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情报资料工作论文作者分析
情报资料工作论文作者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情报资料工作》载文作者、机构、地区分布情况,了解科研人员合作类型及特点,确定核心著者、核心机构和核心地区。方法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刊2002-2011年论文作者发文量、合作情况、地区分布、系统分布、核心作者、高产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刊2002-2011年发文1662篇,发文1篇作者1014人,占第1作者人数80.67%,作者合作论文585篇,合作率35.20%,合作度1.45,独著论文1077篇(64.80%),高等院校发文1386篇(83.39%),科研院所发文140篇(8.42%),省、市图书馆发文46篇(2.77%),核心著者83人,发文328篇(19.74%),高产单位22个,发文618篇(37.18%),北京地区发文252篇(15.16%)居第1位。结论《情报资料工作》作者分布范围广,合作度较低,高等院校是主要作者群。《情报资料工作》是情报学领域里极具影响力的学术性刊物,其所刊载的论文反映了情报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动态、状况和发展方向,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信息学的走向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刊论文作者的分布情况,对2002-2011年在情报资料工作上发表论文的作者、机构以及合作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对我国情报科学领域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1材料与方法利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在“来源期刊”检索项中输入“情报资料工作”,按年度分别检索2002至2011年各年度该刊发表的论文,在存盘时选取“篇名、作者、单位、基金、刊名、年、期、第一责任者”,对检索保存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统计的论文中不包括增刊、会议纪要等内容。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作者发文数量、合作情况、地区分布、基金来源、系统分布、核心作者、高产机构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1]。2结果2.1作者独著、合作情况2002-2011年发表论文作者共计1257人,发表1篇论文作者1014人,占第1作者总数80.67%,独著论文1077篇(64.80%),合作论文585篇(35.20%)(表1、表2)。2.3作者地区分布2002-2011年在该刊上发表论文的作者来自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俄罗斯,其中北京地区发表论文最多252篇(15.16%)(表4)。2.4作者系统机构及高产单位分布将作者所在系统机构分成5个,高等院校发文最多1386篇(83.39%),发文13篇以上的高产单位共22个,发表论文618篇(37.18%),各系统发文情况见表5,论文作者高产单位见表6。表5《情报资料工作》2002-2011年刊载论文作者系统分布(限第一1作者)机构名称发文篇数比例/%高等院校138683.39科研院所1408.42省市图书馆462.77党校593.55企业311.87合计1662100.002.5基金论文项目分布2002-2011年情报资料工作1662篇论文中共有371篇论文属于基金资助论文,共涉及424项基金。基金项目主要以省市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为主,分别占全部基金项目数的31.13%、30.42%,见表7,其中省市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量都在逐年增长,呈上升态势。3讨论通过对情报资料工作的作者分析,可以看出,该刊2002-2011年共有1257名作者(仅第1作者)发表论文,其中瞬时作者(仅发表1篇论文)为1014人,占第1作者总数的80.67%,高于文献计量学洛特卡的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占所有作者数量的60%的定律[2],说明该刊拥有一支相当广泛的作者群。论文作者合作度是指在某一确定时间内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合作率是合著论文占论文总量的比率,这一指标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科研协作趋势,合作度越高,表明科研技术的难度和论文的实用性、实验性较强,大多数的科研课题需要合作来完成[3]。2002至2011年《情报资料工作》合作度1.45人/篇,高于刘永胜等所报道的1994至2002年《情报资料工作》平均作者1.40人/篇[4],也高于李鹏斌等所报道的1999至2003年《情报资料工作》平均作者1.15人/篇[5],但低于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3.92人/篇的指标[6]。说明该刊总体上合作度不高,在情报科学研究领域群体研究及合作能力不很强,但情报资料工作的作者合作度每年都在增长,2011年比2002年已经增长了0.36人/篇。核心作者群是指那些发文量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集合,依据普赖斯所提出的核心作者计算公式:M=0.749(Nmax)1/2,式中M为论文篇数,Nmax为所统计的年限中最高产的那位作者的论文数,只有那些发表论文数在M篇以上的作者,方能称为核心作者,也即多产作者[7]。2002至2011年《情报资料工作》发表论文最高产的作者的论文数为16,即Nmax=16,代入公式M=0.749(16)1/2,求出M值为2.99篇,在实际应用中,按照取整的原则,取M值数为3,即在《情报资料工作》上发表3篇论文以上的那些作者为该杂志的核心作者。2002至2011年在该刊发表3篇论文以上的作者为83人,共计发文328篇。核心作者人数占第1作者总数的6.60%,发表的论文占发文总量的19.74%。发文5篇以上的13名高产作者以第一作者发文101篇,占全部发文的6.08%。《情报资料工作》已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核心作者队伍。一些在情报学界颇具影响力的核心作者,如王知津、周晓英等发文较多,他们为提升《情报资料工作》的权威性,做出了重大贡献。对论文产出的地区分布统计表明,我国情报学方面的研究与成果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广东和湖北这4个地区,共计发文632篇,占发文总量38.03%,主要与这些地区都有一批研究力量比较强的单位和水平高的作者有关,在情报科学研究领域占有优势,。而新疆、青海和西藏等西部地区论文产出相对较少,共计发文4篇,占发文总量的0.24%,说明我国西部地区对图书情报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必要进行合理的人才流动和加强情报信息交流,支持和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从作者所在机构的系统分布看,高等院校为主要的发文系统,共计发文1386篇,占发文总量的83.39%,说明大学作者在情报研究领域也处于领先水平,起到了带头作用[1]。此外,科研院所、省市图书馆、党校、厂矿企业都有一定的发文量,说明该刊作者的系统分布较为广泛[8]。从表6可看出,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22个单位共计发文618篇,占发文总量的37.18%,此结果表明上述机构在情报科学研究领域科研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国内情报学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及核心作者群[9]。期刊载文的基金资助比例高,说明期刊学术水平较高,这是评价期刊和论文质量与学术水平的重要而客观的指标之一[10]。《情报资料工作》基金论文每年都有所增长,从2002年的13篇增长到2011年的74篇。十年共有371篇论文受到基金项目资助,高于2008年马家伟等报道的《情报资料工作》基金资助论文135篇的指标[10]。基金项目以省市级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为主,其次为校级项目和部级项目。《情报资料工作》已成为我国图书情报学专业重要的学术期刊,是情报学研究者与教育教学工作者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信息源,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相对稳定的研究体系,并拥有一支人数众多的作者队伍和一群对刊物影响较大、造诣较深的活跃作者群。
本文标题:情报资料工作论文作者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25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