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1课题编号FZ2012052福州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以小练笔促习作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结题日期:2014年5月2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作文教学,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目的不明,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结构僵化;教学年段脱节,训练无序。而学生处于被动作文、思维受阻的状态;语言积累不足,入不敷出,造成言之无物,有物难写,写而不详的现状。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最无奈的是有话不会写,“茶壶里煮饺子——满肚子的话说不出来”;最难的是无话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学生所学的课文不可谓不多,“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是当年吕叔湘先生对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发出的感慨和追问。而且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问题是学生对此却熟视无睹,他们不会去捕捉去发现,很快就为过眼云烟。长此以往不仅思维产生了惰性,还把作文当作是一种负担。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小练笔促习作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课题,一是把阅读与写作、积累与运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弥补了作文教学的难度大,要求高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练笔,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以写促读,以进一步深读文本、内化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以课文为范本,从读学写,有效突破了有话难说的困难。二是把生活和写作、课内和课外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小练笔语言实践方式,让学生用心感悟生活,用眼观察生活,用笔描写生活,有效解决无话可写的难点。(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和读书笔记等。课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明显告诉我们,应该好好利用教材资源为作文教学服务,让学生将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及时地迁移和运用到习作中去。2、生活是作文之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基本理论对作文教学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3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3、叶圣陶:“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须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叶圣陶:“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于永正:“当学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算真正的语文课堂。”4、丁有宽先生在其“读写结合”实验中指出: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的实验使我们深受启发,如何活用课文资源,挖掘课文中最有利于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并能给学生习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因素,让学生在习作时不但能模仿,更能创造,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5、管建刚老师以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突破,以“文心”技巧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培育学生写作上的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和作品;以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为作文教学的核心要素,认为写作兴趣是写作的第一能力,写作意志是写作的第二能力,让学生有兴趣写、有意志写是写作教学上的最最重要的事情。以讲评课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课型,倡导先写后教,以写定教,顺学而教,老师应该是学生作文的把脉人、处方人。以作文教学为突破点,融入整个作文教学活动的大面积阅读:学生在写作的指引、指向下的高品质阅读,发动一场指向“写作”的阅读的教学改革。上述名家名师的作文教学研究经验,对开展“小练笔”的研究与实践有很高的借鉴作用。同时也不难看到,我国语文教坛对“小练笔”的研究与实践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但是,有的研究只注重读写结合,“以读为本、读中带写”,因它不能偏离课文,也不能过多地占用阅读的时间,更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容易造成“蜻蜓点水走过场,浮光掠影不落实”的现象。有的小练笔常常是从教师的“教”出发,教师凭借教学经验确定小练笔的内容,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奉命而作,以期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的。这种缺乏学生情感参与、缺乏学生生活参与的练笔,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干涩寡味,使学生思想僵化,4个性泯灭,小练笔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二、核心概念的界定1、小练笔:就是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小范围、短篇幅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2、课堂小练笔:就是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它就文取材,把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它是阅读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3、生活小练笔:就是把阅读、习作、生活三者结合起来,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培养习作兴趣,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实现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步。三、研究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构建一个学生乐写、会写、善写,全面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教师爱教、能教、善教,显著提高教师习作教学水平的,阅读、生活、写作三位一体的小练笔言语实践教学模式。