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会议资料:中国玉米产业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1-中国玉米产业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大连亿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分析师冯利臣所谓玉米产业经济就是以玉米生物产品为基础,以流通、加工、转化为手段,按产业递进原则向外延伸,跨行业、跨产业、跨部门的经济活动的总称。玉米产业经济具有四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即基础性、多元性、地域性、高效性。·基础性,在玉米产业经济这个链条上,玉米的生物产品是整个链条发展延长的基础。·多元性,玉米产业经济是一个多元的经济概念,它横跨一、二、三产业,是现代整个产业在一个链条上的集成,也是现代各项技术在一个产业链条上的集成。·地域性,由于玉米产业经济是根据玉米这种特有的资源形成的产业经济,因此,具有很强的地域性。·高效性,从玉米产业开发看,所有的玉米加工项目投资的回报率一般都比较高,企业具有很高的增长性。一、中国玉米产业化现状(一)中国玉米的生产状况1.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玉米在我国是播种面积第三、产量第二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我国主要饲料粮和部分地区的主要口粮,目前已发展成为粮、饲兼用的作物,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5/06年度我国玉米总产量在1.39亿吨左右,占世界玉米生产总量的20%以上(见图1),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2-图1:2005/06世界玉米产量2.中国历年玉米产量情况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品种之一,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从图2中可以看出,1990年后,我国玉米播种面积显著增加,加上90年代后杂交技术的广泛采用,我国玉米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1998年全国玉米总产量达到了1.33亿吨,比1980年的6172万吨增加1.15倍,2005年全国玉米总产量又达1.39亿吨,2000年由于玉米播种面积的调减和天气干旱造成全国玉米减产,产量骤然下降到1.06亿吨,降幅达17%。总体看来,自1996后,除2000年外,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基本在2500万公顷上下波动,增减幅度较小,而从玉米单产数量来看,90年代后随着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玉米单产量出现了很大飞跃,但从图3中也可以看出,近年来由于农业科技投入有限及其他多方因素影响,我国各地区玉米单产情况均已没有明显增加。在未来几年内,玉米产量变化应主要受播种面积变化以及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3-图2:中国玉米播种面积及产量情况图3:吉林、山东、湖南地区的玉米单产变化情况3.中国玉米种植区划玉米在我国种植范围很广: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北至北纬53度的黑龙江省的黑河以北,东起台湾和沿海省份,西到新疆及青藏高原,无论平原、山地还是丘陵都种植玉米。但是,玉米在我国各地区的种植分布却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结合各产区的农业自然资源状况,以及玉米在谷类作物中所占的地位、比重和发展前景,把-4-我国玉米划分为6个产区(见图4)。图4:中国玉米种植区划Ⅰ.北方春播玉米区本区自北纬40°的渤海岸起,经山海关,沿长城顺太行山南下,经太岳山和吕梁山,直至陕西的秦岭北麓的以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分,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是我国主要玉米产区之一。常年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国的30%左右。Ⅱ.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本区南起北纬33°的江苏东台,沿淮河经安徽至河南,入陕西沿秦岭直至甘肃省,包括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全部,河北大部,晋中南、关中和徐淮地区,是我国玉米最大的集中产区,常年播种面积占全国40%以上。Ⅲ.西南山地玉米区本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全部,陕西南部和广西、湖南、湖北的西部丘陵地区以及甘肃的一小部分,为我国主要玉米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20%。