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四章 路基防护与加固设计
第四章路基防护与加固设计主讲:杨帆本章学习要点路基防护与加固的意义和作用,防护与加固设施的类型与构造,湿软地基的加固方法。第一节概述一、路基防护的目的、要求和意义路基在水、风、气温等自然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将发生变形和破坏,若不及时加以防治,就会引起严重的病害。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除做好路基防排水外,必须做好路基防护与加固设计。通过路基防护工程,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及湿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土表面的风化、碎裂、剥蚀演变进程,从而保护路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此外还可同时兼顾路基美化和协调自然环境。一般,防护与加固的重点是路基边坡,特别是不良地质与水文路段及沿河路基的边坡。有时,对附近可能危害路基的河流和山坡也应进行必要的防护,以保证防护加固工程能正常工作。《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要求:各级公路应根据当地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及筑路材料分布情况,采取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措施,防止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并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路基坡面防护工程应在稳定的边坡上设置,防护类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工程性质、水文地质、边坡高度、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和工期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路基稳定性不足和存在不良地质因素的路段,应注意路基边坡和支挡加固的综合设计;在地下水较为发育路段,应注意路基防护与地下排水措施的综合设计,在多雨地区,用砂类土、细粒土等填筑的路堤,应采取坡面防护与截排水的综合措施,防止边坡冲刷破坏。路基防护与加固的意义是:对维护正常的交通运输,确保行车安全,保证公路使用品质,提高投资效益,以及保持道路与自然环境协调。二、路基防护与加固分类基边坡的防护与加固工程,按其作用不同分为坡面防护、沿河路基防护、挡土墙、边坡锚固、土钉支护及抗滑桩六大类。坡面防护用于防护易受自然因素影响而破坏的土质与岩质边坡。沿河路基防护用于防止水流对路基的冲刷与淘刷。挡土墙、边坡锚固、土钉支护及抗滑桩用于防止路基变形或支挡路基土体,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实际上,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除了具有其各自的主要作用外,往往还兼有其它作用。如砌石护坡,主要作用是防止水流冲刷路基边坡,但也具有一定的加固作用;挡土墙主要是起支挡作用,但同样也可以防止水流冲刷。按防护与加固的目的与作用分类:1、坡面防护--保护路基边坡表面,以防受到自然因素的破坏(雨水冲刷、干湿及冷热循环作用,以及表面风化等)2、冲刷防护(堤岸防护与加固)--主要使沿河路堤,不致受到水流的冲刷、淘空和浸软。3、支挡建筑--指各类挡土墙,主要用以防止路基变形或支挡路基本体以保证其稳定性。4、地基加固--指提高湿软地基的承载能力的措施。防护与加固的区别防护与加固的区别防护工程--防止冲刷和风化,主要起隔离作用的措施。加固工程--防止路基坍滑,主要起支撑作用的支挡结构物。区别:防护工程主要用于路基本身稳定,即防护工程本身没有或很少有承受外力作用的能力。加固工程主要用于路基本身不稳定,即本身具有承受外力作用的能力。路基防护分类图各种各样的防护与加固工程三、路基防护与加固的原则•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于主要隐患和地下害源(如软弱基底和有害的地下水源等),宜先治患后筑路;对于某些附属设施,如坡面防护或路基用地范围以外的防护与加固设施,按其轻重缓急,分期实施,逐步完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尤其是造价高、工程技术复杂的措施,应作方案分析比较,讲究实效和经济效益;•注意环境,配合景观,增进路容的美化与协调。