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大学生就业取向研究的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取向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出现了新的特点,调查研究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取向,把握其变化趋势就,掌握其动向,对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取向、就业态度目前,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昔日人们印象中的大学生也早已不是盘旋在梧桐树上的金凤凰。在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能适才而用,甚至成为“闲才”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我国高校毕业生的直线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提供的较为“理想”的工作岗位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获取同样岗位的难度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大;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方面“高不成、低不就”,许多大学生把自己定位于白领阶层、政府官员,有很多学生非外资企业、国有大企业不去。就业意愿和就业现实的矛盾非常突出,陷入选择性失业的怪圈。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求职,大学生受各个方面的影响显而易见。目前影响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有个人因素、高校、政府等各方面。本文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经济发展模式、大学教育质量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等角度深入地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原因。从政府、高校、企业和大学生四个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忽视了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不能理性地做出客观选择,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是不能明确自己的方向,而与此同时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并没有如此大的增加,使得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一、大学生就业取向的研究现状国外研究:森帕格(Rosenberg,1960)对全美国的大学生进行了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与研究,得出结论为:大学生都会高估自己的预期收入,预期收入会受家庭背景、性别、学校专业、成绩、就业信息来源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方面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大阪大学的学者中田信男(1971)对日本国立大学的学员进行了“大学生所希望的职业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调查与研究,研究发现:大学生一般都向往规模大,效益好的大公司,从职业选择来看,日本青年都喜欢专业性强的工作。日本的广播协会属下的广播舆论调查所在1973年也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方面进行了研究,他们调查了1500名大学四年级的学生的职业观。国内研究:凌文辁、宋辉等人(1999、1994)通过对大学生择业意向的调查,也发现考虑职业的经济报酬收入排在择业动机的首选标准。阴国恩等(2000)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认为“充分发挥能力”、“职业中的自主程度”是大学生择业时的主要标准。王明丽等(2000)认为80年代大学生择业具有“社会价值”取向不同,当代大学生拥有以“实用”为标尺的自我发展的职业取向。夏成云等(2001)对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研究认为大学生心理障碍主要有:焦虑心理、从众心理、懈怠、悲观心理、侥幸心理、犹豫心理等。龙燕梅(2003)认为可以关注择业效能信息源,以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的预期,这会提高个体成功完成择业任务的水平。周家华、王金凤(2004)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认为当前大学生择业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特点:择业热情高涨、对未来充满憧憬、乐于接受竞争、崇尚双向选择、心理容易受到打击、保守和风险意识并寸、机会和实惠心理并重。欧阳霞、李德平等人(2004)认为毕业生消极择业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相关知识和能力欠缺、缺乏竞争意识、心理状态差、思想压力大、所学专业与未来工作的矛盾等。有的学者从大五人格的角度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中主要存在的是人格问题:外倾性不够,缺乏人际沟通和社会信息的收集能力;责任感严重缺乏,想的只是待遇和条件;适应性不够,与新的组织内的人员几乎没有联系;情绪控制不良,爱发低级牢骚;开放性不够,不愿意也不善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1]二、本文认为大学生就业取向趋势特点1.就业方向过于集中。约43.3%的同学选择沿海开放城市,26.7%的人选择中小城市,16.7%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例如河南,几千大学生、研究生争取几个公务员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暂且不说大学生们的功利心,对于每个公民来说,好的待遇,工作,福利,高的工资都是自己所期盼的。在有的好公司的招聘现场,六七百人排成一条长龙站在烈日下暴晒,只为竞争那几个名额的场景,比河南的几百万高考生竞争压力还大。王妙真(2009)的研究中提出当大学教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的时候,不少大学生并没有顺应社会变化重新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没有把接受大学教育看成是一个现代社会劳动者必备的条件之一,没有把自己定位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社会劳动者,一味向往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盲目追求高薪职业[2]。从很多学者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就业取向更倾向于客观条件的优越,同时我们也看到存在的问题。一些大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就有了“身价”、“地位”,放不下架子,不愿意去一些普通而平凡的岗位他们在就业时选地区、选单位、选工作、选待遇,如果有一项不如意,宁肯不要工作也要继续选下去。