Ⅳ.南方丘陵玉米区本区北界与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相连,西接西南山地套种玉米区,东部和南部毗邻东海和南海。包括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台湾-5-等省全部,江苏、安徽的南部,广西、湖南、湖北的东部,是我国主要水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较小,约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5%。Ⅴ.西北灌溉玉米区本区包括新疆全部和甘肃的河西走廊,属大陆性干燥气候,降雨稀少。随着农田灌溉面积的扩大,逐渐增加,常年播种面积占全国3%。Ⅵ.青藏高原玉米区本区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以及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和甘肃的甘南自治州。(二)中国玉米的加工及转化情况玉米的过腹转化和深加工是我国玉米产业的主要转化途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鲜食玉米也成为我国新兴的玉米转化途径之一。首先看一下我国玉米的过腹转化情况:1.玉米的过腹转化情况所谓过腹转化,是以玉米为饲料的主体,通过发展食粮型畜牧业,把玉米转化为肉、蛋、奶,是玉米转化的主要途径之一。玉米过腹转化的主要途径是畜牧业饲料。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工业加工的饲料产业;二是农民自留玉米混拌饲料。从我国的玉米消费结构来看,饲料消费是主体。目前玉米的饲料需求大约占总需求的70%-75%左右,而饲料原料中玉米的比例也达到60%以上。饲料工业是整个玉米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我国的饲料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从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饲料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综合性产业。1980年,我国工业饲料的消费量只有200万吨,到1996年总产达到了5610万吨。2005年总消费量达到了9000万吨以上。我国的饲料总产量已仅次于美国,排在世界第二位。目前全国现有饲料厂近万家,饲料行业生产技术也达到了较先进的水平。图5是1985年以来我国饲料消费玉米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80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着饲料行业的高速发展,饲料消耗玉米量随之快速增加。进入2000年后,由于畜牧养殖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工业饲料生产结构也在不断进行着调整,猪肉需求上涨乏力导致猪饲料的比重逐步下降,禽流感疫情的不定期爆发使鸡肉等禽类消费受到影响,而水产饲料和反刍动物饲料比重却在逐年增大,饲料消耗玉米量开始逐年走稳。虽然饲料消耗玉米量增速趋缓,但由于饲料消费是玉米消费的最-6-主要部分,占玉米消费比重很大,其变动对国内玉米产业的影响依旧不可小觑。图5:我国饲料消费玉米量图6:2001-2006年饲料消费玉米量2.中国玉米深加工行业现状我国的玉米深加工行业起步较晚,虽然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距离,但发展十分迅速。深加工消费玉米量逐年递增。如图7,2000年,我国用于深加工的玉米总量为1380万吨,2005年已经接近2500万吨,根据中国玉米网深加工产业报告,2006年1-6月份,我国深加工消耗玉米量已经达到1560万吨。目前,深加工消费情况对玉米价格的影响已经大大超过饲料行业变化给玉米价格带来的影响。-7-图7:深加工用玉米量淀粉和酒精是我国玉米深加工的最主要行业。①淀粉玉米淀粉是玉米工业加工的主要产品,也是玉米深加工的中间产品。用淀粉可以生产各种淀粉糖甜味剂;还可以生产味精,肌苷酸,鸟苷酸等鲜味剂;可以生产柠檬酸,乳酸等饮料调酸剂;在医药方面淀粉制品可以用作药片的赋形剂,药物的缓释剂,大量用于输液的注射葡萄糖、口服葡萄糖、VC、CB、VE等营养补充剂,以及降低脑压、眼压用的甘露醇;在饲养业,可以用于生产赖氨酸等添加剂;在化工方面可以生产高吸水性树脂,等等(见图8)。-8-图8:玉米淀粉加工产品Ⅰ.我国玉米淀粉产量我国淀粉加工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是在进入80年代以后,1978年我国淀粉产量仅有28万吨,到2005年已经达到1100万吨左右。图9是1978年后我国的淀粉产量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淀粉加工行业发展速度之快,1998年到2005年,淀粉总产量增加了2.6倍。而在淀粉总产量中,玉米淀粉通常占到85%以上。预计2006年度我国玉米淀粉产量将突破1500万吨,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图9:我国淀粉总产量-9-Ⅱ.