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历史006考点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006考点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在演变学习目标:①识记丞相制度、地方管理制度、选官制度的主要内容,概括其演变趋势;②比较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差异;③理解古代中央及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与皇帝制度之间的关系;④正确认识和评价古代科举制;⑤认识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弊端及在特定条件下的进步作用。【自主学习】君主专制的演变时期汉唐宋元措施趋势中外朝制度(未考查)三省六部制(9题)历年考查重点二府三司制(12题)一省二院制即中书省、枢密院和宣政院君权逐步加强,相权逐步减弱中央集权的发展时期秦汉初汉武帝唐中后期宋元措施趋势郡县制郡国并行制5题推恩令节度使(藩镇)军事:收兵权行政:文官,通判;财政:大部分中央掌控(收兵权、削实权、制钱谷)行省制度10题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刺史3题选官制度时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到明清制度世官制依据血缘方式世袭科举制的历史意义趋势选拔标准:选拔方式:选官主体: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18题重中之重,选择+主观)德行才能门第才学自下而上推荐评定授官分科考试1.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2.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从血缘、门第到才学,渐趋公平、公正从推荐、评定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从地方到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魏晋先秦明清隋唐秦汉宋元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世官制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御史大夫西汉:中外朝制汉初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刺史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元:行省制度明:宰相制度废除;内阁的出现;清:军机处;古代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中央制度地方制度选官用官制度监察制度【单元知识结构】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合作探究】(课堂探究案)材料一古代中国,皇权居于权力的最高峰,是国家的唯一领袖,然而实际上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官僚政治系统手中,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是宰相,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一方面皇权至高无上,一方面宰相是事实上的政府首脑,政治权力的排他性和扩张性决定了这种双权力中心的政治格局必然会产生权力与权力的争夺。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古代权力之争出现的原因。1.双权力中心的政治格局;2.政治权力的排他性和扩张性;3.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材料二秦创官僚政治之初,就已经注意到对相权的限制了。秦的中央官制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即所谓的三公。……三者互不隶属,各自开府,在分工上各有所侧,互相牵制,有效地防止了专擅、独大,从而保障了君主的绝对权威,可以说形成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独特的皇权专制下的行政、军事和监察的三权分立结构。据材料,指出秦中央“三权分立结构”设计的积极意义,分析其与美国的三权分立政体的本质区别。积极意义:分工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分权制衡,可以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初创监察,一定程度上能预防腐败。本质区别:前者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材料三专制主义与官僚政治的制度结构决定了皇权既排斥相权而又离不开相权的发挥作用。两者的关系在唐代达到了融合。然而经历五代十国的动荡后,这种融合被打破。宋代对相权分割比较严重,……历代君主不断调整机构设置以分割和削弱相权。终于历史发展到明朝时期皇权与相权之争接近尾声。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举例说明古代帝王采取哪些方式来限制相权的?重用亲信,如西汉的中朝;分割相权,如宋的二府三司制;多相并立,如唐的三省六部制;频繁换相,如汉武帝先后用相12人。材料四明清时代专制主义空前强化,明朝帝王废除宰相后又不得寻求体制外的力量,于是又造成了监阁之争以及宦官专权的制度化。这些体制外力量又加紧搜刮社会,从而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小农经济和工商业的又倍受摧残。……使得本来就是落后的农业文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变得更加低效率,社会经济发展更加跳不出小农经济的牢笼。根据材料,指出古代权力之争的最终结果及负面影响。谈谈古代权力之争对今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启示?结果:废宰相,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负面影响:政治黑暗、经济摧残、社会停步不前。启示:加强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权力的监督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可以得到那些启示?(提示:从背景、过程等角度去思考)启示:一定的制度适应了一定的时代;制度的制定要因时而生,因势而变;制度的发展演变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制度本身具有很强的自我调整和自我修复能力。西汉:中外朝制度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中朝外朝有事上报决策机构执行机构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皇帝中书尚书门下吏户礼兵刑工政事堂草拟审议执行【高考体验】知识点一:三省六部制(重点)07-1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按知识点汇编:三省六部制历年考查到“三省六部制”的高考试卷有:07年全国文综Ⅱ卷14题08年江苏单科3题,山东文综8题09年江苏单科2题,10年海南单科4题,福建文综14题11年上海文综9题12年山东文综10题,13年江苏高考3题(现象:“三省六部制”为历年高考的重点)1.(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4题)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答案】D【点拨】唐朝三省的职能是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门下负责审核,尚书执行。2.(2008年江苏高考3题)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答案】A【点拨】题干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因此应选A项。3.(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8题)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答案】B【点拨】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寻找历史政治制度的可借鉴之处。赋予历史以现实意义。唐朝中央官制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隶属于尚书省。三省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4.(2009年江苏高考2题)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答案】C【点拨】此题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故C项正确。5.(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4题)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强化君主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D.利于集思广益【答案】B【点拨】考查学生对封建专制制度核心与本质的理解,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强化了君主集权,分割宰相权力目的是君权的强化,君主专制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6.(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4题)《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答案】B【点拨】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D均是正确的。B选项转换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新课程一标多本,但历史基本概念是不变的。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把握一定要到位,也是今后高考必然会考到的。7.(2012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答案】B【解析】本题以直接叙述的方式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认识。题干中“三省长官”均为宰相、“打破宰相作用资历限制”和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行宰相权,等内容,反映皇帝分割相权,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目的是加强专制。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取士、分工协作、抑制朋党等方面的内容,排除A、C、D三项。8.(2013年江苏高考3题)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唐朝三省制下,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制下,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审议副署才可以。由此可知BC表述错误。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因此正确答案选A.。●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中书门下度支盐铁户部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院二府07-1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按知识点汇编:宋代分割相权历年考查到“宋代分割相权”的高考试卷有:07年广东文科基础20题,广东单科4题,宁夏文综28题08年海南单科6题,上海高考A7题,09年浙江文综14题,海南单科6题10年山东文综10题,广东文综14题11年北京文综13题,12年山东文综12题,海南单科5题1.(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0题)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答案】A【点拨】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削弱地方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A。2.(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4题)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是D这一制度内部隐含有两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二是皇权与相权。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就是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历代君王主要通过削弱相权甚至废除宰相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那么,主要历代君主主通过哪些方式、手段、制度措施来削弱相权呢?考生只要回忆课本知识,加以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了,。3.(2008年海南高考6题)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答案】D【点拨】秦朝的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A错。汉朝的刺史是负责监察地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B错。唐朝的节度使是边境重地设置的军镇长官,C错。宋朝在宰相之下增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D符合题意。4.(2008年上海高考A7题)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A.西汉B.隋朝C.宋朝D.清朝【答案】C【点拨】北宋建立以后,为解决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避免“黄袍加身”事件再次发生,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并削弱武将的权利。选C项。5.(2009年海南高考6题)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6.(2010高考广东文综14题)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
本文标题:(历史006考点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24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