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北京市昌平区城南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北京市昌平区城南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北京市昌平区城南街道办事处2010年10月1序言《北京市昌平区城南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昌平区城南街道的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其内容主要是根据昌平区对城南地区新的功能定位,针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符合我街道实际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更为详细和具体的安排,将在年度计划和行业发展专项规划中体现。本规划的主要依据是:《昌平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及区委区政府对昌平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规划期限:2011年——2015年。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良好基础2006年—2010年,是我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生活改善最明显的五年。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结合城南街道实际,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努力工作,全面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期间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在“十五”末的基础上翻了两番,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提前超额完成2了“十五”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流通服务业、房地产开发与建筑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符合现阶段发展要求的结构模式。城乡市场繁荣稳定,旅游业持续攀升,形成了经济活跃、增长稳定的良好局面。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农村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介山、山峡、凉水河已全部完成旧村拆迁,其他各村旧村改造工作也都正在开展,进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城乡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科技事业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区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都龙王庙整修一新,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城乡医疗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成功战胜了非典疫情,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人口环境进一步改善,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分布向着更为合理的方向转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在街道各村全部完成,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财政管理体制开始施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收入逐年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8%。消费结构明显改善,教育、旅游、文化支出不断增长,人均居住面积大幅提高。二、发展环境与机遇“十二五”期间是全区全面实施《昌平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的关键时期,是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一三四七”工作思路,全3力打造商务花园城市,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快速的新城建设。通过推进昌平新城建设,将加快我街道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为高新技术研发生产、科技教育以及商贸、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城南经济的持续发展。强大的发展合力。经过几年来的实践,配合区委、区政府建设“三个首选之区”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全街道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具体,特色更加鲜明,措施更加得力,发展更加协调。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美好昌平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竞相迸发,谋发展、促发展的合力在形成。三、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城南街道位于昌平城区的西南,八达岭高速路将我街道分为东西两部分,构成了畅达的交通网络。自然资源独特。生态环境良好,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拥有龙山凤山等山丘。水资源条件较好,建有邓庄、化庄水源厂,水质优良,地热资源丰富,这些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有龙山都龙王庙文物古迹,有以明皇蜡像宫和博览城为代表的知名人文景区,有以天龙源为龙头的温泉戏水、休闲娱乐、会议商务的娱乐会展项目,有依托绿色观光蓬勃发展的水果采摘休闲旅游,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人才资源雄厚。区域内聚集多所不同类型的大专院校和数十家科研机构。随着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的扩建与完善,城南街道将成为人才聚集区,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和智力保障。四、面临问题4经济实力需不断增强。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总量偏小,支柱产业和知名高科技大企业较少,尚未形成特色产业链,产业聚集程度低,行业带动能力有限,经济运行抗风险能力尚需提高。资源利用需集约节约。人口增加、城镇建设、产业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日渐明显,区域内可利用土地资源趋于饱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高,煤、电、油、气供应仍然紧张,经济增长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遗留问题与发展的矛盾亟待解决。由于郝庄地区旧村改造在建设中涉及该地区控制规划调整,同时国家调整土地使用政策,使该地区出现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制约该地区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部地区受公路、铁路阻断等诸多原因影响,基础设施非常不完善,特别需要加强新城西部的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城市管理特别是城镇社区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社会公共安全和城市防灾减灾应急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构建和谐宜人的新昌平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十二五”时期,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总体上是有利的。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抓住有利机遇,加倍努力工作,促进城南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协调发展。第二部分指导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原则5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市区工作部署,为昌平集中力量建设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认清形势,围绕大局,找准定位,统筹城南街道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东部地区城市管理服务功能,强化和谐社区建设,提升惠民助企水平,推动经济稳步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建设步伐,挖掘发展潜力,改善区域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把城南街道建设成为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文化底蕴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昌平新城核心功能区。在发展中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产业发展方向,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强二兴三优一”的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着力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更加注重引进高质量的增量、培育发展后劲,更加注重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二)坚持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增强城南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人才和科技优势,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优化有利于创新的发展环境,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三)坚持统筹兼顾,努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城南各村(社区)的功能定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促进各村(社区)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特色发展。鼓励东部相对发达地区创6造新优势、支持西部地区抓住新机遇、实施城乡联动、协调发展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新发展。二、发展目标通过五年努力,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循环经济模式初步建立,经济总量继续壮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街道的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企业总收入、企业利润总额、农村经济总收入、出口交货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递增8-12%;人均劳动所得年均递增8%以上;其它各项指标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任务。综合经济实力达到并稳定在全区17个镇(街道)上等水平。(一)经济发展水平的新提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经济总量继续壮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形成具有城南特色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新提高加大新农村发展的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创新农村管理机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三)人民生活品质的新提高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广大的群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征缴率均保持在95%以上。村居民安全饮用水达标率实现100%。(四)自主创新能力的新提高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的建设,培养和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7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提高产业效益,使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五)构建和谐宜人新昌平水平的新提高积极推进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逐年提高公共财政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市安全运行维护体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成一批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城市法治化水平和文明素质明显增强。8十二五目标体系类别指标指标属性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预期性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约束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预期性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2%左右预期性规模以上工业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预期性旅游经营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预期性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预期性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预期性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左右预期性社会发展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在99.9%以上约束性高中阶段入学率保持在99.9%以上约束性本科录取率稳定在70%以上约束性千人综合病床数达到4张以上约束性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保持在100%约束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保持在98.5%以上约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约束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保持在60%以上约束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工生育保险的征缴率保持在95%以上约束性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约束性药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约束性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12%以上约束性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以下约束性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约束性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约束性城镇集中供热率达到85%以上约束性城市绿化率达到39%以上约束性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4平方米以上约束性安全饮用水达标率达到100%约束性9第三部分区域空间和产业空间布局按照昌平区总体规划和区委、区政府功能定位的指导意见,在目前已经形成的城镇体系和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初步规划城南街道未来五年以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空间布局和产业空间布局。一、区域空间布局全区的空间布局大致为:一轴连四区。一轴:以贯穿城南街道的八达岭高速公路为轴线。四区:东四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水屯地区的商贸物流发展区、南北郝庄的郝庄家园居住生活发展区及邓庄旧县的绿色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区。按照“一轴连四区”的总体空间布局,完善和建设“以东部经济发展区(高新技术发展区、水屯商贸物流区)为支撑,西部居住休闲区(郝庄居住区、西部生态旅游区)协调发展”的街道发展体系。二、产业空间布局围绕突出一个重点,做好两个基地,完善一个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大致将全街道产业空间布局安排如下:突出一个重点。以旧城、旧村改造为重点,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做好两个基地。整合资产、资本,推进高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依托水屯市场,加快物流、信息中心建设;完善一个产业。加快西部生态旅游区发展,形成绿色产业群。第四部分完善城市化建设10按照城市化示范
本文标题:北京市昌平区城南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36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