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
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是全市商贸流通产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集中力量加快一小时经济圈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优化“一圈两翼”商贸流通产业布局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主要阐述政府对一小时经济圈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战略意图和政策导向,明确一小时经济圈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预期目标、发展重点与保障措施,对一小时经济圈带动全市加快建成西部地区商贸流通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商贸中心、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一小时经济圈”的决定》、重庆市规划局《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规划》、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商贸流通产业综合发展重点专项规划》。规划编制地域范围:按照基础条件较好、道路交通相对便捷、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强、经济联系相对密切、发展水平相对接近的原则,将距内环高速公路一小时左右车程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区县,纳入一小时经济圈。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2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涪陵区、万盛区、双桥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长寿区、南川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等23个区县,面积2.8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4.8%,2005年末常住人口166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9.4%。规划编制产业范围: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等生活服务业以及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第一节发展基础直辖十年来,“一小时经济圈”商贸流通产业依托较好的区位优势、资源环境和发展基础,实现了相对更快的发展,商贸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商贸流通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高成长阶段。“一小时经济圈”商贸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流通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流通改革开放全面深入,“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增长区的作用开始显现。一小时经济圈”社零总额增长较快。到2005年,一圈23个区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44.1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7.66%,比2000年上升5.92个百分点。近三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17.95%,超过全市平均增幅3.453个百分点;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84.47元,比全市人均社零高出1339元。主城9区实现社零总额60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9%,占“一小时经济圈”总量的63.56%,主城9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74元,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增长极极核作用开始显现。商圈建设成效瞩目,城市中心商圈集聚效应日益增强。主城五大商圈实现社零总额——亿元,占全市总量的——%、主城九区总量的——%。餐饮、美发等生活服务业发展迅速。餐饮营业额达125.92亿元,占全市77.73%,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连锁经营销售额达210.25亿元,占全市的71.76%,初步建成江北寸滩港、沙坪坝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渝北空港3大枢纽性物流园区,新型业态不但涌现。大市场大企业的骨干支撑作用较大。初步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批发市场群,亿元市场交易量达751.77亿元,占全市的93.51%;培育了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商社集团、新华书店、医药股份、物资集团等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发展壮大。市场体系日趋完善,非公有制商业迅速发展,外资商业的引进与市内企业的扩张得到了互动发展,实现了互利共赢。商贸流通产业布局日渐合理,各区县发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上,“一圈”商贸流通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和发展态势,能够迅速形成明显的聚集效应、规4模经济和竞争优势,具有较强的集聚辐射能力。第二节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发展阶段,一小时经济圈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一是“314”部署为重庆商贸流通业规划了新时期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从而展示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在重庆当前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加速的重庆经济发展新阶段背景下,商贸流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先导性产业,作为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必须“加快”,必须“率先”。二是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与城乡商贸统筹发展“试点区”的设立,为重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全国最佳的制度环境与政策环境。三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工作方针,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商贸流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贸产业地位提升与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商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四是全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全市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快5速推进,为扩大消费、促进商贸流通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五是第三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建设以大中型批发市场为支柱、专业特色市场为补充的市场体系,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努力建成长江上游地区商贸中心。积极发展口岸物流、第三方物流、完善物流网络平台,培育现代物流优势企业,努力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物流中心。做大做强会展经济。”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视,为“一圈”商贸流通产业提出了奋斗目标,提供了工作依据。六是川渝联手共建成渝经济区,“一圈”与成都共同成为核心地区和先导启动地区,为“一圈”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区域平台。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商贸流通产业将成为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实现统筹城乡商贸流通发展的“主战场”。