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劝学》复习资料1、根据拼音,补全下列词语靛靑(diàn)蓼蓝(liào)中绳(zhòng)輮以为轮(róu)虽有槁暴(yòu)(pù)金就砺则利(lì)参省(cānxǐng)知明(zhì)须臾(yú)跂(qǐ)骐骥(qíjì)驽马(nú)金石可镂(lòu)螯(áo)2、文言常识(一)通假字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2)古今异义词1.博学而日参省乎(博学,古义:广博的学习;今义:学问渊博精深参,古义:检验;今义:加入)2.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3.用心一也(古义:因为心……;今义:指读书用功或对事情肯动脑筋)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托付)5.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这里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金子,黄金。)(3)一次多义1.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敏捷,快)金就砺则利/蚓无爪牙之利(锐利,锋利)2.于青,取之于蓝(从,介词)而青于蓝(比,介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介词)3.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4.焉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圣心备焉(句末语气词,表陈述)5.之青,取之于蓝:代词,指靑这种染料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4)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5.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8.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状,变直)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10.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五)文言文虚词1.于青,取之于蓝(从,介词)而青于蓝(比,介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介词)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3.焉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圣心备焉(句末语气词,表陈述)4.之青,取之于蓝:代词,指靑这种染料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6)特殊句式(一)判断句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被动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不拘于时(用“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时”表被动,“于”相当于“被”。 (四)省略句 ①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②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7)文学常识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伟写作孙卿。著名法家人物李斯和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两派。《荀子》是荀子和他的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一共32篇集中反应了他的思想和散文风格。(8)质疑问难1.本文的写法特征:比喻论证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大量连续地使用比喻。全文共使用20多个比喻,说理形象生动,使人应接不暇,却无堆砌重复的感觉。设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如登高、顺风、假舆马、假舟楫、积土、积水。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和金石对照。设喻的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读来无板滞之感。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的先设比喻,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而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二人的说法孰对孰错呢?两位儒家大师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思结合。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考,他反对的是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的方法。他强调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他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雄辩地证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苟子把“所学”与“善假于物”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知识,去改造客观世界”。是语气词,“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译: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因为用火熏烤使它变成了这样啊。2.臂非加长也。译:手臂并不是加长了。3.声非加疾也。译:声音并不是加强了。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译: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步快。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译:借助船和桨的人,并不是擅长游泳。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
本文标题:劝学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49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