第二节坡面防护路基边坡表面的防护:主要是防止地面水流的冲刷,而且将坡面封闭隔绝,可以避免与大气直接接触,阻止岩土进一步风化破坏。沿河路基的坡面防护:特别是浸水部分的坡面与坡脚防护兼有加固的作用,可防止水流的冲刷、冲击和淘空。干旱地区的路基坡面防护:主要目的在于防止风蚀或积沙。坡面防护设施,本身不承受外力作用,必须要求坡面岩土整体稳定。坡面防护的前提:要求路基应有适合于边坡土质的断面形式及稳定边坡坡度。坡面防护设施有:植物防护(生命防护)和矿料防护(无机物防护)一、植物防护植物防护可美化路容,协调环境,依靠成活植物的发达根系,深入土层,使表土固结。植物根、茎、叶可以调节表土的湿度,阻滞地表迳流,防止或减缓冲刷,防洪保堤。不同的植被,还可起到交通诱导、安全、防眩、吸尘、隔音作用。植物防护(包括植草、铺草皮和植树)主要适用于较缓的土质或严重风化的岩质边坡。植物防护的原理:•依靠比较发达的根系,深入土层,使表土固结;•植物茎叶覆盖坡面,可以调节表土的湿度,保持湿润,防止扬尘风蚀;•植被阻滞地面迳流,阻止冲刷,有利水土保持。1、植被防护(1)种草1)使用条件种草防护适用于边坡稳定,不浸水或短期浸水但地面径流速度不超过0.6m/s,坡面冲刷轻微,且易于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堤与路堑边坡,用以防止表面水土流失,固结表土,增强路基的稳定性,路基边坡不宜陡于1:1。2)注意事项:①选用草种应注意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通常以容易生长、根部发达、叶茎低矮、枝叶茂密或有匍匐茎的多年生草种为宜,常用的有白茅草、毛鸭嘴、鱼肩草等,最好采用几种混合播种,使之生成一个良好的覆盖层。②种植时草籽宜掺砂或与土粒拌和,使之播种均匀,播种时间以气候温暖、温度较大的季节为宜(2)铺草皮1)使用条件路基坡面上铺草皮防护,其作用与种草防护相同,前者更适合于当地有足够的供挖取使用的草皮地段,但在边坡较高陡和坡面冲刷较严重的地方,铺草皮比种草防护收效快,因此铺草皮适用于需要快速绿化,且坡率缓于1:1的土质边坡和严重风化的软质岩石边坡。2)注意事项:①草皮应选用根系发达、茎矮叶茂的耐旱草种,干枯、腐朽及喜水草种不宜采用,泥沼地区草皮禁用。②铺草前应将边坡表面挖松整平,如有地下水露头,应做好排水设施。③铺草皮应在春季或初夏,干燥地区应在雨季进行,不宜在冰冻或解冻时期施工。④路堑边坡铺草皮时,应铺过路堑顶部1m或铺至截水沟边。⑤每块草皮钉2~4个竹尖或木尖桩,使草皮与坡面固结,边坡缓于1:1.5时,可不钉桩。(3)植树植树适用于坡率缓于1:1.5的边坡防护,或在边坡以外的堤岸及河漫滩外,用以降低流速。多排林带还可改变水流方向,在沙漠与雪害地区,可起到阻沙防雪作用。树种应选用能迅速生长且根深枝茂的低矮灌木类。公路弯道内侧边坡严禁栽植高大树木。2、三维植被网防护三维植被网防护适用于砂性土、土夹石及风化岩石边坡,且坡率缓于1:0.75的边坡防护。三维植被网中的回填土采用客土或土、肥料及含腐殖质土的混合物。三维网可采用EM3工网垫(三层)。3.湿法喷播湿法喷播是一种以水为载体的机械化植被建植技术。它采用专门的设备(喷播机)施工。种子在较短时间内萌芽、生长成株、覆盖坡面,达到迅速绿化、稳固边坡的目的。湿法喷播适用于土质边坡、土夹石边坡、严重风化岩石且坡率缓于1:0.5的路堑和路堤边坡及中央分隔带、立交桥、服务区及弃土堆绿化防护。二、骨架植物防护骨架植物防护是指对于无法直接采用植物防护的路基边坡,采用浆砌片石或钢筋混凝土在坡面上形成框架,并结合铺草皮、三维植被网、土工格栅、喷播植草、栽植苗木等方法形成的一种护坡技术。骨架植物防护主要用于土质或强风化岩石边坡的防护,防止边坡受雨水侵蚀,避免土质坡面上产生沟槽。1.浆砌片石或水泥混凝土骨架植草护坡适用于缓于1:0.75的土质和全风化岩石边坡。当坡面受雨水冲刷严重或潮湿时,坡度应缓于1:1。骨架的形式有方格形、拱形、人字形等,应视边坡坡率、土质和当地情况确定骨架形式,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骨架防护可采用混凝土、浆砌片(块)石、卵(砾)石等做骨架,骨架内应采用植物等辅助防护措施。2.多边形水泥混凝土空心块植物护坡适用于坡度缓于1:0.75的土质边坡和全风化、强风化的岩石路堑边坡,并视需要设置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骨架。多边形空心预制块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20,厚度不应小于150mm,如图3.9所示。