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北京社保代理北京源丰润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教学资料关于人力资源
北京源丰润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教学资料中文名称:人力资源英文名称:humanresources定义: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人力资源学(二级学科)解释这个解释包括几个要点:(1)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能力。(2)这一能力要能够对财富的创造起贡献作用,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3)这一能力还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这里的“组织”可以大到一个国家或地区,也可以小到一个企业或作坊。特点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其开发和利用受时间限制)、能动性(不仅为被开发和被利用的对象,且具有自我开发的能力)、两重性(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智力性(智力具有继承性,能得到积累、延续和增强)、再生性(基于人口的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过程)、连续性(使用后还能继续开发)、时代性(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人力资源的质量也会不同)、社会性(文化特征是通过人这个载体表现出来的)和消耗性。数量通常来说,人力资源的数量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其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的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来,充足的人力资源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其数量要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若超过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消耗了大量新增的产品,且多余的人力也无法就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产生不利影响。在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主要靠经济活动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生产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的质量在经济发展中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编辑本段学习要求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学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4.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5.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如果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则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不是泛指一切具有一定的脑力和体力的人,而是指能独立参加社会劳动、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所以,人力资源既包括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也包括劳动年龄外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关于劳动年龄,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劳动年龄的规定不尽相同。一般国家把劳动年龄的下限规定为15岁,上限规定为64岁。我国招收员工规定一般要年满16周岁,员工退休年龄规定男性为60周岁(到60岁退休,不包括60岁),女性为55周岁(不包括55岁),所以我国劳动年龄区间应该为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从宏观意义上来看,人力资源是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进行划分和计量的;从微观意义上来看,人力资源则是以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进行划分和计量的。人力资源的构成要素:身体、劳动能力、劳动态度编辑本段相关概念人力资源、人口资源、人才资源基本简介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口的总量,它是一个最基本的底数,一切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皆产生于这个最基本的资源中,它主要表现为人口的数量。人才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较多科学知识、较强劳动技能,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起关键或重要作用的那部分人。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即优质的人力资源。三者关系应当说这三个概念的本质是有所不同的,人口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本质是人,而人力资源的本质则是脑力和体力,从本质上来将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可比性。就人口资源和人才资源来说,它们关注的重点不同,人口资源更多是一种数量概念,而人才资源更多是一种质量概念。但是着三者在数量上却存在一种包含关系。在数量上,人口资源是最多的,它是人力资源形成的数量基础,人口资源中具备一定脑力和体力的那部分才是人力资源;而人才资源又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是人力资源中质量较高的那部分也是数量最少的。在比例上,人才资源是最小的,它是从人力资源中产生的,而人力资源又是从人口资源中产生的。社会评价人力资源专家李宏飞在她的《职业化-21世纪第一竞争力》中指出:中国的人力资源数量巨大,但质量不容乐观。学校教育,只是在知识上做了准备。而这些人要适应社会的要求,还需要社会、组织对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二次培训。而这不仅包括技能方面的培训,还应该包括人际交往和行为规范、社会道德等诸多方面的教育。而对企业来说,职业化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人力资本联系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都是以人为基础而产生的概念,研究的对象都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从这一点看两者是一致的。而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大多都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根据的;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点内容和基础部分;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及其收益的核算是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进行的;两者都是在研究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产生的。区别首先,在与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人力资本是由投资而形成的,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的能力或技能的价值,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更大的收益收回。