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高考地理复习成套课件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
考纲点击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考情播报1.以重大时政事件(如国庆60年大阅兵等)为背景,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2.以图文结合、图表结合方式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呈方向旋转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呈方向旋转顺时针2.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3.速度(1)角速度:除外,任何地点都相等,约。(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为零。15°每时南北两极点二、昼夜交替和时差1.昼夜交替(1)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也不的球体;地球不停的自转。(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3)周期:1个日。发光透明晨昏线太阳2.产生时差(1)产生:地球自转,同一纬度地区,地点比地点先看到日出。(2)划分:同一时刻,不同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地方时相差。(3)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的地方时作为本区区时。(4)北京时间:为的区时,即的地方时。自西向东东边西边经度15°1小时中央经线东八区120°E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2.偏转规律北半球:赤道上:南半球:偏转向右不向左1.假设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地球上下列地理现象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日、月东升西落现象B.南半球河流沙滩的位置C.昼夜现象D.不同经度位置地方时早晚解析:若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日、月将西升东落,南半球河流一般左岸多沙滩,位置相对偏西的地点要比位置相对偏东的地点地方时早,只要存在太阳及地球就会存在昼夜现象,只要存在地球自转就会存在昼夜交替现象。答案:C读图(图中阴影区表示黑夜),完成2~4题。2.关于①点地理特征的正确叙述是()A.位于东半球B.地转偏向力全球最大C.自转线速度为零D.太阳高度为0°3.此时,北京时间为()A.16时B.8时C.20时D.12时4.在①、②、③三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无法确定解析:由图可知,此时①位于昏线上,其太阳高度为0°;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可以判断①的地理坐标为(90°W,0°),故其位于西半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大;且此时①的地方时为18时,由此可计算出北京时间为8时。答案:2.D3.B4.A1.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线是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2)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球球面上的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3)晨昏线平分赤道。(4)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26′,春分日、秋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夹角为23°26′。也可以说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如图所示(α=β)。(5)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夹角变化范围为66°34′~90°,只有在二至日才与极圈相切。(6)晨昏线自东向西以15°/小时的速度移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2.晨昏线(圈)的应用(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若图中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若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2)确定地方时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00,如图中BN地方时是6∶00,AN地方时是18∶00。(3)确定日期和季节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重合)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是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冬至日。(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②确定经线: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5)确定昼夜长短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晨昏线的判断晨昏线的判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自转方向,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标出来。2.在所判断的晨昏线上任意选一个普通的点。3.看运动趋势,沿自转方向进入白昼的点所在的线为晨线;沿自转方向进入黑夜的点所在的线为昏线。如图所示:1.下面甲图中的A点是晨昏线与某一纬线圈的切点,在一年中,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是变化的,因此A点也是移动的。据此完成(1)~(2)题。(1)当A点移到最低纬度位置时,太阳直射点()A.在23°26′N上B.可能在赤道上C.在66°34′S上D.可能在极圈上(2)乙图中能正确表示A点在一年中的运动轨迹的是()A.AB线B.CD线C.EF线D.AF线解析:第(1)题,因为A点是晨昏线与某一纬线圈的切点,而在一年中,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最低纬度是66°34′,由于该半球为北半球(地球逆时针旋转),所以,其切点应为66°34′N,那么,太阳直射点应在23°26′N上。第(2)题,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当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切点在66°34′N上;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切点在北极点上,从图中可以看出,AB正好在这一范围之内,故应选A。答案:(1)A(2)A1.地方时(1)地方时的确定①同一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相同;②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1°,相差4分钟;③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如图甲中A点、图丙中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如图乙中B点、图丙中b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④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图甲中D点、图乙中C点、图丙中c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条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图甲中E点、图乙中F点,图丙中d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2)地方时与经度的计算①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说明:a.