一些大学生总觉得在大城市、大单位工作荣耀,希望到感觉体面的单位工作。而同时家长也不愿意孩子到基层吃苦,实际上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大学生自己却没有清楚认识到社会的变化,他们还一味地希望到国企、到国家机关、端上令人羡慕的“铁饭碗”。2.就业方向不清晰,对社会认知不够,就业信息知道少。有很多大学生对自己将来就业方向茫然无知,甚至连自己学的知识将来做什么用都不太清楚,对于自己将来如何做,如何做的更好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关于大学生择业存在的问题,竟有约48.3%的人选择对自己定位不清,有30%的人选择对社会认知不够。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气质、个性、优缺点、兴趣等缺乏全面的评价,所以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什么,能够朝哪个方向发展。在求职择业时盲目提高期望值,把工薪报酬是否优厚、上下班交通是否便利、员工宿舍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更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单位去工作。由于毕业生求职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倾向,必然出现在择业和求职时要么片面追求工作单位的地理位置。近几年公务员考试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丁俊峰,韩文英(2008)在《大学生就业取向调查与研究》中也提出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选择时,若能够消除浮躁的情绪,树立起良好的心境,正视现实,培育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从而在就业中掌握主动[3]。仇静莉,晁怀翔(2010)的研究中都提出大学职业生涯辅导的思想要贯彻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美国著名职业问题专家金兹伯格根据实证材料的研究,提出了职业发展理论[4]。他指出,职业选择是一个过程,不是某一时刻一下子完成的“决定”,而是基于人们的选择观念所作出的,而这种选择观念要经过若干年才能形成,职业发展如同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一样,可以成为几个连续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特征和发展任务,如果前一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就会影响后一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导致职业选择时发生障碍。因此,必须对各个年级的大学生的生涯发展进行系统的规划。主要根据择业期的特点和困惑,进行政策、技巧、心理测试等方面的指导及考研与就业的选择。3.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冲突。根据我国的经济水平、政策和社会需求,每年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都不相同,比如前几年电子行业特别火,上电子科技大学似乎比上名牌大学还值,然而近几年不能再风光依旧。有些专业的毕业生众多,但是在这方面社会当时的需求量变的很少。又有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改变自己,不愿意调节自己的就业方向,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毕业生无法就业。对于求职时,怎样看待专业与工作性质的问题,有73.3%选择与专业要有关联性,不一定能对口。11.7%选择一定要与专业对口。可以看出不少同学能够接受与专业有关的工作,很少有人选择不对口的工作,这样必定将要出现不少问题。4.对于将来工作与期望不一致,会怎么做的问题中,大多数人选择了工作后考虑继续深造。又有不少人选择接受,准备跳槽,对于跳槽这个问题是因人而异的,现实中这个问题确实很明显和重要。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暂且不作讨论。三、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在我国,关于大学生就业取向调查的问题,学界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研究的趋势和方向也呈现出从单一方面向多方向转变,从个人方面向制度政策等宏观方向发展、紧随时代步伐,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等特点。但是,纵观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首先,研究认为大学生的就业取向片面追求功利化的倾向,夸大了客观条件的作用,忽略了主观条件对就业取向的影响。就当前就业形势下,对大学生就业取向选择应该更为关注职业对个人发展机会的提供,应当在职业生涯中更多地寻求发展和自我实现,应将薪水和福利因素排列在个人发展机会和胜任能力之后,理性地做出职业选择,这是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的问题。其次,要想使大学生就业取向研究取得实效,就必须注重其路径和研究方法的实践操作性。目前不少学者都对如何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取向提出了颇有建设性的对策和思路。但问题在于,在实践中每当大学生的择业期望与国家需要相冲突时,能否引导或如何具体引导大学生的就业取向这一具体操作性问题在众多学者的论述中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参考文献:[1]王艳丽.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调查研究[d],研究生论文.2007[2]王妙真.大学生就业工作途径取向探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3]丁俊锋,韩文英.大学生就业取向调查与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8).[4]仇静莉,晁怀翔.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的预防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5]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4).[6]孙明亮.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取向分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7]何渊.上海市大学生就业取向与就业心理状况分析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6,(1).[8]阎小平.就业取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D].2010.[9]王文仁.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取向的理性思考[J].科教纵横.2011,(05).[10]颜秉新,尹延彦.当代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其对策[J].政经视点.2010,(9).
本文标题:大学生就业取向研究的文献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437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