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毛主席语录》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编辑出版、文化大革命期间风靡全国乃至世界的毛泽东主席名言警句选编本。发行量达50亿册,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圣经》)。因为最流行的版本用红色封面包装,又是红色领袖的经典言论,所以文化大革命中被普遍称为“红宝书”。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他老人家给我们留下的财富难以计数啊,单单就一部《毛主席语录》就让我们受益良多了,字字珠玑,还包括那些才情横溢具有革命浪漫精神的诗词,更是传唱至今。这些语句既是中国人民对客观事物的经验总结,有凝聚着深刻的思辨精神,值得我们现在年轻人重温啊。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毛泽东给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复信,这封信收入《毛泽东选集》时,定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中对林彪以及共产党和红军内部的右倾悲观思想作了分析和批评,并结合红军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从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出发,阐明了中国革命必须坚持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必须用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基本思想,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明朝的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究观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职、贪黩有司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激而构煽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点小小的火星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原来是比喻一点小的过错,可以酿成大灾。比喻新生事物最初虽然弱小,但却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正气凛然、最具警告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一系列反共磨擦事件,1939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中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这些事件的严正立场。他说:“任何方面的横逆如果一定要来,如果欺人太甚,如果实行压迫,那么,共产党就必须用严正的态度对待之。这态度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但我们是站在严格的自卫立场上的,任何共产党员不许超过自卫原则。”对中国共产党的严正立场,国民党顽固派置若罔闻,继续扩大事态,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坚持正义,为了人民和民族利益,敢于打击和消灭一切来犯之敌的斗争口号。学会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和自我保护心态,但这跟“以牙还牙”还是有所区别的,以牙还牙虽然当时痛快,但是对孩子的性格成长未必很有利,从长远来看说不定更吃亏。凡事忍着一味退让就更是错误,一样不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对人格成长更不利。总之,要教孩子适度自我保护,但不等于只有以牙还牙和一味退让这两条路走。我教孩子的原则是首先申明对方的错误行为,能用声音镇住最好,不能的话,就提出报告老师的警告,如果还再侵犯,就“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尽量用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力量不够的情况下就不要吃眼前亏,可以暂避“锋芒”,以伺寻找更强大的力量来保护自己(这个包括找老师也包括联合几个玩得来的孩子加强力量和信心)。但目的只有一个:恰当的保护自己,不要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任人宰割就行。28最像长辈的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951年5月9日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陈永康“革命小英雄”的光荣称号。不久他的英雄事迹连中央领导也知道了,毛主席获悉苏州市小学生陈永康抓特务被打伤的事迹后,亲笔题写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题词,并派人制成锦旗赠给陈永康小朋友,同时向全国的青少年发出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号召。鉴于当时全国刚解放,反革命分子时而制造恐怖事件,出于保护小英雄人身安全的目的,陈永康得到了特殊的保护,题词一事处于高度保密状态,由此也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几十年的谜。毛主席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家喻户晓,50年来一直激励、鼓舞着一代一代中小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记得小学时代,每个教室的黑板上方都写着这句话,那时候的我对这句话没什么感觉,只是觉得这就是常识啊,有什么特别的。这次通过对《毛主席语录》的学习,试图去了解它的出处,才明白了它的意义,也不枉喊了这么多年37最“抠门”的一句话: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清正廉洁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势衰微。历来清官受人颂扬;污吏遭人唾骂。我们要大力弘扬我们民族固有的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精神。“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曾经是人人皆知的响亮口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它的认识却远没有这么深刻。有一幅漫画,题为“两只老虎不一样”,生动地反映出人们对贪污和浪费的不同认识。画中两只同样的吊睛白额大虫,一只披枷带锁,愁眉苦脸,泪眼汪汪,人人喊打;另一只张牙舞爪,理直气壮,得意洋洋,被人视若宠物。这前只老虎叫“贪污”,后一只名曰“浪费”。两只老虎不同的地位和待遇,多么生动地反映出人们对贪污和浪费的不同态度。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曾经是人人皆知的响亮口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它的认识却远没有这么深刻。两只老虎都会害人,披枷带锁的老虎已引起人们警觉,而被人视若宠物的老虎,往往被人忽视,放松警惕,不加防范,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从贪污和浪费所造成的恶果来看,都是对国家和个人财产的侵犯。贪污者和贪污行为受到人们的痛恨,贪污犯要受到法律的审判。因此,画中贪污老虎受到惩罚的形象是逼真的,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但是浪费老虎也是栩栩如生,它生动深刻地反映出浪费不被人们所认识和憎恨,不受法律制裁而逍遥法外的形象。如果评价一个人,说他的能力差,他会面红耳赤,心中不满;说他贪污,也许会跳起来辩驳;但是如果说他浪费了,他却可以若无其事,泰然处之,不屑一顾。事实上,人们常听到有“贪污犯”这个罪名,却很少见到“浪费犯”这个名词。可以看到各级别的反贪局,但却少有反浪费的专门组织机构和研究机构。但二者相比较,浪费是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损失的重要形式,贪污主要发生在物质和金钱方面,而浪费则可能随时发生,使本应获得的成果丧失。浪费既可以在人力、资金和物质方面,也可以在知识、科技和管理等诸方面发生。我国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浪费几乎成为目前的一大社会公害。浪费者麻木不仁,理所当然;旁观者习以为常,漠不关心,有些浪费甚至是“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习惯成自然,对于浪费的认识偏差,使得浪费的危害就更大了。正确认识浪费问题,有助于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因此,有必要对浪费的危害和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深刻地揭示出,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到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浪费现象的严重危害,让浪费老虎也披枷带锁,人人喊打。我国许多政策法规中,都涉及到制止浪费这一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四条中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时至今日浪费现象依旧这样普遍,这样严重,甚至愈演愈烈,有许多浪费现象是属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明知顾犯,无法无天。为什么做不到令行禁止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立法不健全,缺少约束、制裁浪费行为的专门法律规定。腐败和浪费都是犯罪,对于腐败将有法处治,对于浪费造成的损失却仍因为缺少专门法规而难以处理。为制止浪费行为,我们已经采取了思想观念教育、行政处罚、经济制裁等多种必要的手段,但是浪费现象还往往制止不住,蔓延发展。因此,制止浪费,既要采取思想观念教育、行政处罚、经济制裁等必要的手段,还要加强法制建设,运用法律方法。反腐倡廉活动取得进展之后,我国浪费问题将亟待研究和解决。学习借鉴反腐倡廉《实施纲要》,还应该研究制定反浪费方面的专门法律,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浪费问题的体系。《反浪费法》及配套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将会让对浪费行为和后果的惩治有法可依,让浪费有罪深入人心,从而减少和预防浪费,增强全民节约意识,这是一项有巨大潜力的大有可为的而又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工作,预期可以产生较大的、间接的和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有助于逐步建立起我国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向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82
本文标题:毛主席语录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80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