“东加西减”原则。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西侧为“-”。b.“同减异加”原则。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异侧两地经度差为“+”。②已知某一地的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公式:某地经度=已知经度±1°/4分钟×两地地方时差数(分钟)2.区时计算(1)已知某地经度,推算时区的公式某地经度÷15°≈该地所在的时区号数说明:①若所得余数小于7.5°,所得整数为所在时区号数;若所得余数大于7.5°,则所在时区号数为所得整数加1。②某地在东经度,为东时区;在西经度,为西时区(东经7.5°~0°~西经7.5°为零时区;东经172.5°~180°~西经172.5°为东西十二时区)。(2)已知某地时区号数,推算时区中央经线和范围的公式某地时区号数×15°=该时区中央经线度数说明:①时区号数乘以15°所得的积为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东经180°和西经180°合称为180°经线)②将某地区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7.5°所得的和与差即为该时区的范围界线。(3)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公式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的时区差数=所求地的区时说明:①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要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要用“-”。②两地的区时差数,即为两地的时区差数。③求得的时间是0~24时,为当日时间。24时也可写作次日0时。求得的时间大于24时,则是明天。因此,时刻要减去24小时,日期则要进一天;求得的时间是负值时,则是昨天,因此,时刻要加上24小时,日期要退一天。3.日期界线的确定与特征地球上分割日期的界线有两条:(1)人为日期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指180°经线,180°经线是固定不变的,但钟点不固定,从0点到24点不等;该线东侧日期晚一天(为昨天),西侧日期早一天(为今天),如下图所示:(2)自然日期界线:即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所在经线,该日期界线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但钟点固定,自该线向东至180°经线日期早一天(为今天),自该线向西至180°经线,日期晚一天(为昨天)如上图所示。(3)自然界线与人为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经线地方时为0点时,此时全球处于同一天;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内,地球上新的一天少于一半;当0时经线在西经范围内,地球上新的一天多于一半。2.读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1)~(2)题。(1)此时北京时间为()A.3月21日15时20分B.9月23日8时C.9月23日3时20分D.6月22日7时(2)此时全球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箭头表示向东)是()A.20°W→160°EB.0°→180°C.70°E→180°D.110°W→180°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夜半球与东半球重合,应为春分日或秋分日,70°E的地方时为0时,经计算北京时间为3时20分。故选C。第(2)题,日期的分界线应为日界线和0点所在的经线,即180°经线和70°E经线,故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应为:70°E向东至180°即C选项。答案:(1)C(2)C(2009·上海高考)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据此回答(1)~(2)题。(1)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A.日月升落B.极昼极夜C.月相变化D.四季转换(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A.23小时56分B.24小时零4分C.24小时56分D.24小时[课堂笔记]第(1)题,日月升落可以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极昼极夜和四季更替与地球公转相关,月相变化与月球自转相关。第(2)题,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答案](1)A(2)D(2009·天津高考)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观察照片(下图),回答下题。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A.正北0∶00B.正北12∶00C.正南0∶00D.正南12∶00[课堂笔记]图示显示该点出现了极昼现象,且在a点时刻太阳高度最低,此时当地地方时应为0∶00;由于该地位于北极点附近,并不是北极点,所以此时太阳应位于拍摄者的正北方。[答案]A(2008·上海高考)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据此完成(1)~(3)题。(1)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A.先偏右后偏左B.向右偏转C.先偏左后偏右D.向左偏转(2)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②未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是()①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②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③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④秘鲁寒流在流动中呈离岸的趋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课堂笔记](1)甲同学在伞面内侧顺时针转动伞,乙同学从伞顶观察伞的转动是逆时针,类似在北极上空观测,那么红墨水的流动就类似北半球由高纬向低纬流动的河流,流动的轨迹应向右偏。(2)由上题可知模拟的是类似由高纬向低纬水平运动的物体偏转,但不能模拟越过赤道后的偏转现象,也不能模拟在东西方向上(即纬向)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同时伞的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差别也相差很大。(3)上海至纽约的飞行航线向高纬凸出是为了缩短飞行距离,直布罗陀海峡的洋流是由于海水密度差异和补偿作用而形成的,均与地转偏向力无关。南亚的夏季风是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的,秘鲁寒流向北运动,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导致洋流呈离岸趋势。[答案](1)B(2)A(3)D(2010·北京东城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复习成套课件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453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