空心预制块内应填充种植土,喷播植草。三、工程防护工程防护--采用砂石、水泥、石灰等矿质材料进行坡面防护。主要采用隔离原理防止风化。圬工防护包括喷护、锚杆挂网喷浆、浆砌片石护坡及护面墙等,适用于路堤的主要是砌石护坡。1、护坡浸水部位坡面、土质路堑边坡下部的局部,以及桥涵附近坡面,可采用砌石护坡。砌石防护可分为干砌和浆砌两种。易遭受雨、雪、水流冲刷的较缓土质边坡,风化较重的软质岩石边坡,受水流冲刷较轻的河岸和路基,均可采用干砌片石护坡。这些边坡应符合路基边坡稳定要求,坡度需缓于1:1.25。干砌片石护坡一般有单层铺砌、双层铺砌和网格内铺石等几种,流速较大时宜采用网格内铺石的防护。单层铺砌厚度为0.25~0.35m,双层铺砌的上层为0.25~0.35m,下层为0.15~0.25m。砌石防护应先在片石下面设置0.1~0.15m厚的碎砾石或砂砾垫层;然后由下而上平整铺砌片石,片石应逐块嵌紧且错缝,并用砂浆勾缝,以防渗水。石砌护脚处应设置墁石基础。在无河水冲刷时,基础埋置深度一般为铺砌厚度的1.5倍,在基础较深时,可设计为堆石垛或石墙基础。当受水流冲刷时,基础应埋置于冲刷线下0.5~1.0m处,或采用石砌深基础。浆砌片石护坡适于坡度缓于1:1的易风化岩石和土质边坡,其厚度不宜小于0.25m,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用于冲刷防护时,根据流速大小或波浪大小确定,最小厚度一般不小于0.35m。浆砌片石防护较长时,应在每隔10~15m处设置伸缩缝,缝宽约2cm,缝内填塞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等材料。护坡的中下部应设泄水孔,以排泄护坡背面的积水以减少渗透压力。2、喷护喷浆施工简便,效果较好,适用于易风化但未遭强风化的岩石挖方边坡,挖方坡率需缓于1:0.5,厚度一般为5~10cm。喷浆的水泥用量较大,重点工程可选用。喷浆防护厚度不宜小于50mm,采用的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10;喷射混凝土防护厚度不宜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15。对坡面较陡或易风化的坡面,可以在喷浆前先铺设加筋材料,加筋材料可以用铁丝网或土工格栅,喷浆坡面应设置排水孔和伸缩缝。3、锚杆挂网喷浆(混凝土)锚杆挂网喷浆(混凝土)适用于坡面为碎裂结构的硬质岩石或层状结构的不连续地层以及坡面岩石与基岩分开并有可能下滑的挖方边坡。锚杆应嵌入稳固基岩内,锚固深度应根据岩体性质确定。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挂网锚喷)支护厚度不应小于100mm,亦不应大于250mm。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钢筋网可采用15cm×15cm网格,铁丝直径采用φ4.06mm。挂网锚喷构造图所示。4、护面墙护面墙是浆砌片石的坡面覆盖层,紧贴坡面修建,适用于防护易风化或风化严重的软质岩石或较破碎岩石的挖方边坡,以及坡面易受侵蚀的土质边坡,边坡不宜陡于1:0.5,并应符合极限稳定边坡的要求。单级高度不宜超过10m,并应设置伸缩缝和泄水孔,如图所示。护面墙厚度尺寸的设定可参考表。5、封面、捶面封面防护适用于坡面较干燥、未经严重风化的各种易风化而表面平整的岩石边坡,但不适用于煤系岩层及成岩作用很差的红色粘土岩组成的边坡。抹面防护使用年限为8~10年,高速公路路基边坡不宜采用抹面防护。封面厚度不宜小于30mm,表层可涂软化点稍高于当地气温的沥青保护层。捶面防护适用于边坡坡率缓于1:0.5、易受冲刷的土质边坡或易风化剥落的岩石边坡,使用年限为10~15年。高速公路路基边坡不宜采用捶面防护。捶面宜采用等厚截面,其厚度不宜小于100mm。注意工程防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与周围环境不协调,道路景观差,应尽量少用,尤其是不宜采用锚杆挂网喷浆。若要采用工程防护时,应加强其细部处理设计,注意与周围自然环境和当地人文环境的融合,并在边坡碎落台、平台上种植攀藤植物,或者采用岩面植生等措施在表面覆盖绿化,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第三节冲刷防护一、直接防护为了防止流水直接危害沿河、滨海路堤以及有关海河堤坝护岸的堤岸边坡和坡脚,必须采取一定的防
本文标题:第四章 路基防护与加固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40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