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精品课件-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2.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下思考北宋民族关系的特征.3.识图,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观察契丹的文字、货币图片,认识中原文化对他们文化的推动作用;分析材料理解辽、西夏与北宋议和的原因及影响。4.认识到在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进步。兴趣激发•李德明即位后,倾力向河西走廊发展,南击吐蕃,西攻回鹘,大大拓展党项羌族的生存空间,1019年,李德明选定怀远镇为都城,改名兴州。他对外仍向宋、辽称臣,对内则完全是帝王气派。•宋天圣十年(1038)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29]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并颁布秃发令。并派大军攻取吐蕃的瓜州、沙州、肃州三个战略要地。这样,元昊已拥有夏、银、绥、宥、静、灵、会、胜、甘、凉、瓜、沙、肃数州之地,即宁夏北部,甘肃小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宋宝元元年(1038)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宋廷上下极为愤怒,双方关系正式破裂。此后数年,元昊相继发动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并在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在河曲之战中击败携10万精锐御驾亲征的辽兴宗。此时,西夏总兵力约50万人。兴庆立国•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十一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谁?“大契丹”是哪一少数民族首领所建立的政权?•(2)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盟约?其中的“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十一万两”是宋辽议和中的哪一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这一盟约的评价。宋真宗耶律阿保机澶渊之盟岁币保持和平稳定,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自主预习(一)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民族北宋960年赵匡胤东京汉族辽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契丹族西夏1038年元昊兴庆党项族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二)民族大家庭契丹族党项族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契丹族的生活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二)民族大家庭qiongtian辽墓壁画《契丹人饮马图》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二)民族大家庭契丹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发源于中国辽河上游一带,契丹人过着逐水草往来迁徙的游牧生活。到唐朝时,契丹已经逐渐强大起来。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建立政权: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发展: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党项族(二)民族大家庭(1)起源: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2)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3)巩固政权: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契丹文字契丹货币西夏铜牌西夏货币(三)谁主沉浮赵匡胤“乱世造英雄”,下面三位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请你分别给他们上一个称号。请连连看吧!耶律阿保机元昊大夏国皇帝宋太祖辽太祖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四)指点江山12310世纪初960年11世纪前期下面三个年代分别是哪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呢?请填在图中的相应位置。312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开封上京临潢府兴庆府(东京)下面三个都城应该填在图中的什么位置呢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123(四)指点江山312汉族契丹族党项族下面三个民族分别建立了哪个政权呢?请填在图中的相应位置。312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123(四)指点江山(五)小试牛刀考考你学以致用的能力,你能运用刚刚我们所学的知识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吗?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民族都城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契丹族上京临潢府北宋960年赵匡胤汉族开封(东京)西夏11世纪前期元昊党项族兴庆府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1.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辽宋燕云十六州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2.从对辽用兵到“守内虚外”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宋太宗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守内虚外”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3.澶渊之战澶渊之战1.时间:2.交战双方3.交战地点:4.关键人物5.战争结果:请同学们做一个小小军事家,结合课文和下图,完成下面的战争报告吧!攻方:守方:宋真宗时辽北宋辽北宋澶州(古称澶渊)寇准宋真宗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4.澶渊之盟1.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2.思考:澶渊之盟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说明了什么?北宋政府在有利的形势下签订的。说明了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4.澶渊之盟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材料一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当时宋年收入1亿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材料三(战后几十年内)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白头发)之人,不识干戈。阅读下列材料试评价澶渊之盟。4.澶渊之盟评价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澶渊之盟”有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状态,双方开展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发展和统一。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合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战争连年的战争使西夏受到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界贸易兴旺(二)战争与和平(宋夏关系)阅读课文36页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3.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什么?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三)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有什么共同之处?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都曾与北宋发生战争,并使双方损失很大。2.后来都达成和约,北宋给它们岁币,双方贸易发展。3.都向北宋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政治制度。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边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对于民众生活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用兵澶渊之盟澶州大战1.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金辽北宋辽北宋西夏辽北宋西夏北宋辽西夏ABCD√2、北宋澶州之战的主战派宰相是A、李纲B、文天祥C、寇准D、赵普3、宋辽澶渊之盟在客观上起的重要作用是A、增强了契丹的实力B、延缓了北宋的灭亡C、消除了民族矛盾D、维持了长期和平CD4、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说明了①三个政权势均力敌②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③汉、契丹、党项族矛盾不可调和④中原政权和少数民族的战争不断,但交流发展并未停止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D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好吗?北宋(汉)960年赵匡胤开封辽(契丹)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西夏(党项)1038年元昊兴庆战战澶渊之盟澶渊之战和板书设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本文标题:(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精品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5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