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4课鉴赏家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开篇絮语知能优化演练第14课开篇絮语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鉴赏家?一般意义上,能称得上是鉴赏家的人,既要有渊博的学识,又要有高雅的品位,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鉴赏家”,那么,汪曾祺笔下的“鉴赏家”是否和我们的理解是一致的呢?基础自主学案字音辨识(一)单音字果贩.()丝篾.篮()檀.香()枇杷..()()时髦.()香橼.()裱.画()拈.轻怕重()抻.纸()谄媚..()()荷梗.()簇.新()fànmiètánpípámáoyuánbiǎoniānniānchǎnmèiɡěnɡcù(二)多音字萝卜.占卜.亲.家亲.属装模.作样模.范典型奔.放投奔.bobǔqìnɡqīnmúmóbēnbèn字形辨认zhuō笨chù相形见miè丝miè诬chǎn媚xiàn露chēn纸shēn展拙绌篾蔑谄馅抻伸词语辨析(1)景色·景致·风景三者都含有“风景”的意思。不同的是:“景色”和“景致”在句子中一般只用作主语和宾语,而“风景”除了用作主语、宾语外,还可以用作定语,如“风景区”“风景画”“风景照片”等,这些定语都不能换作“景致”“景色”。另外“风景”还有比喻用法,如“煞风景”,而“景色”“景致”没有这种用法。(2)眉清目秀·美如冠玉二者都形容貌美。其区别是:“眉清目秀”形容美而不俗气,男女都可用,如“好一位眉清目秀的漂亮姑娘”;“美如冠玉”含有比喻成分,比喻极美,限用于男子,如“只见他美如冠玉,一身帅气”。熟语积累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装模作样: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样:模样、姿态。意在笔先: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文学常识1.走进作者汪曾祺(1920—1997)现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82年。从八十年代《异秉》、《受戒》的发表,到1996年年底,在这十六年内,汪曾祺以故乡高邮旧生活为背景的小说总共四十多篇。他的这组以故乡为背景的小说获得交口称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作品中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风俗画描写,汪曾祺并因此而被称为“风俗画作家”。汪曾祺说过:“我以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他认为:“风俗,不论是自然形成的,还是包含一定的人为成分(如自上而下的推行),都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欢悦……风俗中保留一个民族的常绿的童心,并且使这种童心加以圣化。风俗使一个民族永不衰老。风俗是民族感情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谈谈风俗画》)写风俗,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写人。因此,汪曾祺在作品中既把风俗作为人的背景,更注意把风俗和人结合在一起,使风俗成为人的活动和心理的契机。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这篇小说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自主解答】小说语言准确、朴素、精练。远离所谓的华丽词藻,使他的语言干净自然,在平常中见出不平常。如“立春前后”一段中那种溢于纸面的清香,正源于语言那朴素的清香。再比如他写叶三家老二卖布:“量布、撕布(撕布不用剪子开口,两手的两个指头夹着,借一点巧劲,嗤——的一声,布就撕到头了),干净利落。”语言和他所描写的动作一样,准确,干净,利落。2.你觉得小说中叶三是个什么样的人?【自主解答】①为人勤快:“看门的和狗都认识他”“喜欢到处跑”“到处走”;②诚实守信:“什么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③生活阅历丰富:“四乡八镇,那个园子里,什么人家……”;④为人憨厚:“叶三卖果子从不说价格”“他的果子全都从他的手里过过”“他的果子都是原装,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3.作者在小说的创作中善用“融画入文”的叙事手法,结合本文的具体情节试作简要分析。【自主解答】汪曾祺是位懂画、能画的作家。他的小说也充满着画意。在小说叙事中插入一些风俗轶事的片断,一地一景、一人一事,娓娓道来。在小说中,作者就是通过这种绘画的手法把那些旧社会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故乡那司空见惯的风俗人情,经过自己的匠心独运,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风俗画,以及一卷卷清新淡雅的南方水乡的风景画,明、具体、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又将朦胧、含蓄、丰富的底蕴留在读者的想象中,因而读汪曾祺的小说就有一种如同赏画般历久弥新的审美感受力。小说在写到卖水果的叶三这个人物时,作者巧妙地通过他所卖的水果,简简单单地几笔就勾画出了当地的一幅物产风俗图。作家用水果表示一年的光景,将四季时节与水果联系起来,从冬到夏,从春到秋,好像把当地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风情画一幅幅地在小说中展现给读者看:冷暖相关的气候、美丽的景色以及丰富而诱人的特产。名师·点拨【温馨提示】1~3题为同学们的自主探究题,一定要在自主解答之后再看答案哦。4.叶三是卖果子的,季匋民是大画家,地位身份悬殊,但两人关系甚好。如何看待两人之间的交往,试作简要分析。【师生互动】叶三是个卖果子的,勤劳、善良、真诚,虽然地位卑微,识字不多,却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与质朴的艺术鉴赏力。他能一语道出大画家季匋民的画佳在何处,也能凭借丰富的阅历指出其失实之处,使得这位颇具名士风范的画家感慨不已,甚至一改不当众作画的习惯,邀请叶三观其泼墨挥毫,并且专门为叶三作画题款相赠——“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人来高价购买,叶三坚决不卖,临终时让儿子把画放在棺材里以求永生相伴。叶三虽不是士,其行为却颇具士为知己,重义轻利的品格,展现的正是传统文化中广为称道的人格美。季匋民是大画家,可以说是地方名士,讨厌世俗应酬,率性而旷达超脱。叶三与季匋民是高山流水似的知音,他们把对方当成自己的知己。卖水果的和一个画家之间的风雅而朴实的知音之交。5.小说以“鉴赏家”为题,有什么作用?【师生互动】小说以“鉴赏家”为题,写的却并非那些学识渊博、品味高雅的鉴赏家,只是一个“卖果子”的小贩。凭着对生活的朴素理解、对绘画的真心喜爱,这位果贩被大画家季匋民视作真懂画的人。名士的高谈阔论往往只是“道听途说,似通非通”;而一个从心里喜欢画的果贩,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欣赏画,用最简单直接的语言评画,却常常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叶三鉴赏的并非只是画;他对画的美感的捕捉,恰恰是来源于对生活中的美感的捕捉。他喜欢到各地去找好果子,送到买家的果子都有可以入画的美丽:“立春前后,卖青萝卜……”一段,充满了植物的清香,更可以让人想象时序更迭、草木葱茏之美。——“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可以说,是叶三把四季带到了许多深宅之中。而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叶三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这样的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热爱生活,时刻注意发现和欣赏新鲜活泼的生意,才能从紫藤的乱花里看出风来,才会懂得一只小老鼠的顽皮,才会知道“红花莲子白花藕”。我们从叶三身上读到的,是对美的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鉴赏家之本质所在。
本文标题:鉴赏家ppt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0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