农村的渔民。他们白天劳作,晚上划着渔舟演出,既真实地展现了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又带动了就业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此外,作为文化产业的衍生发展,《印象·刘三姐》项目组还建立了“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以教学-实践-就业一条龙为办学模式。学校毕业生部分考入专业艺术高校和文艺团队,部分被《印象·刘三姐》的演出机构录用为演职员,不仅发掘了艺术人才,也保证了演出队伍的稳定和质量,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基地,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版权成为了产业化的运作思路,给地方也带来了滚滚财源。5、综述,汕尾极具条件依托有利条件,打造同类旅游文化产品。第二章:规划原则与性质项目范围一、项目范围包含XXX个自然村,首先以XX村镇为核心的整体村落闲置建筑及外围生态保护区。二、规划原则1、保护的原则:在整体研究村落文化系统特色与机制的前提下,以文化景观保护为前提、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特色原则:以村落文化景观为特色确立其独具地域特点的景观氛围,以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渔猎文化为基础,以休闲创意文化为内涵使该村镇生态旅游中的优势品牌。提炼村落的精神和文化内涵,生活和交往氛围,并加以表现和延续,保护和营造文化景观。3、开放的原则:以生态文化为背景,以村镇空间环境为平台,打造一个包含外围景观的多元文化内涵展示的基地。4、“共赢”的原则:积极鼓励引导居民参与民俗文化村的开发和经营。以开发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居民的协调发展。以挖掘开发地方民俗文化为基础,以打造竖立广东旅游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广东旅游文化产业进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为目标。同时成为“广东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支柱性项目。核心项目以民俗文化展示、农家民俗生活体验基地、农渔文化展示基地、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基地、特色农家客栈等项目。建成后的XX村将成为广东极富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力打造5A级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三、发展目标以村落景观为平台,以民俗文化作为纽带,将XX村发展成一个景观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厚重和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态文化村落。四、发展策略(一)、项目发展模式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的策略,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资源竞争向文化竞争转变;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市场需求由山水田园古村风貌向乡村文化资源的转变。(二)、文化挖掘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策略,通过XX村闲置房屋及村落公共资源的整合,按照“以租换屋、翻建、改建”思路,开发民俗农耕渔猎文化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三)、将乡村文化资源提升为多元文化产业的策略,把乡村文化的建筑艺术、民间艺术、生活风俗,物产风貌等多元要素,全方位的加工,提炼、演绎,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四)、依托文化产业引擎推动旅游产业升级的策略,充分发挥生态文化产业的引擎作用,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融合,以广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基地和重点项目建设为带动,完善广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价值增值链,聚集和整合文化经济发展资源;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特色文化产品和特色文化服务为主题,让生态文化产业成为该旅游产业升级的推动力量。(五)、文化产业打造与保护并举的策略,保持广东生态旅游文化现象的“原汁原味”,村落风貌必须严格按照规划逐步修缮实施,要在保持村落基本原貌基础上打造。对村落内部脏乱差的管理与整治,对村落建筑风貌体系的规划与改善,对村落与外部交通勾连的设计与实施,对村落周边环境的打造与保护都显得非常重要。第三章:客源市场分析及项目策划一、客源市场分析1、民俗文化村的建设,是对汕尾旅游业的积极拓展。建成后将是是广东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客源市场与广东周边港澳台及其他二三线城市同构。因此分析客源市场,应以广东周边客源市场为基础,近域性特征明显,逐步撬动全球亿量级客源。2、客源市场现状、开发程度、游客规模、村落整体风貌、公路交通建设配套、市场知名度、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均有待考察),综合感受现状均较低,且较为分散,无集中主打。3、客源市场主要分为两大主体,第三主体将由前两个主体推动。①:第一客源市场,以2小时行程半径为中心的居民为主体,且旅游所花费的时间和支出较少。由于便利,人口基数庞大,应予以足够重视。②:第二客源市场,港澳台及省内以粤文化粤特色为前提推动。③:第三客源市场,打造百年级的旅游景区,通过不断的完善旅游配套项目,口碑式的宣传营销至全国,乃至全球。二、客源种类分析1、白领旅游市场。这部分游客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较高的收入,旅游消费潜力大,出游率较高,出游时间不稳定;网络、杂志和朋友推介为主要信息搜集渠道,强调个性和自由,对新景点感兴趣,猎奇心理强。2、学生旅游市场。主要是假期及旅游旺季出游。长期以来生态风景区就是美术,摄影,艺术等专业学生的实习采风基地。他们精力旺盛,能在短时间内游览多个景点,喜欢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容易接受新奇事物,对住宿要求一般不高,青年旅馆、农家乐有较大的发展空间。3、老年旅游市场,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给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老人时间充裕,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避开旅游旺季和节假日旅游高峰出游。老年人旅游喜欢轻松、和具有康复养生保健功能的旅游产品。4、家庭旅游市场。旅游度假将成为家庭成员缓解压力、相互沟通的最佳选择。一般以暑假为主,黄金周有一定的比例。本景区应提高家庭市场总量,开发适应家庭市场的农耕渔猎生活体验,农家餐饮。5、文化艺术会议旅游
本文标题:汕尾民俗文化村策划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22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