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侵权责任法期末考试资料
侵权法概述1、侵权责任法的概念和特征侵权责任法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侵权责任法是指规定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侵权责任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名解1它具有以下特征:1.调整范围具有广泛性,2.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3.条文规范具有概括性,4.主要功能具有损害救济性,5法律效力具有强行性2、侵权责任法的保护范围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权益范围是指侵权责任法保护哪些权利和利益。《侵权责任法》第2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特点:1.保障范围的全面性和人身权益的优越性,2.提供了侵权请求权的基础,3.保持了侵权法的开放性3、侵权责任法的立法结构模式:我国侵权责任法立法采取了“一般条款+类型化”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整个侵权责任法体系。(我们赌它是填空题)内在结构模式包括三部分,总则、分则和附则《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七条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4、侵权行为与违约,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一)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联系:(1)都是民事违法行为(2)都是产生民事责任的原因(3)都是债的发生原因区别:(1)行为产生的前提不同(2)行为违反的义务不同(3)行为侵害的对象不同(4)责任形式有所不同(二)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联系:(1)都是违法行为(2)都应受法律制裁(3)都存在侵害财产权和人身权区别:(1)法律根据不同(2)侵害客体不同(3)社会危害程度不同(4)行为人主观恶性程度不同(5)侵权行为只有既遂5、侵权责任法的功能侵权责任法的功能是指侵权责任法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它主要是:救济功能、预防功能、制裁功能。6、侵权责任的概念侵权责任是指侵权人因实施侵害或损害他人民事权益行为而依据侵权责任法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它是民事责任的一种类型。7、侵权责任方式侵权责任方式又称侵权责任形式,是指侵权责任人依法应当对侵权损害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的具体形式和类别。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指当侵权行为正在持续进行之时,为防止损害后果的产生或扩大,受害人可以依法要求加害人停止其侵害行为。该种责任承担方式适用于一切类型的侵害行为,其适用前提是侵权行为正在进行之中。(二)排除妨碍权利人在其行使权利受到他人不法阻碍或妨害时,可以要求加害人排除妨碍,以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的行使。该种责任承担方式适用于侵害物权的场,其适用前提是切实存在影响他人合法权利正常行驶的障碍。(三)消除危险消除危险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或其管领控制下的物件对他人人身或财产安全造成现实威胁,他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消除该危险。适用该责任的目的是防止损害结果的发生,充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其适用前提以存在现实危险为条件。(四)返还财产返还财产是指财产的所有人或合法占有人要求非法占有人将其非法占有的财产予以返还,以恢复权利人合法占有的状态。其适用前提是非法占有的原物依然存在。(五)恢复原状恢复原状是指财产受到损害且有恢复的可能与必要时,受害人可以要求加害人将受到损害的财产恢复到原有状态。(六)赔偿损害赔偿损害是指因侵权行为给他人人身和财产权益造成损害,责任人应当以其财产赔偿受害人所受损害。该种责任方式是适用最广泛的、最主要的责任方式,包括财产、人身和精神损害赔偿三种形式。其适用前提是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实际损害。(七)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是指自然人、法人的人格权益受到侵害时,受害人可以要求加害人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消除侵害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恢复受到侵害的权益。(八)赔礼道歉赔礼道歉是指责任人向受害人承认错误,表示歉意,以得到受害人的原谅。我国法律规定该种责任方式的强制性使其不同于道义上的赔礼道歉。侵权责任形态的类型8、侵权责任形态侵权责任形态是指依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确定侵权责任在侵权法律关系参与人之间如何进行分配的形式。分为自己责任和替代责任。侵权责任形态的类型在侵权责任法中,自己责任是主要责任形态,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转承责任形态。在自己责任中,由于责任主体的复杂性,责任形态既有单独责任,又有多数人责任。在多数人责任中,又包括连带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按份责任和补充责任等。(1)补充责任补充责任是指在不能够确定加害人或加害人不能够承担全部责任的情况下,由补充责任人在一定范围内对受害人直接承担赔偿责任的责任形态。补充责任具有次位性补充责任具有从属性补充责任分为两种损害赔偿责任(2)相应责任相应责任是指根据补充责任人的过错程度和原因力大小承担的责任。相应责任一般是对外责任相应责任只是部分赔偿责任相应责任常常是对补充责任的限定(3)补偿责任补偿责任是指在行为人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基于公平考虑,由其向受害人承担的适当补偿责任。第二章归责原则1.我国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的架构形式归责原则的理论观点①单一归责原则说:过错责任原则②二元制归责原则说: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③三元制归责原则说: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公平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④四元制归责原则说: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我国归责原则的特点:第一,构建了多元归责原则体系第二,归责原则之间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第三,注重归责原则的综合运用第四,采用“一般规定与类型化”相结合2、过错责任原则的概念和特点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过错为归责的依据,并以过错作为确立侵害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判断基础。过错责任包括以下要素:1.以过错为首要责任要件;2.以过错为归责的基础;3.以过错作为区分共同侵权和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4.以过错作为确定责任范围的依据3、过错责任原则的作用:维护行为自由、确定行为标准、淳化道德风尚、协调利益冲突、救济受害人、预防损害(我觉得这个答案不大对0)过错的作用过错是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基础。