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三单元溶液2本单元知识块3复习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溶液的组成、分类、量度第二课时溶液单元检测第三课时易错题讲评4课本内容回顾溶解的过程⑴溶质、溶剂、溶液。⑵电离。酸、碱、盐在水中都能电离产生阴、阳离子。(粒子观)⑶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能量观)P585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和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处的密度和浓度都一样,性质相同。稳定性是指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质和溶剂长久不会分层。这里的外界条件一般是指温度的变化、溶剂的蒸发等。混合物。就中考而言,溶液一般是指液体,但液体不一定就是溶液。6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两个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要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过程,要放出热量。固体氢氧化钠(NaOH)溶解时放热,固体硝酸铵(NH4NO3)溶解时吸热,大部分物质溶解时既不放热也不吸热,如氯化钠(NaCl)。7课本内容回顾溶液与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溶液:两酸两碱两钠盐悬浊液:波尔多液乳浊液:洗涤剂、洗发液P608溶液与浊液、乳化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以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乳浊液:以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乳化现象: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互相溶解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合到一起的现象。9课本内容回顾海水“晒盐”的过程P37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结晶10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对大多数固体:对饱和石灰水:11结晶蒸发溶剂(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固体溶质。如海水晒盐等。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如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获得硝酸钾晶体。12课本内容回顾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P1813溶解度固体物质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点:①“在一定温度下”是条件②“100g溶剂”是标准③“饱和状态”是状态④溶解度的单位是“g”14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KNO3)。这也是大多数固体物质都可以通过升温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通过降温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原因。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NaCl)。不能通过升温使水中溶解更多的食盐。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升温时,不仅使不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还会使溶解的氢氧化钙析出。15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点的意义:曲线上的点,表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线的意义: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曲线的“坡度”表明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程度:“坡度”越大,温度对其影响越大;反之越小。面的意义:溶解度曲线下的平面上的点表示溶液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上的平面上的点表示溶液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且有固体剩余。16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确定物质结晶的方法。17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的表示方法。18课本内容回顾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P6419有关溶液计算的依据溶液的稀释(或浓缩):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同一溶质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混合溶液的质量等于混合前溶液的质量之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物(或反应物的溶液)的质量之和-生成气体的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20课本内容回顾溶液的配制P662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用固体配制溶液:a.步骤:计算、称取(固体)量取(液体)、溶解、装瓶存放(标签注明溶液名称,溶质化学式,溶质质量分数。)b.所用仪器: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药匙、烧杯、玻璃棒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a.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存放(标签注明溶液名称,溶质化学式,溶质质量分数。)b.所用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22课本内容回顾水溶液的某些性质⑴大量实验表明,某些固体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凝固点会降低。⑵大部分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够导电,蔗糖和酒精的水溶液不能导电。所以,在电解水时,我们要在水中加入一些稀硫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P62融雪剂23考点导航24中考典例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右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右图中区域(选填“Ⅰ”、“Ⅱ”、“Ⅲ”或“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或。III增加溶质蒸发溶剂25中考典例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的因素中,写出一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①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②,影响。(2)从你列出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推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温度温度升高食盐溶解速率加快搅拌搅拌越快食盐溶解速率加快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70℃和20℃的水各50mL,分别在两个烧杯中放入2g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食盐完全溶解的时间。26中考典例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所有溶液中的溶剂都是水C.所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D.20℃时,136g饱和食盐水中含36gNaCl,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D27中考典例要使右图装置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不可行的一组是()A、锌和稀硫酸B、石灰石和盐酸C、氯化钠和水D、氢氧化钠与水C28中考典例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A29中考典例根据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B30中考典例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不纯()A.①②③④⑤B.只有①②④⑤C.只有①②③D.只有②③④⑤D31中考典例能正确反映题中所描述的变化事实的是()A32中考典例33《山东新中考》考点知识梳理中考典例精析基础达标演练综合能力提升34复习建议方案一:学案+资料例题的变式练习方案二:学案+近三年中考分类练习35
本文标题:溶液单元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1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