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臵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些精辟论断既是教育梦也是教师梦。它全面阐述了发展教育在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目的、发展教育在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大作用、发展教育在建成小康社会中的方针、发展教育在建成小康社会中的根本任务、发展教育在建成小康社会中的方法、发展教育在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关键环节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那么,针对报告回答的上述问题,我认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数量虽然是关键因素,教师素质高低却是决定因素,教师职业道德是根本保证。为此,对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我们应履行好如下职责。(一)、师德上要保持高度的纯洁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应把崇高师德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自尊自励、自警自省,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成为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们的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应该冷落、挖苦学生。即使学生成绩不好,或是行为失当,我们也要毫无保留地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当学生失意时,教师要及时安慰、劝解;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应宽容、大度;当学生徘徊时,教师宜点拨、指引;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一起分享、庆贺。(二)、情感上要爱校爱教爱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全社会公认的师德楷模水平的最高境界。具有这种楷模水平的教师们始终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事业,呕心沥血、乐此不疲。这教师以桃李满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忠于职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锐意改革、成绩卓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以他们做表率、以他们作榜样,对自己从事的职业,都要从情感上的给予接纳,甚至“迷恋”;对从事的教学活动要有一种剪不断的“情结”,把自己的情感世界与教育的兴衰、学校的兴衰、学生的成长联系在一起,为全镇教育之忧而忧,为全镇教育之乐而乐。要以校为家,从人类最为原始的情感出发,把学生当儿女、兄弟姐妹,这种情感是爱岗敬业最根本的动力源泉。这种情感是内在的,也是持久的,不会因教师职业待遇的高低、条件的优劣而轻易波动。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敬重自己的事业,并为之而自豪;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可能以恭敬之心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对学生、对事业严肃认真、专心致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三)、理念上要教书育人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教书育人作为己任,要创新教书育人理念,对职业的真心和爱心都要建立在知晓教育规律、完善教学方法和创新理念引领的前提下,否则就会盲目和没有方向。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标准不仅仅体现在学分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为此,我们的教学理念也要体现在既要培养学生具有符合社会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素质,又要开发学生个人潜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万事人为先。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做事,还要培养学生做人,要教会学生做事、做人应具备的良好品德和习惯。要具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师德水平。(四)、态度上要认真负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爱,也是一种“父爱或者母爱”,因此可以说师爱是教师魂中之魂。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享受教师的爱,是每个学生的需要,也是每个学生的权利。因此,我们对工作、对学生的态度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直接体现。古代著名思想家朱熹强调:“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不是物,特别又是未成年人,更容不得半点疏忽。教育的影响触及心灵,容不得丝毫大意。每一次教育过程中的任何轻率、差错和随意性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的职业态度必须自始至终贯穿“认真”二字,别无选择。在工作上要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决不敷衍了事;在行动上科学规范、遵规守纪、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教师没有个人行为,教师的言行举止也要进“笼子”,因为我们时刻在学生的视野之中,应随时注意完善自己的职业形象。(五)、观念上要终身学习作为一名教师,使命的特殊性要求更要勇于探索,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再学习,除了要掌握精湛的本专业知识,还有掌握跨学科的本领,要多方涉猎各种知识。时代的发展变化对我们的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学习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管理方法,而且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成为学校工作的行家里手;不仅应该研究把握新时期基础教育的新形势、新问题,而且应该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合作能力,始终保持昂扬锐气,坚持立足岗位、无私奉献;要学习文化、艺术、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成长为一个有较高素养、较高水平的教育工作者,使自己具有与时俱进、与学校的发展俱进、与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做事俱进的精神状态,以学校的发展为己任,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出发点,使自身的发展融入于学校的发展之中。总之,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体现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也是推进教育工作全面发展的基础。目前,我们镇正在推动和构建高效课堂,这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行动,是我们托起明天的太阳在追梦中圆梦的具体实践。老师们,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梦想,神奇而美丽。梦想,绚丽多姿,催人奋进。