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施工方案
1苏州嘉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嘉宝花园三期A区嘉宝广场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施工方案编制单位:苏州嘉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人:潘静海编制日期:二00七年八月2一、编制依据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施工图纸及相关标准图案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7、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0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程JGJ6-9910、水泥砼养护剂JC901-200211、混凝土工程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12、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DGJ32/J30-200613、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DGJ32/J31-200614、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DGJ32/J37-200615、《实用高层建筑施工手册》16、《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嘉宝花园三期-嘉宝广场建设单位:苏州嘉宝房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北京保利达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苏州嘉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地点:宝带东路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层数:地下室1层,-3.9(-4.4)m;地上23层,总高79.6m。建筑面积:42647m2。抗震设防:六度、地下室抗震等级三级地下室工程设计概况:3地基采用经制钢筋测定方法静压;地下室底板为有梁式筏板厚500㎜;钢筋砼围护墙、剪力墙、框架梁砼;砼采用C35,筏板和外墙为抗渗砼等级为P6;筏板底标高为-4.90m;筏板长度:89.52m,宽度为62.90m.结构平面图:地下室底板平面图三、混凝土配制输送与浇筑(一)混凝土材料与配合比底板砼采用C35,P6,后浇带砼采用C40,P6补偿收缩。1、原材料的选用(1)水泥: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低热或中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水化热270~335kJ/㎏)。2)粗骨料:可用一般符合筛分曲线,级配良好的碎石,颗粒用较大粒径,以降低水泥用量和水化热量,减少用水量,使混凝土的凝结收缩,泌水及干缩等随之降低。石子粒径选用5-40㎜或5-60㎜,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最小间距的四分之三,不得含有机杂质,其含泥量应≤1%。3)细骨料:选用粗砂或中砂,细度模具M=2.6~3.4,含泥量应≤3%。控制细砂以0.3㎜筛孔的通过率为15%~30%;0.05㎜的筛孔的通过率为5%~10%.4)粉煤灰:为减少水泥用量,改善砼的和易性,减少泌水和干缩程度,可掺入水泥用量30%以下的粉煤灰取代水泥。粉煤灰按其品质分为Ⅰ、Ⅱ、Ⅲ级,一般采用Ⅱ级,烧灰量应8%,SO应3%,细度(0.08㎜方孔筛筛条)≤8%,并应对水泥无不良反应。5)外加剂:为了满足和易性和减缓水泥早期水的热发热量及初疑时间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各类缓凝,早强型减水剂等。2、配合比设计与适用混凝土基础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1)在满足工程设计(砼抗压强度、抗渗等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单位体积的水泥用量。4(2)在满足施工操作工艺的要求下,尽量减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用水量。(3)尽可能减轻混凝土自身养护硬化过程中的收缩,以降低外约束程度。(4)在征得设计同意和满足荷载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利用混凝土60天或90天的后期强度。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是:水应比≤0.6.砂率应控制在33%~37%.,坍落度应控制在10~14㎝为宜,严禁在现场随意加水的增大坍落度。