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中国水果批发市场建设调查报告
产业环境下的中国水果批发市场建设调查报告周文龙1目录一、水果批发市场建设所面临的宏观环境┄┄┄┄┄┄┄┄┄┄┄┄21、当前全球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22、加入WTO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33、农产品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的划分┄┄┄┄┄┄┄┄┄┄┄┄54、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的方向┄┄┄┄┄┄┄┄┄┄┄┄┄┄┄6二、国内水果批发市场的基本情况┄┄┄┄┄┄┄┄┄┄┄┄┄┄┄81、水果生产发展迅速┄┄┄┄┄┄┄┄┄┄┄┄┄┄┄┄┄┄┄82、水果流通体系初具规模┄┄┄┄┄┄┄┄┄┄┄┄┄┄┄┄┄83、各地水果批发市场建设情况┄┄┄┄┄┄┄┄┄┄┄┄┄┄┄104、水果批发市场组织与交易方式┄┄┄┄┄┄┄┄┄┄┄┄┄┄11三、国外水果批发市场的运行模式┄┄┄┄┄┄┄┄┄┄┄┄┄┄121、美国水果流通体系┄┄┄┄┄┄┄┄┄┄┄┄┄┄┄┄┄┄┄122、日本水果流通体系┄┄┄┄┄┄┄┄┄┄┄┄┄┄┄┄┄┄┄153、英国水果流通体系┄┄┄┄┄┄┄┄┄┄┄┄┄┄┄┄┄┄┄174、韩国水果流通体系┄┄┄┄┄┄┄┄┄┄┄┄┄┄┄┄┄┄┄185、台湾水果流通体系┄┄┄┄┄┄┄┄┄┄┄┄┄┄┄┄┄┄┄20四、当前水果批发市场建设面临的主要风险┄┄┄┄┄┄┄┄┄┄221、宏观环境风险┄┄┄┄┄┄┄┄┄┄┄┄┄┄┄┄┄┄┄┄┄22我国目前农业国际竞争力问题主要表现┄┄┄┄┄┄┄┄┄┄22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问题表现┄┄┄┄┄┄┄┄┄┄┄┄232、经营管理风险┄┄┄┄┄┄┄┄┄┄┄┄┄┄┄┄┄┄┄┄┄23产地分散和果农组织化程度低形成的物流和质量风险┄┄┄┄23生产与销售脱节右能形成的供应风险┄┄┄┄┄┄┄┄┄┄┄24现化化水果批发市场的功能需求风险┄┄┄┄┄┄┄┄┄┄┄243、利益体制风险┄┄┄┄┄┄┄┄┄┄┄┄┄┄┄┄┄┄┄┄┄254、其它相关风险┄┄┄┄┄┄┄┄┄┄┄┄┄┄┄┄┄┄┄┄┄255、云南建设最大水果批发市场经营失败的教训┄┄┄┄┄┄┄┄26五、对建设水果批发市场的几点建议┄┄┄┄┄┄┄┄┄┄┄┄┄271、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优惠政策支持┄┄┄┄┄┄┄┄┄┄┄┄┄272、实施具有完整的水果产品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73、制定严格规范的市场管理流程┄┄┄┄┄┄┄┄┄┄┄┄┄┄284、培育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中介服务组织┄┄┄┄┄┄┄┄┄┄┄295、其它方面的工作建议┄┄┄┄┄┄┄┄┄┄┄┄┄┄┄┄┄┄30附件:国内外部分水果批发市场基本情况┄┄┄┄┄┄┄┄┄┄┄32一、国内部分水果批发市场基本情况┄┄┄┄┄┄┄┄┄┄32二、国外部分水果批发市场基本情况┄┄┄┄┄┄┄┄┄┄362一、水果批发市场建设所面临的宏观环境1、当前全球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发达国家或地区基本实现了农业企业化进程,并向专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先进水平的代表,他们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人少地多的美国、加拿大,还是人多地少的日本、德国乃至韩国,无一例外地实行了一体化经营的战略,而企业作为产业的细胞和载体,在一体化经营中起着最基础的作用。如美国,绝大多数农户就是企业,农户的主人就是农场主,或叫农业企业家。美国的农业产业体系的公式表达,不是我国常见的“企业+农户”,而是由一系列的企业组成:“企业+企业+企业”。只不过这些企业从事的经营环节不同。美国的农业企业(农场)大致可分为只经营种植业或养殖业单一品种的专业型和经营多品种或种、养结合的混合型两大类,以专业型为主,占95%以上,即美国不仅完成了农业企业化过程,而且实现了农业企业的专业化。发达国家或地区农业龙头企业由于规模大,资金雄厚,技术创新能力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在农业一体化过程中,作为产业链的组织者,作用更为明显。如泰国正大集团在世界10余个国家拥有200余个分公司,业务遍及全球,成为世界上以生产饲料为主的最大的农工联合企业之一。如荷兰塞贝科贸易联合集团,以合作社的形式集中了全荷兰11.3万个农业企业中的一半多,它下面有近90个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有一个公司专门加工马铃薯薯条、薯片,年加工能力100万吨,是目前欧洲同类企业中最大的,正是由于实现了农业企业化经营,国土面积比黑龙江垦区要少1.4万平方公里的荷兰,其农牧产品及食品在国际贸易上的顺差达到150亿美元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鲜花、奶制品、马铃薯、新鲜加工蔬菜出口国之一,排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的第三位。