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练习题1一、填空1.在英语中,课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用名词形式解释该词的词义,课程的含义是_______。用动词形式解释该词的词义,课程的含义是______。解:为儿童设计学习的轨道;儿童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2.对课程的词源作一追溯,可以发现中文中“课程”一词始见于________。解:唐代3.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是_______。解: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4.认为课程是学科科学体系,并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识水平编制教材,让学习者进行“系统的”学习的课程定义维度是________。解:学科维度5.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的课程定义维度是________。解:经验维度二、名词解释1.显性课程解: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2.隐性课程解:隐性课程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隐性课程则主要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3.分科课程解:分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指的是根据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教学科目。分科课程将科学知识加以系统组织,使教材依一定的逻辑顺序加以编排,注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4.综合课程解:顾名思义,综合课程就是打破学科界限,将课程的各种因素综合化的课程,常是一种以心理顺序组织课程内容的方式。5.活动课程解: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6.一元化课程解:是一种“主流中心的课程”,是一种以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文化、历史、立场和经验为中心而设置的课程。7.反偏见课程解:反偏见课程是力图消除民族、种族、宗教、性别等各方面的偏见,纳入多元文化的课程。三、简答1.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分别将课程定义为什么?解:(1)学科维度:学科课程注重学科科学体系,并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识水平编制教材,让学习者进行系统的学习。这种课程通常表现为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等。(2)经验维度:从经验维度界定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也叫2做生活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的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3)目标维度:以目标的维度界定课程,起源于博比特、查特斯的课程工学,后经泰勒等人的发展,将课程看作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4)计划维度:将课程定义为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2.幼儿园课程中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解:(1)课程的价值取向(2)一元化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3)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3.比较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异同?解:(1)分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指的是根据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教学科目。分科课程将科学知识加以系统组织,使教材依一定的逻辑顺序加以编排,注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活动课程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2)区别:分科课程注重让儿童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容易被教师把握,长期以来,广泛被人运用,但是,它只关注学科逻辑,容易脱离儿童的生活实际。相反,活动课程能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与儿童的生活相贴近,但是,它却因为缺乏严格的计划,而不容易使儿童掌握系统的知识。分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者各自的长处正是对方的弱点。4.比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异同?解:(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两种在性质和功能上都不同的课程类型。西方学者们曾就三个方面区分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课程。第一个方面是课程的计划性,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第二方面是学习的环境,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机能,而隐性课程则主要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第三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2)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一方面,在显性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隐性课程;另一方面,隐性课程也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转化为显性课程。5.教育哲学与其决定的教育目的是如何影响幼儿园课程的?解:(1)幼儿园课程的最为核心的方面是该课程所依据的教育哲学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这是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之所在。各种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差异主要反映在所依据的教育哲学和所确定的教育目标上的不同。(2)幼儿园课程的其他成分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课程的理念一旦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课程的各种成分就有可能在课程理念的统合之下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并发挥其总体的功能。各种幼儿园课程都能在反映课程价值取向的连续体中找到适合的位置,并以此作为决定幼儿3园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评价等的依据(见下图)。练习题2一、填空1.一般认为,课程的基础学科是_________。解:心理学、社会学、哲学2.皮亚杰认为:任何知识都发源于_________,主客体的各自联系分别演化成为_________和_________。解:动作关于客体的物理知识关于主体的逻辑数理知识3.社会建构主义者将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__________理解儿童的学习等方面。解:在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中4.围绕着认识的起源,特别是为认识提供普遍必然保证的逻辑范畴和规律的起源问题,经验论者与唯理论者长期以来争论不休,他们各自的代表人物和核心思想是:______________。解:洛克的“白板说”和笛卡儿的“天赋观念”5.最近发展区是指:____________。解:儿童独立行为水平与其依靠帮助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6.鹰架教学是指:______________。解: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二、简答1.为什么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能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而各种不同教育方案能很好地适合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儿童?