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世界名著欣赏选修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第三章:人文主义文学第三章第一节:人文主义文学概述一、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是人文主义文学。所谓“人文主义文学”,指的是出现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以宣扬人文主义思想为其基本思想特征的文学。它属于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范畴。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之间,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文化革新运动,也是一场划时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一词是我国的习惯称呼,它的原义是“再生”,即古典文化的再生。具体地讲,它表现为对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的复兴。恩格斯曾这样评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在文艺复兴运动中,新兴资产阶级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就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也可译为“人道主义”,在外文中它们是一个词。我国通常把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人本主义为主要内涵的思想体系译为“人文主义”,把18、19世纪一些进步思想家所宣扬的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主要内涵的思想体系译为“人道主义”。概括说来,人文主义包括下面几个主要内涵:第一,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第二,肯定现世生活,主张享乐,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第三,提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主张个人才智的多方面的发展,反对蒙昧主义和经院哲学;第四,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无疑,人文主义思想与中世纪的基督教思想针锋相对,是当时最先进的思想。而人文主义文学正是以宣扬具有时代精神的人文主义思想为其基本思想特征的。人文主义文学的成就集中反映在下述诸国的文学创作上:1.意大利文学;2.法国文学;3.西班牙文学;4.英国文学。以英国文学的成就为最高。二、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14世纪就已出现了人文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是“佛罗伦萨三杰”中的彼特拉克和薄伽丘。1.尘世少妇形体美的多色调描绘:彼特拉克的《歌集》2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1347年被佛罗伦萨元老院推举为桂冠诗人。彼特拉克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抒情诗集《歌集》(1327-1347)。对《歌集》的形成,流传着一段与但丁的《新生》类似的佳话。据说彼特拉克23岁时,倾心于美丽的已婚少妇劳拉,便陆续写出了多首表达无望的爱慕之情的诗章。劳拉不幸早逝之后,他用伤感的笔调又抒写出许多相思之苦、悼亡之悲。这就构成了《歌集》的主要内容。《歌集》用意大利文写成,包括300首抒情诗。彼特拉克跳出了中世纪普罗旺斯抒情诗和“温柔的新体”诗派爱情诗的传统,一扫隐晦的寓意和神秘的象征,以丰富多彩的色调描绘劳拉的形体美,勾划出这位尘世少妇的真实、动人形象,并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刻划自己复杂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活动,使爱情诗不仅洋溢着浪漫的激情,而且具有现实感。在抒写爱情的过程中,诗人常常融情于景,以景托情,使诗作特别富于艺术感染力。下面是其中的一节:微风又吹了,好时光又来了,/花、草、蜜蜂、蝴蝶结成甜蜜的伴侣。/燕子呢喃,黄莺啼鸣,/百花盛开,姹紫嫣红,/草原微笑,天空圣洁,/青年喜悦地看着他的情人,/空中、水里、地上都充满了爱情。《歌集》所用的十四行诗体(音译为“商籁体”)虽然不是彼特拉克的独创(意大利中世纪诗人雅科波·达·连蒂尼第一个采用这种诗体),但由彼特拉克而成为欧洲抒情诗的主要形式,因此被称为“彼特拉克体”,彼特拉克也因此被尊为“诗圣”。延伸点:十四行诗体。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国现代十四行诗。