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6修辞手法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古诗鉴赏修辞手法教学目标:1重点掌握考纲规定的七种修辞手法知识;2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基本作用,能运用有关修辞知识进行阅读鉴赏。考点解读:江苏卷2014年《考试说明》对修辞的考查,只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七种修辞手法。主要考查三个方面:一是能准确判断修辞类型,二是能正确理解修辞的作用,三是能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判断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并分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白了的鬓发比作霜,突出了白发之多,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苏轼容颜的苍老衰败,含蓄地表达了对妻子思念的痛苦,仕途坎坷的悲伤。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出水的荷叶比作亭亭舞女的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出水荷叶荷茎的修长净直,叶面的润泽舒展,这一独具风韵的画面。静中含动,美不胜收。3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①。(玉楼春·和吴见山韵)---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霜花强颜,表达虽有美景,却难抵心中孤寂的情怀。4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玉楼春)--①拟人;(1分)②赋予“游丝”“垂柳”以人的情感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5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玉楼春·和吴见山韵)--运用了鲛人滴泪成珠的典故;表达的是羁旅天涯的孤苦和对友人的思慕。(典故1分,孤苦、思慕各1分。)6千里耀戈甲,万灶宿貔貅③。(水调歌头·多景楼①)---“戈甲”“貔貅”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军队,突出了军容的盛大,军队的勇猛。修辞知识复习讲解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水相映,浑然一体的秀丽景色。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有的人》)例①中的“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诗中以“杜康”代酒。“汉家烟尘在东北”“干戈寥落四周星”“南国烽烟正十年”诗中以“烟尘”“干戈”“烽烟”代战争。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抒发感情。表达效果: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的《满江红》)以夸张手法,一气贯注,写出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忠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而强烈。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音乐美;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充满情趣。“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以上(含三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排比作用: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7反复一、反复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二、反复修辞手法的几种类型1.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2.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3.语段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三、反复与排比修辞手法的区别——领会其实质反复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都含有相同的词语,形式上相似,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于其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1电影:南京,南京2电视剧:兴国,兴国3文章题目:黄霑,黄霑,中国背影渐去4丑奴儿(辛弃疾):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8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9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烈,强调了历史之必然。10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11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例子(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竹枝词》刘禹锡双关又分为两种:1、意义双关【例】《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2、谐音双关【例】“道是无晴还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1)咳与刻双关.意思是咳嗽不能迟疑大意,得赶紧用这种药来治.(2)美的,既指品牌的名称,又可以理解为,这种空调是很美的。第二种理解为“美丽的”采莲曲低头采莲子,莲子清如水。12互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东犬西吠”亦属此类。
本文标题:6修辞手法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399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