解:从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立场看,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文化,这是因为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各级生态系统所包含的情景类型、各情4景内部所存在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各情景之间联系的性质和范围,以及靠价值观念维系和支持的人的行为和组织等等,都与大系统是同源的,是受其制约的。”因此,幼儿园课程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文化不仅决定了个体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培养人的教育机构的发展方向。课程以及构成课程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等,在每个社会中都是由社会文化衍生出来的,而文化的价值是五花八门的,对一种文化来说是神圣的东西,对另一种文化来说却可能是无足轻重的,而对第三种文化来说甚至可能是令人憎恶的。因此,脱离社会文化去探讨幼儿园课程是没有意义的,也因此,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能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而各种不同教育方案能很好地适合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儿童。2.皮亚杰的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解:(1)从皮亚杰理论中得到启示,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开始强调儿童的自主活动,强调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强调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儿童的自我调节和反省抽象。主张教育应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的发展,教育要促进儿童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认定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应以同化为主的游戏活动为儿童学习的根本。(2)除了在一般意义上提出和运用皮亚杰理论推衍而来的教育、教学原则外,以皮亚杰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学龄前儿童课程不断出现,诸如High/Scope课程、凯米和德弗里斯的皮亚杰式早期教育方案、福门等人的建构游戏学校,等等。由全美幼儿教育协会提出的发展适宜性课程(DAP)声称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来自皮亚杰理论。3.成熟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解:受成熟理论的影响,许多学前教育机构重视材料和活动的选择,而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儿童的兴趣。通常,在这类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为儿童安排多种活动区角,让儿童自己选择,如若没有儿童选择某一区角,那么这一区角内的活动材料就会被更换,或者整个活动区角会被撤换。在这类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有责任积极地指导儿童的行为,从而影响儿童的社会化,使他们适应自己所处的社会和文化。4.维果斯基的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解:近些年来,维果茨基学派的理论已对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和实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维果茨基的理论获得启示,幼儿园课程应该既能适合的儿童发展,又能对儿童的认知具有挑战性;幼儿园课程应该能够帮助儿童获得智慧的和社会交往的技能,特别重要的是获得语言的技能;幼儿园课程应该能够通过提供支持,对儿童的思维提出挑战,并使儿童获得成功;幼儿园课程还应该为儿童提供文化工具,帮助儿童适应所处的外部世界和文化情景。5.行为主义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解:(1)行为主义理论曾对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教育产生过重要影响。例如,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依据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从行为目标、课程内容到课程的评价,构成目标模式的经典性程序,特别是行为目标的确立成为目标模式的逻辑起点。又如,有些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程序教学,应用小步渐进、及时强化和及时反馈等原则和方法,也吸收了行为主义理论中的许多合理成分。根据行为主义的理论,在编制幼儿园课程时,对儿童学习任务的分析、确认儿童原有的知识水平、以小步递进的方式施教复杂的学习任务以及在教学中运用强化的手段等都是最为基本的。(2)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行为主义理论作为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的教育方案也并不少见。例如,作为美国“随后计划”一种课程模式的“算术和阅读直接教学系统”(DISTAR),其5理论依据就是行为主义理论。6.心理学基础对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意义?解:(1)作为幼儿园课程基础之一的心理学,为课程的编制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以及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过程等方面的有关信息,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以及整个幼儿园课程的编制过程都与这些信息有关联。(2)但是,心理学理论并不等于教育理论,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的唯一理论基础,不仅在理论上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难以行得通的。7.精神分析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解:(1)精神分析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特别是对一些强调早期儿童人格培养,强调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和实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精神分析理论对学龄前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在幼儿教育机构中开展表现和表达活动得到了认可,儿童早期心理冲突的解决以及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都被看作对于维护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2)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作为课程的理论基础的教育方案并不少见。例如,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理念主要来源之一就是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的精神分析理论;埃里克森理论也是全美早期儿童教育协会倡导的“发展适宜性课程”(DAP)的一个理论基础。8.为什么不能把心理学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唯一基础?解:(1)因为心理学理论并不等于教育理论: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描述的是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而教育理论包含着对具体教育实践的陈述,两者不是同一的。②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涉及的是对于发展或学习的最低限度的说明,而教育理论要涉及到影响发展或学习的最高限度的说明。③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主要是从“实然”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而教育理论是从价值的“应然”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因此,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的唯一理论基础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样做不仅在理论上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难以行得通的。(
本文标题:本科学习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2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