与彼特拉克同时的薄伽丘在短篇小说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多才多艺,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充分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精神。三、法国人文主义文学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国家在意大利的影响之下也先后出现了人文主义文学。法国人文主义文学出现于16世纪,30年代形成潮流,60年代后衰落。它一开始就存在民主派和贵族派两种不同的倾向。民主派的代表是拉伯雷,贵族派的代表是以龙沙为首的“七星诗社”。2.“巨人主义”的颂歌:拉伯雷的《巨人传》民主派的代表弗朗索瓦·拉伯雷(1495?-1553)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巨人传》(1532-1562年陆续出版,原名《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由于作品的人文主义倾向,小说出版后曾被巴黎大学和法院宣布为禁书,作者不得不先后到法国3和意大利避难。贯穿《巨人传》的主导思想是属于人文主义思想范畴的“巨人主义”。拉伯雷通过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两个巨人形象,极力表现了人的形体的伟大和精神力量的伟大。拉伯雷以极度夸张的笔触描写了巨人卡冈都亚的形象。首先,卡冈都亚形体异常伟大。他每天要喝17913头母牛的奶汁。他制作一套衣服要用12000多尺布,仅一双鞋底就用了1100张牛皮,一双手套要用山魈皮16张做面子,另用狼皮3张做边沿。他伸出的舌头可以替整个部队挡住雨。天神的形体是伟大的,拉伯雷形象地告诉我们,人类也像天神一样伟大。承接点,延伸点:巨人形象。荷马的《奥德修纪》——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实际的巨人;吴承恩的《西游记》:法术;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歌德的《浮士德》:精神上的巨人。其次,卡冈都亚精神无畏。去巴黎求学时,卡冈都亚因感到“巴黎的人这样愚蠢可厌”,便骑着他的大马,跨上众人顶礼膜拜的圣母院的钟楼上撒尿,结果冲死了260418人。他又感到圣母院顶上的大钟,每天被僧侣们乱敲,闹得人人不得安宁,就把大钟摘下来当他的马铃,弄得大神学家们惊慌失措。拉伯雷形象地告诉我们,天神还有所畏惧,而人什么都不怕。由此可见,卡冈都亚是人类思想解放者的代表。庞大固埃代表着新生的一代,他的精神是他父亲卡冈都亚精神的延续。庞大固埃少年时外出求学,后来漫游四方,在探求真理的历程中,虽屡遭挫折,却始终坚持不懈,表现出勇于探索、敢于斗争的精神。最后,庞大固埃历经艰辛,终于找到了“智慧源泉”──“神瓶”。神瓶启示说:请你们畅饮,请你们到知识的泉源那里去……研究人类和宇宙,理解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规律……请你们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这实际上反映了人文主义者不断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追求爱情,不断开拓世界的强烈意愿。表面看来,拉伯雷对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的描写有些荒诞不经,但由于它是建筑在人类的伟大力量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并不感觉它如何如何“失实”,相反,我们倒觉得它夸张得有趣,夸张得有深意。《巨人传》属于幽默小说。在卷首《致读者》中,拉伯雷说:……我心里找不到别的题材,与其写泪,还是写笑的好,因为笑原是人类的特性。为了产生“笑”的效果,拉伯雷首先在作品中安排了极为离奇的情节。例如4第一部中所写的卡冈都亚的诞生,卡冈都亚游学时把圣母院的大钟摘下做马铃,用大树、马尿打败入侵之敌;第二部中所写的庞大固埃的诞生,庞大固埃在巴黎游学时的判案,巴汝奇用手势和英国哲学家所开的辩论会,巴汝奇用酒和针缝术医活了断了头的埃比特蒙等,都是使人震惊的情节。其次,拉伯雷在作品中使用了很多具有幽默色调、口语色彩的排比句。例如毕可肖的军队抢劫修道院,若望用十字架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有的打破了脑袋,有的打断了四肢,有的打脱了脖颈下的脊骨,有的打坏了腰,打塌了鼻子,打瞎了眼睛,打裂了下颚,打落了牙齿,打脱了肩胛,打伤了大腿,打脱了后胯,打断了胳膊。贵族派的代表是以龙沙(1524-1585)、杜贝莱为首的“七星诗社”诗人。由杜贝莱执笔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1549)是这个文学团体的宣言书。“七星诗社”为丰富和纯洁法兰西民族语言,为建立法兰西民族文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而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米歇尔·埃康·德·蒙田(1533-1592)的《随笔集》是法国人文主义文学在散文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它形式新颖,诗意盎然,有很强的可读性。四、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在16、17世纪形成高潮,其主要成就体现在长篇小说和戏剧方面。