采用泵送工艺,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质量和进入泵机料斗混凝土性质较普通混凝土有更严格的要求,除满足一般流动性、强度、耐久性、经济等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可泵性要求,即要求混凝土要有良好的和易性和合适的坍落度,以防混凝土在管路中形成阻塞,造成管路输送中断。(二)混凝土搅拌能力的确定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生产单位:苏州宏盛砼有限公司。为保证基础结构浇筑在混凝土的水初凝时间内接缝,必须配备是足够的搅拌设备,而混凝土搅拌能力的配备,是根据筏板浇灌强度(即每小时浇灌混凝土量度)而定,事先计算混凝土的浇灌强度,一般混凝土的最大强度按下式计算:Q=Fh/t=Fh/t1-t2(三)混凝土浇筑方式、方法1、分段分块浇筑将筏板按设计的构造,沿长度或宽度方向贯穿基础全面分割几块,,按顺序分块浇筑,分块最大短向尺寸宜为30m内。本法可减轻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一次施工量,工序间可流水作业,减少施工用料和降低混凝土浇筑强度,为各工程施工操作带来方便,同时分段可使局部先完成收缩,减少混凝土最终温差和于缩率(因水泥水化热和收缩率在最初一周内最高),有利于缓解基底应力状态,减少温度和收缩应力。具体分割如下:第一块为A1-A2/1-36轴;第二块为H-Q/1/13-1/24轴和Q-S/2-36轴;余下为第三块。52、分层浇筑顺序和方法大体积筏板混凝土浇筑顺序应满足水平分层接时间的要求,确定砼浇筑顺序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所振捣的混凝土没有冷缝(即混凝土先后浇筑层间隔时间不超过去时混凝土初凝时间)。本工程采用全面分层浇筑法:即按基础厚度分成二个层,在正分段(块)的全面积进行水平分层浇筑。下料时,应保证各处大体平衡,使其水平面逐层上升,施工从短边开始向长边推进,浇筑一层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浇第二层,顺序逐层连续浇筑到顶,不允许出现严重的高低不平现象,特别是墙、沟道两侧要对称下料,以防止把模板挤偏。分层应保证上下层结合良好,不出现实际上的施工缝,使浇筑面积不加大,接缝良好。具体顺序如下:第一次:采用两台泵,由中间向东、西两个方向浇筑;第二次:采用两台泵,由东、西两个方向向中间合拢浇筑;一台停于北入口处由西向东浇筑,一台停于基坑南侧由西向东浇筑,一台停于基坑东侧由东向西浇筑;核心筒的砼浇筑注意事项如下:1、浇筑顺序严格按分层作业,每层厚控制在7002、分层间隔时间控制在砼初凝前。3、砼的原材料石子采用20~40㎜。4、严格控制砼坍落度在100㎜以内。(四)混凝土的浇筑振捣1、混凝土的普通振捣法6混凝土筏板的浇筑应水平分层下料,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振捣器振捣顺序,依浇筑顺序而定。一般垂直至浇筑前进方向往返进行。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达到均匀振实。插点排列通常成行列或交错式顺序前进,振捣器和移置距离不得超过其振动半径的1.5倍,间距一般为40~50㎝。每次振捣时间视骨料粒径。混凝土坍落度及钢筋的调密程度而不同,一般将振动棒抽插2~3次即可,垂直插棒,快插慢拔,逐点移动,每次插入时间应为8-15S,以表面冷浆,不出现气泡,无明显下沉现象为宜。避免过度振捣,否则将会使混凝土离析,对混凝土的均质有害,插入深度以穿过被捣层3~5㎝,但又不去层过下层表面10㎝为限,不得过深或太浅。同时要防止振动棒碰动模板、钢筋、穿墙螺栓、预埋件等,以避免变位和影响另混凝土的握裹力。2、混凝土的二次振捣法对于浇筑后开始凝固的混凝土,在适当时期内给予再次振捣,会给密实度和强度带来良好的影响。初凝后,是要混凝土仍保持一定的塑性,混凝土经二次振捣对混凝土强度不但不会影响,而且强度还会有一定的提高,一般可期望使抗压强度增加10%~20%,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提高30%以上。再振捣的时间要掌握好,恰当的时间是混凝土已经开始凝固,经振捣尚能恢复到塑性状态,尚不至于在混凝土中留下振捣器孔穴的时间。一般是在混凝土浇筑后的4H左右较适宜。特别要注意:混凝土已经初凝后再振捣,则会因混凝土内部水泥石的晶体结构遭到破坏,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3、混凝土泌水的处理混凝土入模分层浇筑振捣后,由于水泥的析水和材料的混降,其表面常聚积一层游离水(浮浆层)这层泌水对混凝土危害性极大,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大量浮浆,损害各层之间的粘结力,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均,影响混凝土强度,并极易出现沉降和表面塑性裂缝;如再加上捣固不良,严重的将产生中间夹水层,以及表面出现水孔、露砂等现象;对泵送混凝土尤为严重。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7必须妥善处理,以提高混凝土质量。