因此劳动者将自己拥有的脑力和体力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参与价值创造,就要据此来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和经济利益,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索果的关系。而人力资源则不同,作为一种资源,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的创造起了重要贡献作用,人力资源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发展。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其次,两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关注的重点也不同。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的资本形式,是形成人的脑力和体力的物质资本在人身上的价值凝结,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研究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它强调投资付出的代价及其收回,考虑投资成本带来多少价值,研究的是价值增值的速度和幅度,关注的重点是收益问题,既投资能否带来收益以及带来多少收益的问题。人力资源则不同,它将人作为财富的来源来看待,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研究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关注的重点是产出问题,即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多大,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有多强。最后,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计量形式不同。众所周知,资源是存量的概念,而资本则兼有存量和流量的概念,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也同样如此。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而人力资本,如果从生产很多的角度看,往往是与流量核算相联系的,表现为经验的不断积累、技能的不断增进、产出量的不断变化和体能的不断损耗;如果从投资活动的角度看没又与存量核算相联系,表现为投入到教育培训、迁移和健康等方面的资本在人身上的凝结。编辑本段相关规定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相关规定一、职业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二、职业能力特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客户包括内部客户(各职能部门)和外部客户(劳动管理和社会服务部门),客户服务指提供服务、帮助,或与之协同工作。)三、考试时间安排每年两次,5月和11月第三个星期日四、比重表1理论知识2专业能力五、试卷设置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均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理论知识考试与专业能力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还须进行综合评审。(一)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细则1、考试模块(1)职业道德、理论考试A、考试内容:理论知识(100分)和职业道德(10分)B、题型:选择题C、题量:125道D、答题方式:题卡作答E、成绩折算方法:理论成绩=职业道德成绩+理论知识成绩*90%。(2)专业技能考试A、考试内容:专业技能(100分)B、题型:简答题(20分)、综合分析题(80分)C、答题方式:闭卷纸笔作答D、成绩折算方法:专业技能成绩=专业技能成绩*100%。(3)综合评审A、考试内容:文件筐B、题型:10道文件筐C、答题方式:闭卷纸笔作答D、成绩折算方法:综合评审成绩=综合评审成绩*60%2、评定成绩理论成绩、实操成绩、综合评审成绩分别达60分,为评定成绩合格,可获得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二)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细则1、考试模块(1)职业道德、理论考试A、考试内容:理论知识(100分)和职业道德(10分)B、题型:选择题C、题量:125道D、答题方式:题卡作答E、成绩折算方法:理论成绩=职业道德成绩+理论知识成绩*90%。(2)专业技能考试A、考试内容:专业技能(100分)B、题型:改错题(10分)、简答题(30分)、图表分析题(30分)、综合分析题(30分)C、答题方式:闭卷纸笔作答D、成绩折算方法:专业技能成绩=专业技能成绩*100%。(3)综合评审(论文或业绩实务分析报告写作3000-5000字)A、考试内容:论文或业绩实务分析报告写作(100分)和答辩(100分)B、题型:撰写论文或业绩实务分析报告、书面答辩C、答题方式:开卷纸笔写作、闭卷书面答辩D、成绩折算方法:综合评审成绩=论文或业绩实务分析报告写作成绩*40%+论文或业绩实务分析报告答辩成绩*60%2、评定成绩理论成绩、实操成绩、综合评审成绩分别达60分,且论文或业绩实务分析报告写作与答辩成绩分别达60分,为评定成绩合格,可获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职业资格证书。(三)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细则1、考试模块(1)职业道德、理论考试A、考试内容:理论知识(100分)和职业道德(10分)B、题型:选择题C、题量:125道D、答题方式:题卡作答E、成绩折算方法:理论成绩=职业道德成绩+理论知识成绩*90%。(2)专业技能考试A、考试内容:专业技能(100分)B、题型:简答题(20分)、计算题(20分)、综合题(40分)、方案设计题(20分)C、答题方式:闭卷纸笔作答D、成绩折算方法:专业技能成绩=专业技能成绩*100%。2、评定成绩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分别达60分,为评定成绩合格,可获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四)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细则1、考试模块(1)职业道德、理论考试A、考试内容:理论知识(100分)和职业道德(10分)B、题型:选择题C、题量:125道D、答题方式:题卡作答E、成绩折算方法:理论成绩=职业道德成绩+理论知识成绩*90%。(2)专业技能考试A、考试内容:专业技能(100分)B、题型:简答题(20分)、计算题(20分)、综合题(40分)、方案设计题(20分)C、答题方式:闭卷纸笔作答D、成绩折算方法:专业技能成绩=专业技能成绩*100%。2、评定成绩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分别达60分,为评定成绩合格,可获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职业资格证书。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的发展趋势对人力资源从业者的执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转变(职能的转变又是大的经济发展环境要求的),就要求人力资源从业者不能仅局限于人事手续的管理技能,更关键的是要把目光聚焦到企业战略的整体把握和有效执行上来。从参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制定到战略的分解、监督执行,从企业文化重塑与再造,学习型组织建设、综合绩效管理、企业经理人的培养机制的建立、人力资源价值分析、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人力资源审计等一系列事关企业发展与命运的重大职责都将成为人力资源工作者新的职责。这些变化要求人力资源工作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和角色并提高自己的从业技能。人力资源背景:人力资源的前景在所有的经济活动中是最好的。一些部门可以见证的成长,因为不论什么公司,都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人力资源岗位的发展前景总体不错
本文标题:北京社保代理北京源丰润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教学资料关于人力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31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