16世纪中叶,西班牙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新型小说,它就是后来影响深远的流浪汉小说。3.“一把开动西方小说的钥匙”:流浪汉小说及《小癞子》流浪汉小说继承了中世纪骑士传奇的冒险主题,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主人公的流浪、冒险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的经历,用下层人物的眼光去观察、评价各种社会现象,展现出一幅幅生动而幽默的社会风俗画。西班牙最早的流浪汉小说是佚名作者的《小癞子》(1553)(又译《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小说中写到,为了糊口,主人公拉撒路相继侍候过一个凶狠的瞎子、一个吝啬的教士、一个身无分文的绅士、一个穿着破烂的修士、一个经销赦罪符的骗子和一个奸诈的公差。作品最有意义的地方是它通过拉撒路的经历极其广泛地描写了社会上各个阶层,而且以深刻的洞察力入木三分地揭示了笔下人物的本质。另外,它的写实性,它的简洁笔法,它通过一个人物的丰富经历串连各种社会画面的结构手法,也都显示了艺术的独创性。后来,西班牙出现了许多模仿《小癞子》的作品,其影响延伸到17、18乃5至19世纪以后的欧洲小说。杨周翰先生在《攻玉集》中谈到了流浪汉小说的这种深远影响:“流浪汉小说”从此像一把钥匙开动了西方小说这部机器,生产出十八、十九世纪大批的以个人奋斗、揭发社会黑暗为内容的作品,……辐射点:旅途经历作品。外国:荷马的《奥德修纪》(史诗)——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阿普列尤斯的《金驴记》——中世纪骑士传奇——《小癞子》——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拉伯雷的《巨人传》——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抒情长诗)和《唐璜》——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中国:吴承恩的《西游记》——李汝珍的《镜花缘》——刘鹗的《老残游记》——《四游记》——艾芜的《南行记》等。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发展的顶峰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写的也是冒险的主题,确切地说,他以堂吉诃德荒唐冒险来讽刺骑士小说的荒唐。但他却非常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典型,即堂吉诃德形象,表现了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主义精神。4.普通民众中的集体英雄形象:维迦的《羊泉村》这时期的西班牙戏剧也出现了繁荣局面,建立了公共剧场,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剧作,形成了民族戏剧。其奠基人是维迦。洛卜·德·维迦(1562-1635)的创作十分丰富,据说他写过1800多部剧本,现存400多部。塞万提斯称他为“大自然的奇迹”。维迦认为民族戏剧的首要任务是要符合时代的精神和人民的要求,反映现实。他还主张把“悲剧和喜剧夹杂在一起”。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代表作品《羊泉村》中。《羊泉村》取材于1476年4月羊泉村村民不堪封建领主的压迫,进行武装抗暴的史实。“官逼民反”,在杀死了领主费尔南·戈迈斯之后,国王派大法官审讯羊泉村村民。当问到“是谁杀死了戈迈斯?”时,村民──上至老人,下至妇孺,异口同声一个词:“羊泉村!”国王无奈,赦免了羊泉村村民。作家把全部同情倾注到羊泉村村民身上,塑造了羊泉村村民集体的英雄形象,因此才使这部剧作成了“西班牙戏剧中最富有民主精神的作品”。辐射:首陀罗迦的《小泥车》。日本的戏剧理论家河竹登志夫认为维迦的创作“自由奔放”,“堪称‘巴洛克’戏剧的典范”(见《戏剧概论》)。“巴洛克”一词意为“石块”或“变形的珍珠”。19世纪末叶以前,美学6家们把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样式看作是正型的“真珠”,而把变形的样式称作“巴洛克”。到了现代,巴洛克实际上已成了与古典主义相对立的独立的一个艺术流派。巴洛克戏剧的特点,归结到一点,河竹登志夫认为,就在于“它同古典主义戏剧是全然相反的”。古典主义要求戏剧创作严格遵守“三一律”,即一个剧本讲述的故事,其时间不超过24小时,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情节服从统一的主题。而巴洛克戏剧不遵循“三一律”法则,它不但多时间、多场面、多线索,而且“嗜好于在舞台上演出残虐场面”,经常出现“幽灵、隐身者、妖魔等这些超现实之物”。属于巴洛克一派的戏剧,包括德意志、奥地利的巴洛克剧,黄金时代的西班牙剧[其代表就是维迦的戏剧],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戏剧[其代表是莎士比亚
本文标题:世界名著欣赏选修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23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