如我国的台湾省,农民除了亲自实践企业化经营外,还通过加入农会参与到更大规模的企业化经营,台北市果菜批发市场就是通过股份制建立起来的(公股占45.52%,民股占54.48%,其中省市各级农会占24.85%,青果运销合作社占9.58%,果菜贩运商占320.05%),目前台湾已有98%的农户加入了农会。即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业企业都在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努力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企业集团。它们在国内外开设多家分公司,在分公司之间,技术、信息共享,市场供需互补,采取核心企业与农户联合、农业托拉斯、康采恩等组织形式,直至建立农业跨国集团。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农产品供过于求时,一般采取发展加工业的政策,尤其是发展大众消费的快餐食品,这是增加农产品有效需求的主要途径。2、加入WTO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从整体和长远看,我国加入WTO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利益,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加入WTO农业谈判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关税减让。我国的农产品关税税率,已由1992年的平均水平46.6%降低到1999年的21.2%,承诺到2004年进一步降低到17%左右。二是关税配额。谈判确定,我国对重要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2006年后取消配额。实行关税配额的产品,配额内税率在1%—10%之间,配额外税率在9%—80%之间。三是出口补贴。我国承诺取消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实物补贴以及对出口产品加工、仓储、运输的补贴。四是国内支持。在“黄箱”政策方面,把《农业协议》6.2款的投资补贴和投入品补贴计算到6.4款的“微量允许”中,确定我国农产品价格补贴、投资补贴和投入品补贴最高可以达到农产品产值的8.5%(《农业协议》规定发展中国家不超过10%,发达国家不超过5%,超过的要削减)。五是农业服务领域。在2—4年内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从事农、林、牧、渔有关服务的合营企业;允许设立仓储服务的合营企业。六是动植物检疫。我国在中美农业协议中同意解除对美国部分地区小麦、柑橘和肉类的进口禁令,同时保留相应的抽查权利。入世对我国农业最主要的影响不在于农业发达国家农产品的输入,而在于这些国家完整、发达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科技、金融的产业体系进入我国,冲击我国目前的农业运作体系,扩大其市场占有份额,大宗农产品和主产区可能面临较大的冲击。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贮运加工的产后产业已经提到与产前大农业4(农林牧渔产业)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位置。产后农业是我国农业中最薄弱,也是最有发展潜势的产业。从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值构成来看,农产品产值的70%以上是通过产后的贮运、保鲜、加工等环节来实现的。20世纪90年代初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的比例,美国为3.7:1,日本为2.2:1,我国仅为0.38:1。根据我国国情,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从事农产品的产后处理业(保鲜、加工),是他们“离土不离乡”,提高农业商品率,提高农业效益和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缩短城乡差别的最好途径。由于我国的农产品在种植面积上增长的潜势已相对有限,必须从平面调整解决“量”的问题向立体调整解决“质”的方向转化。由于区域优势的问题,品种、产品质量问题以及消费水平的限制,“果菜贱伤农”问题已十分突出。出路在于加速走向市场,实现产后深加工和保鲜产业同步发展。在国内市场,使园艺产品参加大流通,建立低温物流体系,实现“时空领域”的均衡供应。如没有贮运保鲜业的同步发展,就会出现大量的果蔬产品烂在田间;在国际市场,适应果蔬市场世界化趋势,加速出口农业进程。目前的一个重要机遇是,世界鲜果的需求量在增长,但不少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均出现负增长,如日本果品自给率从1980年的81%降至现在的47%以下。我国面对世界水果市场更需要园艺产品按国际质量标准生产,并要加强产后处理(如分级、清洗、打蜡、包装)与贮运保鲜。加强出口园艺,不仅可以缓解园艺产品供求上相对过剩的矛盾,而且还将会拉动农业种植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前园艺产品质量的提高,使我国园艺产品逐步走向标准化生产。