泌水常用的处理方法:(1)将上层泌水汇集于预留集水坑内,用软轴水泵及时排除。(2)筏板顶面泌水坑处理,可除去浮浆,用海绵数出泌水后,用同强度等级干硬性混凝土拍平,最上层表面在初凝前用长刮尺刮平,用木抹子压实,在水泥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面,以避免混凝土收水,产生塑性裂缝。4、振捣施工注意事项(1)振捣时,界线要明确,防止出现三不管地带,造成漏振。(2)筏板内预埋管道附近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应先将混凝土到管道下200㎜处然后两侧对称均匀下料,用振捣器逐渐向管底送混凝土,防止挤偏管道,振捣器从两侧斜向插入捣实,使混凝土或砂浆从上层管道缝隙中挤出,并充满砂浆石为止,然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3)止水带附近的混凝土的浇筑振捣,要注意止水带两侧均匀下料,同点上升均匀振捣,位置准确,将止水带附近的混凝土振捣密实,严禁碰止水带,并防止振偏。(4)各个转角和交叉处,预埋件底部,钢筋交叉密深处,要加强振捣。(5)设专人加强对钢筋模板、螺栓、埋设件的看管,修复,防止迁动。(五)后浇筑、后浇带的留置和处理。详见:“后浇筑,后浇带施工方案”(六)施工缝的留设和处理1、根据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在筏板浇筑混凝土时在地下室筏板以上0.5m的外墙处设置水平施工缝。2、水平施工缝设3㎜止水钢板,能有效防止渗漏水。3、施工缝的设置应保持水平和垂直,不应留斜槎(或斜截面),因在此截面8上有最大剪应力存在,最易破坏。4、接缝表面上的污物、砂浆,污渍及木屑等杂物清理干净。(七)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一道十分重要的工艺过程,按其性质,要求和目的不同,分为温养护和保温养护两种。(1)温养护采用蓄水养护,使用部位为后浇缝和后浇带处,在大块基础上筑围堰(或利用上翻梁),蓄水5-10㎝,蓄水法可使混凝土充分水化,防水表面发生龟裂。(2)保温养护是在正常气温情况下,为了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延长散热时间(即使后期缓慢地降温),使混凝土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获得必要的程度来抵抗温度应力,同时降低变形变化的速度(即使缓慢的收缩),有效的削减约束应力,防止内外温差过大并超过允许界限,而导致出现温度收缩裂缝。保温养护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混凝土出现有害深进或贯穿性温度收缩裂缝。保温养护的方法是;采取在表面护盖1层塑料薄膜,1层草袋作为保温保湿养护。铺设上下错开,搭接压紧,交接处包裹,形成良好的保温层,使混凝土强度的潜力和材料的松驰特性,使应力小于抗拉强度;另一方面适度的潮温养护,有利于水泥的水化作用顺利进行,提高早期抗拉强度,防止表面脱水;另外少量适度润湿,可在混凝土表面和保温层之间形成水蒸汽湿气层,有利于弹性模量的增长。五、混凝土温度与收缩裂缝的控制(一)温度收缩裂缝产生的热量混凝土浇筑后,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混凝土的体积大,热导性差,几乎是绝热的。在升温阶段,水化热大量积聚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发,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断升高,而混凝土表面散热快,表面温度低,从而9形成占较大的内外温差。起初混凝土处于塑性状态,弹性模量低,变形变化所产生的应力较小,对混凝土不会引起裂缝破坏。此后由于水化作用减缓,放出的热量少于散失的热量;无适当的保温措施,混凝土表面散热快,造成温度降,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增大,中部混凝土温度高,发生体积膨胀,外部温度低产生体积收缩,约束了内部膨胀,因而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此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当应力超过适龄期的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和变形极限,便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这种称内约束裂缝,多呈不规则状态,深度较浅,呈表白性质。在混凝土降温阶段,热量逐渐散发,使混凝土体积逐渐产生收缩,当结构受到砼热的约束或结构边界受到外部约束,将会产生很大的温度收缩应力,两种应力叠加超过混凝土的抗拉极限温度的,会产生严重的贯穿整个基础全面的裂缝。(二)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关
本文标题: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40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