之所以规定由侵权人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是因为其主观上具有可以规则的事由。如果侵权人在主观上不存在过错,就当让不承担民事责任,即使其他的责任构成要件具备,也不承担侵权责任4过错推定原则由谁来证明?《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2款: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有侵权人一方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如果侵权人一方不证明或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认定其有过错。5、无过错责任原则产生的原因、适用范围、特点(仅需理解)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概念和特征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不论(问)行为人有无过错,对其行为造成的损害都应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它具有如下法律特征:无过错责任的基础在于风险活动或者风险物无过错责任不考虑行为人的过错免责事由受到严格限制无过错责任的适用以法律的明确规定为前提无过错责任对赔偿数额一般有最高限额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1、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确定民事责任,不以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为条件,即不问过错;2、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特殊侵权行为,只有法律有特别规定时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3、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但被告需要证明的不是自己无过错,而是受害人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损害发生因而可以免除致害人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7条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第三章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vs特殊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四个要素:加害行为、损害、因果关系、过错一、加害行为加害行为是行为人实施的加害于被侵权人民事权益的不法行为,属于“狭义的侵权行为”。构成要件:1、加害行为是侵权人或者其被监护人、雇员等实施的行为。2、加害行为在本质上具有不法性。3、加害行为所侵害的是被侵权人的民事权益。分类:1、自己与他人的加害行为2、直接与间接加害行为3、积极加害行为与消极加害行为二、损害损害是指因一定行为或事件致使他人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不利益影响的客观事实。特点:权利受到侵害、权利被侵害造成了利益受损的客观事实意义:1、明确损害的可就济性,确定侵权法的保护范围2、明确损害的概念可以将侵权责任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区分开来3、明确损害的概念有助于区分侵权责任与绝对权请求权制度损害的分类:1、人身损害、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1)人身损害包括人格侵权(生命、健康、名誉等;财产利益、精神利益)和身份侵权(亲属关系、财产利益、精神利益)(2)财产损害,包括侵占、损坏、妨害。2、实际损害和可得利益损害(1)实际损害即现有财产的减少或损失(2)可得利益损害即应当取得并且可以取得但由于侵害而没有取得可得利益应获得救济,如何认定可得利益?以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时是否可以预见、应当为标准、为限制。行为人不能预见的,不承担责任。损害的认定:客观确定性、非利益性、可救济性三、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概念: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是指损害结果和造成损害的原因之间的关联性,它是各种法律责任中确定责任归属的基础。特征:(一)因果关系中的原因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或物(二)因果关系指行为人的行为及其物件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三)因果关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客观事实因果关系在归责中的作用:(一)确定责任的成立(二)排除责任的承担(三)确定责任范围因果关系的种类:(一)事实因果关系与法律因果关系(二)直接因果关系与间接因果关系间接因果关系又可分为:1、累积(竞合)因果关系:数个行为分别致害,各行为均足以导致损害发生;数行为构成相当因果关系。侵权法第11条: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如:多个工厂同时排污,每个工厂的排污均可致渔塘鱼苗死亡。2、部分(共同)因果关系:数个行为分别致害,各行为均不足以导致损害发生,但因行为的偶然结合造成同一损害;数个行为均构成相当因果关系。第12条: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第67条: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3、超越因果关系:先前行为造成一定损害,后行为最终造成受害人损害,从而使先前行为对受害人最终损害,没有发生直接作用。如果后行为人负责不能或不够,前行为人仍应负责,即前行为仍然构成原因。因果关系的推定所谓因果关系推定,就是指在损害发生以后,数个行为人都有可能造成损害,但是不能确定谁是真正的行为人,或者在因果关系难以确定时,法律从公平正义和保护受害人的角度出发,推定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其适用前提是:第一,受害人就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举证面临障碍;第二,受害人应当就初步的因果关系进行举证;第三,由法官根据经验法则进行推定;第四,原则上应当由法律规定。损害的原因力:(一)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二)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四、过错所谓过错是指支配行为人从事法律上和道德上应收非难行为的心理状态,它是通过行为人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行为表现出来的。特征:1、过错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2、过错是受行为人主观意志支配的外在行为3、过错是受法律、道德和其他行为准则对某人行为的否定性评价4、对过错的判断应当区分不同形式的过错而采用不同的标准过错的形式与判断过错的形式是指在行为人的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人特定的主观状态,即故意和过失状态。(一)故意故意是指行为人遇见自己行为的结果,仍然希望和放任结果的发生。故意包括了两种主观状态:一是明知损害将要发生;二是追求或放任结果发生。(二)过失过失是和故意相对的一种过错形式。民事过失是指行为人对
本文标题:侵权责任法期末考试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443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