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经坎坷依然前行,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尽艰难信心不改。中国梦就是复兴梦。多少年来,无数中华儿女执着于此,为民族复兴上下求索。“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论说自己的“中国梦”时,引用的三句诗,他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国家有国家的梦,我们有我们的梦。德高身正,为人师表让桃李满天下便是我的梦想。我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在课堂之外教他们做人的道理;我要更新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手段,提高业务水平;我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育注入正能量,使教学常教常新。永远用心去培育学生,用爱去熔铸师魂,用心血点燃希望,用行动成就梦想。实现人民满意的教育梦,实现教育强区的岳麓梦,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每一个都是我的责任,每一个都要我去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岳麓梦”“中国梦”中去,胸怀理想、脚踏实地,用“教师梦”“中国梦”用我们的不懈努力来实现托起,“中国梦”。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生因实现梦想而伟大。老师们,让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发挥自己的勤奋和勇气,发挥自己的创意和决心,成就一个有梦想的人,成就一个有梦想的岳麓区,成就一个有梦想的民族和国家!谢谢大家!二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成就了孔子辉煌的教育事业,而且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强调以人为本和个性化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应悉心揣摩、潜心研究,重新认识因材施教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把因材施教原则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这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贯彻这一原则,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呢?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倾心关注学生,加强因材施教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的核心内容,因此,倾心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加强因材施教的针对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维护学生尊严,肯定学生价值,尊重学生差异,以乐观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每个人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要以公平民主的工作作风、友善慈爱的长者风范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亲疏有别,不厚此薄彼,确保每个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性。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学习方式、家庭背景、健康状况……既要把握群体特征,又要关注个体特点,既要了解学生昨天“在哪里”,又要预测学生明天“去哪里”以及“去的地方”是否与他们想的一致、是否对国家有用。要遵循教育规律,抓住教育契机,有的放矢,做好教育工作。对学有困难、处于弱势的学生,以保护自尊、鼓励自信为重点,多关心,常指导,让他们在自尊、乐观、自信的状态下投入学习。如,对视听不好的学生,安排合适的座位;对心理自卑的学生,多给予精神慰藉;对懒惰松懈、自制力差的学生,加大监控指导力度;对不善言谈的学生,送去鼓励的目光,安排一份班务工作;对作文能力差的学生,提供当面评改服务等等。对学有余力、处于强势的的学生,以拓展知识视野、创新学习方法、力求最大发展为重点,多引导、常激励,让他们在“我能行”的成就感中产生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紧迫感。如,引导他们读名著、诵经典、涉猎百科知识,体会知识海洋之大;鼓励他们学名人、立大志,历练人生本领,感悟“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谛;帮助他们借鉴先进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享受高效学习的成功和愉悦,不断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勤于反思,加强因材施教的有效性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大大增强因材施教的有效性。诚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言:“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寻根问底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富有鲜活生命力的学生,具体情境中实施因材施教,存在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互动,畅谈人生理想,交流解题心得,切磋学习方法,拉家常,叙乡情……从中捕捉相关信息,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勤反思、多研究、做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适应时代发展与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教学相长、不断进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借助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网络平台,汲取国内外专家的学术研究成果,从理论上再反思、再充实、再完善;观摩名师优质课,吸纳名师施教精华,在实践中再对比、再借鉴、再提高;勤于积累、善于思考、巧于应用,不断深化、升华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使教学活动活水涌动、常教常新。三、挖掘教材特点,增强因材施教的科学性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抓住特点,灵活处理,科学施教,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找准学生、教材、教法三者的结合点,使之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主动发展。或复习铺垫,使新知识成为一个容易从旧知识“进入”的“最近发展区”。如,要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就应从以前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导入,给学生一块垫脚石,降低了入门的高度。或情感激发,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状态下自我理解、自我感化,实现特定情感性最大的发展。如,学了《范进中举》,其中的人物形象对学生触动很大,教师就要趁势引导,让学生在美与丑的思想交锋中积淀品质,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或配乐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特定情境下感
本文标题: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2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