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传统文化-下-教案
山阴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本(下学期)备课人:王品申2019年2月备课要求:1、备课数量足。2、有单元备课,一单元装订成一本,封皮注明课时数。3、每课时注明总课时数。4、必须加强二次备课。严禁直接从网上打印,必须进行修改。5、每单元的矫正课排在本单元课时备课的后面,计入总课时数。6、每单元有单元反思,按照教办要求需要手写。9、弟于长宜先知活动目标:1.能流利地背诵、充分理解“读典明理”和“拓展阅读”中古语的含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会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3.懂得兄弟姐妹之间友好的重要性,了解相处之道。活动准备:教师准备:1.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动画片或视频资料。2.拓展阅读故事和补充资料等。活动过程:一、故事激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吗?谁能上来讲一讲或者表演一下?播放视频: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看这个视频,想说点什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和兄弟姐妹友好相处,要尊敬哥哥姐姐,照顾爱护弟弟妹妹,这是我们从小就应该知道的道理。(板书课题:弟于长宜先知)二、诵读感悟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通假字“弟”的发音。(原文: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2.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1)诵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教师诵读原文。)(2)你想像老师一样有节奏和韵律地背诵出来吗?赶快试着自己读一读,背一背。(3)教师请学生背诵,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4)请学生跟老师一起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3.质疑释义,(1)在诵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学生汇报、提出疑问,体会原文的含义。(教师通过学生汇报,给予适时评价。)(3)教师出示课件,并逐字解释:“弟”同㈠悌”,是尊敬友爱的意思。“长”是指的兄长,泛指哥哥姐姐。这句话是讲,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而且,我们不但要尊敬哥哥姐姐,还要爱护弟弟妹妹。(4)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教师请2~3名同学说一说。)(5)全班学生齐诵原文和课本中的“古语今说”。三、绘本启智1.同学们,下面有一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兄弟之间相处的事情,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播放动画视频《许武教弟》。)问:看完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俗话说,长兄如父。当父亲不在的时候,最大的哥哥就要在家庭中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谁能结合《许武教弟》这个故事来谈谈许武都做了哪些事情?生:(教弟弟耕种和读书,给弟弟分家产等。)问:他为什么要辛苦地做这些事情呢?后来他获得了什么称呼?生:因(为他是哥哥,应该这样去做。他被推荐为孝廉。)问:在分家产的时候,他为什么要拿最好的,而让两个弟弟得到的又少又不好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再做汇报。(小组讨论。)学生汇报:可能是许武怕弟弟们有了太多的家产,而后就开始挥霍,不好好读书学习了。问:后来两个弟弟成长得怎样?生:(在品德、学问和产业上都有了成就,都成了孝廉等。)师:在弟弟们成为孝廉之后,许武的良苦用心得到大家的认可了吗?问:这个“悌”字我们刚才学了,谁能解释一下“孝悌”的意思呢?学生回答。问:许武得到了这样高的评价,你们谁能想象一下,以后他们兄弟之间会怎样呢?学生拓展回答。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下?四、知行合一1.在刚才的绘本故事阅读中,我们了解到哥哥应该怎样爱护和帮助弟弟。让我们看一着,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怎样做呢?2.下发学习包,小组讨论交流。3.小组选派发言人,汇报交流。五、拓展阅读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哥哥姐姐要爱护弟弟妹妹,那么弟弟妹妹应该怎样对待哥哥姐姐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拓展阅读”。出示: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学生齐读诗句,教师解释其含义。弟弟妹妹应该尊敬哥哥姐姐,兄弟姐妹之间如果能够和睦相处,父母就会非常开心,这也是对父母尽孝心的体现啊!你们谁能举几个和兄弟姐妹相处的例子呢?学生回答。是啊,只要你们和睦相处,父母就会很开心,否则父母会伤心的。六、行为演练刚才我们了解了那么多兄弟姐妹之间相处的道理,下面我们看一看,如果是亲戚家中的兄弟姐妹来家中做客,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小组讨论并汇报。七、星星点灯同学们都说得不错,那在平时大家能不能做到呢?请看“星星点灯”部分。你能做到的,就把灯涂上色,让它亮起来;做不到的,先别涂色,以后好好做,争取尽快把它点亮。学生涂色后,教师随机提问。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还可以做哪些事情呢?学生回答。八、情感升华今天,我们知道了如何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种尊敬:爱护带给身边每一个和你同龄的人,比如说同学、朋友、邻居等,让我们礼貌待人,爱护他人。10、为人子守家规活动目标:1.理解《礼记·曲礼上》中章句的含义,并充分认识到良好家规、家风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懂规矩、懂礼仪,学会在家中乃至学校遵守必要的规矩和礼仪。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制定自己的家规。活动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与教材相关的视频资料、文字材料。3.中国古代著名的家规、家训。学生准备:1.向老人或父母了解自己的家规。2.信纸或白纸。3.水彩笔或油画棒。活动过程:一、故事激趣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爸爸讲的一个故事》。记得当儿子四岁的时候,一家三口回老家过春节。吃饭的时候,我将一块鱼籽用筷子夹给了父亲,然后将另一块夹给了母亲,儿子端着碗在旁边眼巴巴地等着,却没能如愿,满脸的不解和失望,我只是装作没看见。在自己家里吃饭的时候,无疑这些东西都是他的了。事后给儿子讲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孩子听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第二年再次回老家过年,因为开饭的时间有点儿晚,家中几个一起玩的孩子都觉得饿了,看到饭桌上摆着做好的几道菜就想大快朵颐,此时儿子拦住他们说:“让爷爷先吃。”儿子边说边跑到爷爷的身边继续说:“爷爷你就先吃一口吧,我们都饿了,您先吃一口我们几个就可以吃了。”大人们听了都笑着称赞说:“这孩子真懂事!”我就是这样在生活中通过一件件小事将家规家训无形地渗透给孩子,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理解并遵守家规,成为一个敬老孝亲、爱国奋进的好学生的。