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八年级历史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
知识结构辛亥革命背景与条件爆发——武昌起义高潮——中华民国建立意义山雨欲来风满楼——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篇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反动卖国思考: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表现有哪些?哪一个条约的什么内容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一定壮大。条件1背景条件2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三民主义的提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山雨欲来风满楼——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篇条件3组织基础: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1894年兴中会1904年光复会1904年华兴会1906年日知会兴中会成立图1、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孙中山为总理。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民主革命有完备的革命纲领,并由一个统一政党领导。同盟会成立图山雨欲来风满楼——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篇条件4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缺乏群众基础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革命时机日趋成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原因1有利时机:保路运动保路运动目的: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保路运动时间:1911年保路运动影响:清派兵镇压四川保路运,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提供有利时机。保路运动纪念碑惊天动地写春秋——武昌首义篇武昌起义成功原因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原因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革命武装义对革命形势推动,人民群众配合,湖北新军革命首创精神等惊天动地写春秋——武昌首义篇武昌起义爆发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时间:1911年主力:湖北新军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国号为中华民国革命后形势:(从下两幅图中分析)南京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后形势图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说:“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这说明了什么?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但封建旧官僚、立宪派投机革命,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华民国的成立和帝制的终结篇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概况时间:总统:国旗:国都:纪元:措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南京改用公历五色旗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五色旗: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移风易俗和保护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公历纪年:公元与民国纪年换算方法是具体某年后二位数加减11即可,公元换算成民国减11,民国换算成公元加11。如1912年,后二位12-11=1,民国1年。民国三十八年,38+11=49即1949年。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华民国的成立和帝制的终结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2、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3、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选举临时大总统和弹劾大总统权利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实行责任内阁制法院独立形式司法权主权在民,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限制袁世凯权利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局限性: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华民国的成立和帝制的终结篇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步骤1、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逐渐攫取清政府大权,并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2、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清统治结束3、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4、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开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退位诏书年仅六岁的宣统皇帝分析讨论为什么袁世凯能够篡夺革命政权?1、帝国主义支持2、资产阶级软弱妥协3、立宪派和旧官僚进攻4、袁个人权术和阴谋袁世凯以帝国主义为后台,北洋军队为资本,逼迫清帝下诏退位。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华民国的成立和帝制的终结篇辛亥革命的意义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的性质历史研究决定一种革命性质的主要因素是:哪个阶级领导的?要推翻哪个阶级的统治?要建立哪个阶级统治?革命的功绩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2、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3、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里程碑情景分析民国中学生心目中的伟人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又崇拜孔孟呢?⑴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4分)⑵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2分)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由于这次革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致使革命果实落入了袁世凯手中,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权,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谢谢
本文标题:八年级历史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423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