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2013专接本政治真题
河北省2013年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选拔考试《政治》试卷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说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填写在其他位置上无效!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每小题1分,共35分)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精神的关系问题答案是B。本题考查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主客观的问题,而备选答案A、D思维和意识、思维和精神都属于主观的问题,备选答案C物质河村都属于客观的问题。本题学生不应有错。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系统性答案是C。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的和科学性的统一,再实践性、革命性的、科学性中,实践性是最基本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关键所在。备选答案D和此问题不沾边,学生容易在此问题上错选备选答案A,因为老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种观点属于()。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答案是C。此题考查的是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备选答案首先被排除。因为在我国木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阶段,备选答案A被排除,因为是古文,自然排出辩证唯物主义。4.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B.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D.物质和运动有时可以分割答案是D。此题考查的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因为问的是“错误的是”,所以选D,因为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世界上木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故备选答案A强调不可分,B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C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都是正确的。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说明()。A.时间具有一维性B.时间具有二维性C.时间是绝对的D.时间具有三维性答案是A。此题考查的是时间的特点,一维性即不可逆性。时间从来都是一维的,不存在二维和三维,故排除备选答案B、D,而备选答案C虽然是正确的说法,但和题干不符,故不能选,但这是学生容易错选的。6.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社会劳动B.劳动工具C.人脑D.科学技术答案是A。此题考查的是意识的起源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备选答案B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尺度,备选答案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备选答案D,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此题学生容易错选备选答案B。7.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答案是C。此题考查的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备选答案A、D显然与此题无关,而备选答案B讲的是矛盾的同一性,故不能选。8.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A.矛盾双方相互渗透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矛盾双方相互斗争D.外力的作用答案是B,此题考查的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即内部矛盾内因。备选答案A说的是矛盾的同一性的表现,备选答案C说的是矛盾的斗争性,而外力或者外部矛盾不能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只是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故都不能选。学生容易错选备选答案答案A。9.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工作方法忽视了()。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答案是D。此题考查的是矛盾的特殊性的实际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备选答案A、B说的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备选答案B说的是矛盾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处不有。10.事物发展的本质是()。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事物内部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对立统一D.事物的螺旋式上升答案是A。此题考查的是发展的实质,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备选答案B是矛盾问题,备选答案C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备选答案D是否定之否定的表现形式,故不能选。11.“喜鹊叫喜,乌鸦报丧”。这一说法的错误在于()。A.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B.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C.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D.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案是A。此题考查的是联系的客观性问题,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能胡乱联系。而乌鸦叫丧,喜鹊报喜正是胡乱联系的表现。备选答案B联系的普遍性是木有独立存在的事物,备选答案C是认识的任务,而喜鹊叫喜之类不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备选答案D是矛盾特殊性的意义。1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一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问题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答案是B。此题考查的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内容,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质第一性出发,物质是根源。备选答案A唯心主义是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观点,不能选,备选答案C是世界怎么样问题,备选答案D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显然也不能选。13.感性认识的特点是()。A.间接性B.直接性C.抽象性D.相对性答案是B。此题考查的是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具体性。备选答案A、C是理性认识的特点,备选答案D既不是感性认识也不是理性认识的特点。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全面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绝对性答案是C。此题考查的是真理的相对性,不能穷尽是相对的意思。备选答案A是说的真理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备选答案B虽然是真理相对性的表现,但不符合本题,备选答案D真理的绝对性。15.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主要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决定实践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时间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答案是D。此题考查的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一方面,社会需要推进科学发展,社会需要可以理解为实践。备选答案A说的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虽然正确,但是不确切符合题意,备选答案B颠倒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备选答案C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一个方面,但此答案不符合题意。16.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自然环境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答案是D。此题考查的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备选答案A、B虽然也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但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备选答案C是地理环境的一部分。17.生产力的主导要素是()。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D.土地答案是C。此题考查的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的主导因素。备选答案A、B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但作为物的要素不起主导作用,备选答案土地不属于生产力的要素。学生容易把这个问题和生产力的物质尺度搞混,而选择备选答案B。18.国家的对内职能不包括()。A.组织国防,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B.组织、调节、干预经济生活,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C.调节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D.镇压被统治阶级的的反抗,对本阶级实行民主答案是A.此题考查的是国家的职能中的对内职能不包括的,学生容易看做包括的是,从而出错。答案A是对外职能所以是正确的选项,备选答案B、C、D是对内职能所以不能选。19.人的本质()。A.是人的生理属性B.是人的自然属性C.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是人的自我意识答案是C。此题考查的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在于自然属性而在于社会属性,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备选答案A、B讲的是人的自然属性,显然不合题意,备选答案D把自我意识看做人的本质更是错误的。20.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的是()。A.人不为己,天诛地灭B.毫不利己,专门利人C.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D.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答案是B。此题考查的是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的内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备选答案A显然是错误的,而备选答案C、D虽然不及A极端,但是不应是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21.2012年,中共十八大第一次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答案是D。此题为时政题。考点是: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其中科学发展观是第一次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22.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答案是B。此题是识记题。考点是: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5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路线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和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23.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答案是B。此题为识记题。考点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什么。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2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24.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发展B.改革C.稳定D.创新答案是A。此题为识记题。考点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124。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江泽民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其时间跨度为()。A.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B.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C.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D.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社会主义答案是C。此题为识记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141。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26.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B.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C.不断发展生产力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是A。此题为识记题。考点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169。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是本学科必考知识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
本文标题:2013专接本政治真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24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