2.问:听了故事,你想说点什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让老人先吃这一个很小的细节,引导到家规这个方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家规。)3.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懂得遵守家规,是~个孩子最基本应该做到的。(板书课题:为人子守家规)二、诵读感悟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原文: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2.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1)诵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教师诵读原文。)(2)你想像老师一样有节奏和韵律地背诵出来吗?赶快试着自己读一读,背一背。(3)教师请学生背诵,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4)请学生跟老师一起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3.质疑释义。(1)同学们,在诵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学生汇报、提出疑问,体会原文的含义。(教师通过学生汇报,给予适时的评价。)(3)教师出示课件,并逐字解释:夫:语气助词;告:告诉,告知;反:同“返”,返回;面:见面;常:固定的;业:学业。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子女,外出之前一定要当面告诉父母,回到家里也要当面告诉父母;出游一定要有目的地,学习一定要有固定的目标。(4)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教师请2~3名同学说一说。)(5)全班学生齐诵原文和课本中的“古语今说”。三、绘本启智1.同学们,下面有一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司马光的故事。大家知道司马光是谁吗?他做过的哪件事让你印象很深?生:司马光砸缸。他非常勇敢。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他长大了以后成了什么样的人,而且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播放动画视频《司马光教子》。)师:同学们,看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学生回答。2.师:相信现在大家对司马光又有了新的认识,他小时候很勇敢,是一个少年英雄。他长大后非常努力,成了宰相。大家知道宰相是什么官吗?学生回答。师:宰相权力非常大,那他平日是怎样做的呢?生: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自立。3.师:那由此可见,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应该是为官清廉,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这样才能去教肓孩子。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正因为他是这样的人,才会严格要求孩子,这就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啊。那司马光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生:告诉孩子要守规矩,要勤俭节约。4.师:司马光的教育有没有效果呢?5.师:你们认为司马光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学生拓展回答。6.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下。四、知行合一1.在刚才的绘本故事阅读中,我们了解到司马光是怎样教育孩子的,那作为小学生,应该遵守怎样的规矩呢?(下发学习包。)2.下发学习包,小组讨论交流。3.每个小组选派发言人,汇报交流。4.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小孩子在家中就要遵守各种规矩,那我们的父母要不要遵守家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拓展阅读”。五、拓展阅读师:原文中通过“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说明孩子在家必须守家规。其实,在中国古代还有许多描写守家规的名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安详恭敬,是教小儿第一法;公正严明,是做家长第一法。(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并谈自己的认识。)师:看来我们要遵守家规,要懂得尊敬父母和老人,父母也一定要做到公正严明。谁能来说一说你的父母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呢?学生回答。六、行为演练师:刚才我们了解到了那么多家规,下面就让我们来制定自己的家规,并要求父母和我们一起来做。小组讨论后学生自己来制定家规。(书上写不开的,写在信纸或空白纸上并进行美化。)学生汇报交流,相互之间进行补充。师:看来同学们制定的家规都很好,希望同学们能和爸爸妈妈一起来遵守。七、星星点灯下面来看“星星点灯”部分。你能做到的,就把灯涂上色;做不到的,先别涂色,以后好好做,争取尽快把它点亮。同学们,遵守家规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听父母的话,做遵家规、守礼仪的好孩子。11.忠言逆利于行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孔子家语》这部儒家经典。2.体会并背诵原文,初步接受儒家经典的熏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3.懂得接受别人的劝告,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能给自己提出意见的人都是为了自己好。4.鼓励学生学会搜集有关“忠言逆耳利于行”的资料,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整理。5.自己能做一个敢于给别人提出意见的人。活动准备:教师准备:1.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材料,多媒体课件。2.《孔子家语》简介。3.小组讨论资料包。学生准备:1.关于接受朋友批评改正错误的小故事。2.信纸或白纸,水彩笔或油画棒。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生过病吗?生病了要怎么做呢?生:要吃药或者打针,要好好休息。2.师:谁知道药的味道好不好?生:大多数的药比较苦,味道并不好。3.师:既然药这么苦,为什么我们还要吃呢?生:为了治病。4.师:是啊,药虽然苦,但为了治病,我们也必须要吃。而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一般会受到什么?生:批评、劝告。师:是的,这些批评和劝告,就是让我们能改正错误,变得更好,这些劝我们更好的话,我们称之为“忠言”。这些话虽然不好听,但是对我们的成长是有帮助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忠言逆利于行》。二、诵读感悟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1)教师示范,要求学生认真听。(原文: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渎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3)同桌互读,要求
本文标题:2传统文化-下-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17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