1、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全体学生进行大阅读,积极参与校园内外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养成积累小练笔素材的习惯。2、突出“多练、精写”。小练笔贵在随时随地都可以动笔写,通过多次的练写,有的放矢地写,突出重点地写,让学生写出精彩之作。3、形成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在培养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最终形成个性化的语言。4、教师通过研究发展自己,成为会教学,善研究,能撰文的科研型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让学生乐写、爱写小练笔,建立激励评价机制的研究;2、读写结合的课堂个性化小练笔教学的研究3、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小练笔素材的研究;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一)准备阶段(2012年5月~2012年8月)主要工作:对本校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访问和调查,了解当前语文小练笔研究开展的5现状、效果;统计、调查数据,分析研究调查结果;学习、收集有关小练笔研究的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对教师进行相关理论培训。主要方法:资料收集法、调查访问法、问题分析法、文献参考法(二)实践阶段(2012年9月~2014年4月)主要工作:加强有关语文课堂小练笔理论学习;全面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继续投入课题实验研究,对实践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反思、分析、研究、改进,探索出活用教材、巧设小练笔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并完成阶段性小结。主要方法:教学实践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三)总结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主要工作:筛选和研究实践过程中急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研究的方法、纠正研究中出现的偏差;整理、分析有关资料数据,撰写研究论文,并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主要方法:资料筛选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五、课题创新之处以小练笔教学为突破口,架起一座通向阅读、生活、写作的立交桥,帮助教师树立“大语文”教育理念,形成个性化小练笔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素材库”,淡化题材要求,扩宽练笔渠道,鼓励多角度立意练笔,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由爱读到爱动笔写的过程。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创新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创新之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小作文到大作文之间的过渡,全面探索“回归生活,融入生活,再现生活”为主题的研究方法和过程,结合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思想,促使师生共同感悟生活的本质,学习的意义。第一,以灵活多样的内容、方式代替传统的以读带写。在传统的教学上,小练笔多数是结合阅读教学来完成的,以读带写式主要的形式。本次小练笔的研究,我们着重内容和形式上的灵活,以“乐写——勤写——愿写”的方式促使教师不断地摸索开发各种适应学生写的内容和方式。可以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学生大量的练习,就不能使学生对写有一种研究式的提升。所以,对教师来说,讲究灵活的方式手段、灵活的练习切入、灵活的内容题材、灵活的空间转换等敏锐的触觉,都要求教师在研究中积累相关的经验,使课题研究不断地深入。第二,以点带面,尊重个体的发展。小练笔需要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智力的综合参与;同时又是学生说话、听话和阅读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种学6生内部智力技能和语言文字的外部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是一种学生作文知识技能和心理活动辩证统一的训练形式。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的阶梯和桥梁。不可否认,每个阶段学生的能力发展不尽相同,教师必须直面这种现象,我们的研究关键在于使不同的学生有其自身的发展,从细微处做起,逐渐过渡,这就要求教师把眼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真正实现“尊教——尊生——尊己”的教学价值。第三,注重生活的积累。我们认为,写不应该是附着于教学的一种形式,而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练习技能不再只着眼于课堂,而是把眼光放在生活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写渗透在日常的生活中,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不拘束于课堂的学习内容,学会用眼睛观察世界,要求教师能够返还学生多彩的生活,并拓展学生更多的色彩,使学生能够发现,能够感悟,能够感动。2、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很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本身搞好。”语文教学的这个“主”,或者换句话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为我们明确地指出了作文教学的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我们本次课题研究的实际运用价值所在。语文小练笔注重读写结合,注重读写技能、方法的结合,课堂练笔具有内容更广泛,内涵更丰富,费时少,效率高的优点,它能让学生融入文本角色之中,打破固定的模式,寻找新的生命力,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该课题研究将为不同地域的小学语文小练笔教研提供可依凭的模式、方法和路径。本课题完成后,将为扭转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盲目现状提供借鉴个案,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六、研究措施:通过准备阶段的调查和学习交流,我们课题组尝试运用以下方法阶段性地进行小练笔训练的研究:(一)精心选择落笔点,让课堂小练笔独具魅力进行“课堂小练笔”,理解是关键,表达是难点。“写”要有生长点,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才能“写”出语文课的精彩。71、拨动情弦,以情促思文本中能拨动学生心弦,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地方,往往是学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点”。我们可加以引导,让学生与文本发生“高端对话”。既达到内化文本语言之目的,又能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2、补充空白,释放精彩教材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这
本文标题: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8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