前进道路上仍然面临不少挑战:一是区域市场竞争加剧。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零售业的全面开放,使得商业竞争更加激烈。“一圈”与我国东部地区以及周边地区之间在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相比并不具有绝对优势。流通总体规模不够大,人均消费水平低。“一圈”社零总额和人均社零额与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二是“一圈”内城乡差距大,“二元结构”突出。发达的城6市商业和落后的乡村商业并存,广大农村市场消费水平较低、运行成本较高,农村市场开拓难度大。统筹城乡商贸发展较为困难。三是“一圈”内区县之间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不平衡,制约了“一圈”商贸流通产业的协调发展。都市区与外围区县存在较大落差,都市区大型商场密集,而外围区县商业设施较少,大中城市传承衔接能力明显不足,导致生产要素向都市区单向集聚明显,向外辐射有限。四是“一圈”及其相邻区域的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市场体系不成熟,限制了商贸流通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五是“一圈”内商贸流通主体整体竞争力亟待进一步加强。强势商贸流通大企业偏少,中小流通企业经营开拓能力不够,商业文化建设滞后,文明经商意识与全民文明消费意识较弱,市场诚信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加快一小时经济圈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对全市实现“加快”和“率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应对挑战,奋力开创商贸流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第二章发展思路及目标第三节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7未来五年及更长时期“一圈”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三一四”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商贸流通工作全局,以优化“一圈两翼”战略布局为重点,以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开拓市场、扩大消费,创新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模式,拓展产业增长空间,推动传统商业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传统流通格局向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转变,加强产业联动,全面推进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努力把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商贸流通重要增长极的核心区、长江上游地区商贸中心的主要载体、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战略平台,带动全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流通现代化。为此,应坚持以下原则: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人口转移、产业集聚、商贸流通和城镇发展;也要充分发挥政府优化流通业发展环境、制定流通业发展政策的引导作用。突出重点与竞相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各区县找准特色,明确重点,错位发展。既要突出特色,又要注重基本商业功能合理配置,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既要突出龙头和示范,又要8鼓励联合协作、竞相发展。城乡商贸流通统筹发展的原则。配合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立,突破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突破行政区划固有的区域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更具活力的体制环境,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流通业的城乡统筹发展。合理配置资源,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既要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突破,优先发展一小时经济圈商贸流通业;又要加强两翼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注重一圈与两翼商贸流通产业的关联互动,促进重庆市商贸流通产业整体协调发展。第四节发展目标按照全市落实“314”总体部署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一小时经济圈商贸流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有效提升一小时经济圈商贸流通产业综合竞争实力与发展能力。分阶段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模再上新台阶,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购物消费乐园、会展中心、采购与批发中心、商贸信息中心五大商贸流通功能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商贸中心的总体框架;城乡商贸统筹综合改革取得重点突破,基本建立统筹协调、功能完善、沟通城乡的商贸流通网络和现代流通体系。社零总额年均增长17.5%,达到2013亿元,9占全市82%;人均社零11833元,超过目前东部发达地区平均水平,商品销售总额达到4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以上。商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作用初步显现,长江上游地区商贸中心框架进一步完善;城乡商贸统筹综合改革全面展开,初步形成统筹协调、功能完善、沟通城乡的商贸流通网络和现代流通体系。社零总额年均增长18%,达到4840亿元,占全市的85%,人均社零24200元,接近东部发达地区平均水平,商品销售总额达到9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7%以上。商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0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的商贸中心,商贸流通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城乡商贸统筹综合发展成效全面显现,实现城乡商贸协调发展;带动全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流通现代化。社零总额年均增长17%,达到10600亿元,占全市社零总额的88%;商品销售总额突破20000亿元,商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GDP占比接近12%。专栏1一小时经济圈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主要指标单位:亿元10除社零、餐饮、增加值指标外,其余指标按2005年一圈占全市75%比重计算基期数值。第五节发展思路聚焦产业重点。拓展六大产业增长空间,重点发展物流业、批发业、会展业三大核心产业;进一步扩大零售业、餐饮业规模,提升中心城区零售业档次;大力开拓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合理配置资源,形成产业新增长点,走出一条更好更快、可持续发展之路。指标名称20052010年均增长(%)2015年均增长(%)2020年均增长(%)指标属性商品销售总额(亿元)19544000189000172000017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944.19213017.54840181060017预期性社零全市占比(%)77.6681.92—84.91—88.33——其中:1、连锁销售额29375020186020460020预期性2、餐饮营业额1263502395022.5260022.5预期性人均社零售总额5685118332420048182商业增加值247.5650015100015200015预期性商业从业人员(万人)178253153281537810预期性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额402504490029230020预期性大中型企业商业信息化率(%)60%80%4个百分点90%2.5个百分点95%1.25个百分点预期性物流业增加值16440019.590018
本文标题: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23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