因此,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框架下,我国农业面临全球范围的市场开放形势,农业的竞争力会更多地依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不仅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不可低估的拉动作用。发达国家对农副产品市场建设极为重视,并且作为公益事业来发展,对市场的规划、建设、投资均由政府来控制,政府作为投资主体,通过对批发市场的成熟运作,带动农业、运输业、工业、商业等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水果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入世后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会。53、农产品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的划分农产品批发市场分为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两大类,是由农产品的产销特点和长途运销的需要决定的。农产品产销的特点是分散生产、分散消费,同时随着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社会发展的城市化,农产品的生产地和消费地又越来越集中。这种双重分散、双重集中的产销格局要求农产品流通必须采用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散的流程,即采用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而农产品产、销异地的特点,决定了解决农产品位移的长途运销在流通中的主体地位。为了不断降低长途运输的成本,减少中间环节,缩短流通时间,在可能的情况下,一般都要求由产地成批量地直运目的地。因此,除了本地产销之外,农产品的“集散”过程必须分别由产、销两地分别进行,也就是说,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都不可或缺,同等重要。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功能不同。从表面上看,无论是产地市场还是销地市场都是进行农产品批量交易的场所,都是批发市场,但实际上这两种交易是完全不同的。产地市场是供当地农民与收购商交易的场所,它的主要功能是“集”,即把农民分散生产的农产品及时快速地汇集起来,以便运销商大批量地销往全国各地。而销地市场则是供批发商与零售商交易的场所,它的主要功能是“散”,即把各地运抵的大批量的农产品及时迅速地批销出去,通过零售市场最终销售到消费者手中。二是地位不同。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产地市场位居源头,销地市场位居末尾。如果说长途运销是农产品流通的核心,那么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就是两个坚强的堡垒,两者既无法替代,又缺一不可。三是作用不同。产地市场的客观作用是方便当地农民就地销售并直接感受市场供求价格信息,不仅能较好地解决“卖难”问题,而且能更好的发挥市场引导作用,促进当地农业的稳定发展。销地市场的主要作用是大量吸引各地的货源,确保各大中城市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四是类型不同。产地市场一般来说都是专业性市场,而销地市场多数是综合性市场。五是效益不同。销地市场由于具有规模大、收费高、房地产升值潜力大等诸多优势,经济效益普遍较好;而产地市场地处农村,基础条件差,为了吸引客商、扩大销路,收费标准一般都定得很低,市场建设的直接经济效益不高。由于产地市场的基础条件、经济效益较差,其功能作用又长期被6忽视,与销地市场相比,发展滞后;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相比,更显得市场的支撑、引导作用严重不足,产地市场已成为当前农产品市场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4、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的方向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行业的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租赁等方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为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二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鼓励龙头企业要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或自办研发机构,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建立农业产业
本文标题:中国水果批发市场建设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278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