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初中数学-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知识量较大,对学生能力要求也教高,除了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并能运用一些定义、定理,公式外,还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出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学生要学好数学。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数学发展至关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养成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对教育者来说,习惯是极为重要的本质现象之一,只有习惯能使教育者把某些原则灌输到受教育者的性格、神经系统以及他们的天性中。”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写到:“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以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的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好数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我结合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数学教学中如何养成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培养学生数学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学生学习新课的前奏。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听课的结果。通过对下一节课的预习,学生不仅能带着问题,抓着要点来听,而且还能使他们可以挤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听课的效率更高,收效更好。因此学习每一节数学知识时,要求学生预习必须做到:1,预习前教师要布置一定的预习提纲,预习提纲不在于多,而在于精。2,要妥善安排时间;3,要明确任务,预习的总任务是感知材料,初步理解新课内容;4,要看、思、做结合。用笔勾画出书中重要内容,动手做课后练习,遇可疑的问题要做好记录;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采用“提纲导向、抓住两点、知识迁移、记录疑点等方法。(1)提纲导向。课前给学生提供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自学,任务明确,目标清楚。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教材《整式的加减法》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提纲:a,整式的加减与有理数的加减有什么区别。B,整式加减法容易算错的地方是什么。C,整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又如:《等式的性质》一课我这样让学生预习a,等式的性质可以比做什么。B,等式性质的作用是什么。C,,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哪步。(2)抓住“两点”。在通读学生阅读教材并且对教材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自学,为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打下基础。(3)记录疑点。把预习中尚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带着问题听课,就可把课堂上的主要精力用在“刀刃”上。(4)知识迁移。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使相关的旧知识“升华”,用于解决新问题,从而实现知识迁移。二、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的习惯是学生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内容。而数学学科良好的课堂学习惯主要表现为:会分析、会质疑、会记录、会“探索”。(1)会分析会思考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数学各种定义、定理基础上,对于比较类似的概念加以类比、区分。如乘法分配率和去括号法则,通过区别,类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运用自如,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思考。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经常性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这些思维活动的模式,养成会思考的习惯。(2)会质疑发现和寻找思维上的困难、疑惑,并将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在课堂里向教师发问,这就是提问。“学者须要会疑”“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积极提问是学生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的重要学习习惯。学生积极提问,教师便能及时排除学生思维障碍,帮助学生学得知识。学生积极提问,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相互激励学习动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帮助学生会提问,使学生知道,只有清楚数学中的各种概念,才能发现问题。如在讲解《有理数加减法》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有理数加法像减法,而有理数减法像加法。通过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法则,同时促使学生更深一层理解了概念。对提问的学生要表扬,不管提怎样的问题,哪怕是相当幼稚和离奇的问题,因为这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结果,都要给予鼓励,使这种学习行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持续发生。要使学生习惯于积极提问,教师还要在课堂内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自由无束缚地进行思维,更广泛,更深刻地追求“是什么”“为什么”的答案。(3)会记录上课做记录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要求学生对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和学生本人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难。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做记录的过程是语言操作过程,也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做记录还能使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更高。如在讲解: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时我总结了一个公式|a-b|有位学生把它记录到了笔记本上。我就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这样便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用课内督促,课外检查的办法培养学生这一习惯。其中还需要教师经常性地讲评和个别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就能习以为常。(4)会“探索”这里的“探索”指是寻找规律,通过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出一般性结论,使知识达到条理化、系统化。这里,要求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除了解模仿性题组外,还通过探索性、变式性、综合性、发现性、发展性等题组进行猜想的练习,形成由“试算——归纳——猜想——论证”学习模式。还应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的教学,拓展学生的思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和运用“引出问题——形成猜想——演绎结论——知识运用”等科学思维方式,养成“探索”规律的科学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由甲地驶往乙地,3小时后遇雨速度改为每小时30千米,结果比原定时间晚了45分钟到达乙地,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探索、猜想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想。三、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解题格式到解题过程、从画图形到解图形,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3、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索的时机要靠教师来创造。例如,在《去括号》一节的教学中,我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气氛很好,学生积极性也很高。但结束这节课前的测验中却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去括号的方法不能掌握,并且在经过两节课的复习,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令我十分不解。后来,我找了几位差等生谈心,通过谈话才了解到他们只是听了老师的讲解当时是明白了可后来总是运用不太熟练。原来问题出在我没有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于是我又经过一节课的自主学习,结果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掌握了去括号的知识。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教不会的知识,怎么能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呢?原来自主探究学习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机器,他们带着问题探究方法,在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取知识。在学习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认知经验和规律,这比教师自认为理想的经验和方法要更直观、更实用,使得学生把知识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本文标题:初中数学-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3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