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把握诗歌情感(公开课)超实用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锁定信息把握情感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007年江苏高考江苏高考五年回眸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2008江苏高考江苏高考五年回眸2009年江苏高考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问: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江苏高考五年回眸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2010年江苏高考江苏高考五年回眸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011年江苏高考江苏高考五年回眸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高考情感类诗歌考查要点归纳1.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的分析2.对变化情感的分析3.对复杂情感的分析聚焦江苏高考考纲课前诊断《秋思》学生答案展示写诗人在城里感受到秋风来了,这一很寻常细节,但却勾起思乡之情,内心孤寂凄凉,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漂泊的凄凉情感。参考答案: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情感:作者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春日忆李白》学生答案展示学生一: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年华逝去的感叹,以及对自己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自信满满。学生二:表达了对李白的赞美与敬仰之情。课前诊断参考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教学目标:1、学会快速、准确地搜集诗歌中的相关信息;2、充分利用有关信息读懂诗歌,把握作者情感,并形成答案。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诗中对“事事幽”的描写,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示例一:流露出诗人历经离乱之后而终于获得一个暂时安居之所的愉悦、闲适的心情。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此前,诗人经过四年的流离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尚未遭到战乱骚扰的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建成;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的栖身之所。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翠,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因之借《江村》诗题,放笔咏怀。(1)鉴赏诗歌要抓作者,知道作者,就知道了作者的生平遭遇,知道了作者的思想主张,知道了作者的创作风格。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方法归纳一:看作者、背景示例二(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2)路途艰难,对朋友的担忧、关切之情;(3)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标题一般能揭示诗的内容,如《观书有感》;有些标题表示作者情感,如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寻隐者不遇》;有些题目展示思路,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总之,关注题目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和思路,而这些是诗歌鉴赏的前提和基础。方法归纳二:看标题(2002年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6分)示例三:①“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2分)②同意,因为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2分)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2分)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注】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时。这首诗哪一个是关键词?作者借这一关键词表达了内心什么样的感受?关键词是重。因为重显示出雪下得猛,下得久,所以才有下句的折竹声。这一重字表达了作者谪居江州时内心的孤寂(孤寥)、沉重。示例三:诗作中的名词是诗歌意象的载体,意象又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而且诗歌里某些意象往往反映了一种传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取向,这些意象往往有较为固定的寓意。诗歌中的动词,往往一词就能点燃全诗,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形容词,则可以点出意象的特点,可以传达诗人的感情,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方法归纳三:看关键词句杨柳离情别意梧桐寂寞、惆怅桑梓怀乡禾黍昔盛今衰鹧鸪惆怅落寞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浮云游子漂泊之悲寒蝉悲凉、离愁别绪猿猴孤寂愁苦知识储备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室人降日:妻子生日。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2分)示例五:有的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有的解释相关词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的解释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有的序言介绍写作缘由及感情基调。方法归纳四:看注释,小序课堂小结:四看一看作者——作者定诗风;二看题目——题目定诗由;三看关键词——传达诗人情感;四看诗后注解——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时现实。(1)通读全诗,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2)再读全诗,从题目入手,推知大意(3)解释全诗,借想象联想,再造画面(4)认真审题,借方法技巧,准确理解(5)再次审题,认真作答:这首诗的某联描写了(景,人,事,物),创设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理想,志趣)。方法总结
本文标题:把握诗歌情感(公开课)超实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331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