我国玉米淀粉产能的空间分布近年来,我国玉米淀粉生产企业的空间布局逐渐发生了变化,由吉林、山东、河北、河南逐步转变为吉林、山东、河北、辽宁2005年这四省的玉米淀粉产量占全国淀粉总产量的比例高达78%,其他地区产量总和仅占22%,玉米淀粉产能的空间分布比较集中(见图10)。图10:我国各省玉米淀粉生产能力Ⅲ..淀粉糖产量增长迅速淀粉糖是我国近年发展最快的淀粉深加工产业,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和人们日常消费食糖的有益补充。由于以往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吃甜食少,人均消费食糖不到7公斤,而全世界平均是20公斤,现在随着低聚糖、木糖醇等健康糖品的不断开发,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向淀粉糖靠拢。进入2000年以来,淀粉糖发展形势看好,攀升很快。1999年蔗糖产量880万吨,而淀粉糖仅60多万吨。市场放开后,蔗糖连年亏损局面越来越重,1999年度,我国糖厂限产并将14个糖精生产厂关掉10个,使糖精等化学甜味剂从我国大约300万吨食糖市场大部分退了出来。国家制定一些措施,促使淀粉糖大幅度增长,我国淀粉糖产量2000年度约67万吨,到2005年,已经超过450万吨,据中国玉米网最新统计预计,2006年我国的淀粉糖产量将达到520万吨,发展前景十分乐观。-10-图11:我国淀粉糖产量②酒精酒精工业是基础原料工业,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在食品工业中,酒精是培植各类白酒、果酒、葡萄酒、露酒、药酒和生产食用醋酸及食用香精的主要原料;它也是许多化工产品不可缺少的基础原料和溶剂,利用酒精可以制造合成橡胶、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乙二醇、冰醋酸、苯胺、乙醚、脂类、环氧乙烷和乙基苯等大量化工产品;它是生产油漆和化妆品不可缺少的溶剂;在医药工业和医疗事业中,酒精用来配置、提取医药制剂和作为消毒剂;染料生产和国防工业及其他部门也需要大量酒精。酒精生产也是农业原料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我国工业化生产酒精,始于1900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和宁安建的酒精厂,至1949年全国酒精生产尚不足1万吨,1950年后逐渐建立起来的专业酒精厂的年生产规模很长时间也只处在千吨级。但近20年来我国酒精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年产5万吨、20万吨、30万吨、50万吨大型酒精企业相继投产,形成了完整的酒精生产工业体系。目前全国酒精生产厂家近千个。有规模在万吨以上的酒精厂近100家,5万吨以上的有10多家家(最大的已达40万吨级)。据国家统计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2004年我国发酵酒精生产企业为457家,生产能力为517.74万千升(418.06万吨),2004年产量为287.73万千升(232.34万吨),能力利用率为55.57%;-11-目前我国玉米酒精产量已经达到国内酒精总产量的50%以上(见图12)。在玉米酒精中,食用酒精在数量和质量上已能满足蒸馏酒、医用及化工等方面的需求,但将来需求量最大的燃料乙醇,其生产才刚刚起步。图12:我国酒精的种类及比例Ⅰ.我国酒精产量情况中国的酒精工业始于190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00-1949年全国酒精总产量还不到1万吨。1949-2004年,中国的酒精产量迅速增长到300万吨,跃居世界第三位。新中国成立后,历经50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企业生产、工程设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设备制造、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标准制定、检验检测、成品运输、产品销售等一个完整的酒精工业体系。中国现有发酵法酒精生产能力已达500万吨,其中年产5万吨以上的企业17家、3万吨级的企业32家、万吨级的企业70家。中国酒精产业虽然有专业厂200家,设有酒精车间的企业700家,总体上看,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的小型酒精企业的数量还很多。我国酒精产量总体趋势是逐年增加的,2000年我国酒精总产量230万吨,到2004年时,已经超过了300万吨。从图13可以看出,玉米酒精产量占酒精总产量的比例呈逐年放大趋势,随着燃料乙醇的进一步推广,我国玉米酒精产量必然随之大幅增长。-12-图13:我国酒精及玉米酒精产量对比Ⅱ.玉米酒精生产企业的空间分布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酒精厂家星罗棋布,遍及全国各地,隶属于十多个部门,规模大小参差不齐,行业管理较为混乱。特别是酶制剂工业和酵母工业的发展,促进中小
本文标题:会议资料:中国玉米产业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227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