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重庆码头文化1重庆码头文化赵以(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093924)[摘要]重庆不是没文化,是文化的理性思考不够。在现代社会,没有理性是行不通的。重庆应该有一个理性的定位,要把码头文化等原生态文化好好梳理一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关键词]重庆;码头;文化重庆是一个山城,但更是一个水城。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江河纵横交错于整个重庆市。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横穿巫山三个背斜,形成著名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嘉陵江自西北而来,三折入长江,有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即嘉陵江小三峡。整个重庆中心城区为长江、嘉陵江所环抱。有江便就有港口,有港口便就有码头。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千百年的风雨历程,重庆人塑造了属于自己的“码头文化”。一、码头文化的内涵和特征(一)码头文化的内涵什么是码头文化?这还要从码头说起。一般人在理解码头的时候,往往将其狭义地理解为水码头。其实,广义的码头有水码头和旱码头之分。只因我国的码头以水码头为主,所以我们常以渡口、港口等为码头。中国有商品流通以来,凡可以通航的内河流,都有大大小小的码头,大一点的,去的人多了;地方文化在参与码头活动的人的独特的生活中反映出来,就成为了码头文化。码头文化可以分为两种:一般来说指中下层围绕河岸货运为中心的一群人的文化,以“利”字当头;而以“义”字为口号的,带有浓厚的江湖气。形“义”实“利”的人往往成为赢家。这些人“五湖四海”,看似开放,其实很保守。常常限于一地一己、一时一事的当下利益,而难有更宽大的眼光。“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是典型的码头文化之一。它重视现实生重庆码头文化2活、重视消费,与传统中国文化的消费观全然不同,也忽视更高的精神追求。不重道德和观念性的东西,这些都是带有江湖文化的特点。码头文化的另一层来自列强租界码头,它的本质是靠枪炮强权实施的经济掠夺,也是“利”字当头。他们抢占码头、明夺暗抢的行为,他们的消费方式,也是码头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从另一角度讲,这是东西文化交汇时产生的必然结果。[1](二)码头文化的特征码头文化有何特征?这在不同地区有不同体现,但又存在共性。武汉就以长江黄金水道的中枢的区位优势创造出了“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人”的武汉特色的码头文化。重庆码头文化也有自己的特点。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码头文化有两个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一个是吸纳意识,另一个则是过客心态。吸纳意识,更多的体现为积极的层面。古今中外有很多这样的码头,因为得水利之便人来客往,各种信息、资源相互融汇,往往让它们有了吸收外来优势资源、优秀文化的先天条件,学习、吸纳也就成了码头城市惯有的风气。许多好的东西,能够很便利、很及时的为其所用。比如上海,一些国际上很时髦的东西、很优势的文化因素,能够比较快捷而便利地被她吸纳,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海派文化”内核。有人说与重庆的码头文化相对应的是成都的盆地意识。重庆是一个大码头,码头上人来人往,船把人和货物运来,又把人和货物运走,码头上确实热闹,但存不住东西,更存不住文化。文化需要积淀,只有盆地才容易把文化积淀下来。但令人遗憾的是,近现代以来,作为码头文化的拥有者,码头人却更多的滋长了其文化因素中的另一种特质:过客心态。因为是码头,因为是过客,很多不负责任的短期行为便随之滋生。对待外地来客,能蒙则蒙,能骗则骗,宰一把就得;面对利益,精打细算,只看眼前蝇头小利而置长远利益于不顾;即便是看着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也无所谓爱惜与否,不顾公共秩序、不讲公共卫生、破坏公共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到头来,不得不让人给戴上一顶“精明而不聪明”大帽子。不过现在这一特征正不断消亡,而吸纳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断增强。[2]二、重庆码头文化的历史回顾(一)重庆码头文化的起源关于重庆码头文化的起源,还要从重庆建城说起。重庆码头文化3在重庆渝中半岛上建城的历史可推至三国时期。《华阳国志》记载:“刘先主初以江夏费为太守,领江州都督。后都护李严更城大城,周回十六里;与穿城后山,自汶江通入巴江,使城为州,求以五郡置巴州。丞相诸葛亮不许。亮将北征,召严汉中,故穿城不逮。然造苍龙白虎门,别郡县,仓皆有城。”[3](P61)但形成后来九宫八卦十七门的定制却是在明初戴鼎筑城之时。重庆连接外界的古道有六条陆路、三条水路。陆路是正东路(去下川东和湖广)、正南路(到川南、云贵)、正西路(通成都)、正北路(可达陕西、甘肃)、东北路(到关中)、东南路(入贵州、湘西);水路(水驿路)则可向北溯嘉陵江而上至广元,向西溯长江而上转岷江至成都,向东顺长江而下入湖北。重庆老城长江、嘉陵江沿岸的码头汉晋时期便是联结汉沔和荆襄的水路要冲,明清时期又是沟通眉州、泸州、叙州、成都、保宁、夔州等70余个水驿的交通中心,它西达云贵,东至苏皖。[4](P227-285)重庆城虽然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但真正成为一个市,只有几百年的时间。而重庆能够真正成为市,也全靠码头。如果没有这些码头,也就没有今日的重庆。码头的兴起,推动了贸易的繁荣,贸易的繁荣,又促使码头文化出现。(二)重庆码头文化的演变1.码头兴帮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水深浪平,乃天然良港。有港口就有码头,重庆的码头也就特别多。那时,仅仅是临江门,从上往下数,就有大码头、煤码头、粪码头、石灰码头、砖码头等。除了开九门闭八门外,当时尚不属于重庆城的黄花园、大溪沟、牛角沱、菜园坝、黄沙溪以及江北、南岸也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码头。当年,重庆码头是相当得热闹。江边停满各种各样的船舶,真是樯桅如林、船篷相连,挤得密密匝匝,甚至里三层外三层的,把江河都塞满了。岸边是各种各样的街市,真是店铺相依、人来人往,把那青石板小路磨得光润发亮,日日都是赶场天,天天都是庙会节。天还未亮,码头上就油灯闪闪,炊烟缭缭,卖早食的就开始呐喊叫卖。到深夜了,那小街上的酒馆、茶馆、烟馆、妓馆还灯影闪烁,招徕着南来北往的行人,久久平息不下来。码头就像重庆城的嘴,不停地吞吐着,重庆城也就在这样的吞吐中发展起来。重庆码头文化42.文化帮会色彩袍哥可能是典型的码头文化的产物。加入袍哥叫海,袍哥们外出叫跑码头,而到了一个地方就要拜码头,袍哥里的头领叫做舵把子,霸占一个地方叫做操码头……其码头色彩相当浓厚。重庆的袍哥势力相当强大,连手握兵权的军阀们都要让袍哥三分。刘湘在重庆时,就曾海过袍哥。其手下的师长团长几乎都是袍哥的人。范绍增(范哈儿)年轻时就是袍哥大爷,其辈分(袍哥的等级称为辈分)相当高。重庆的袍哥组织是晚清时候发展起来的,在四川的保路运动以及后来的辛亥革命中曾起到过相当大的作用。那时,谁想在码头上混,哪怕是想在码头上凭劳力找饭吃,当搬运夫,当扯船子(纤夫),都只有加入袍哥才有可能。否则,你就不能挨轮次搬运,就没有人敢雇用你,你即使有点钱要做小生意也可能要被袍哥们砸了店子掀了摊子。因此,在重庆城码头上生活的人,穷也好富也好,大多是袍哥成员。而要加入袍哥,一要有人介绍,二要花钱,加入之后还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为大爷们无偿提供服务,随时听命于被召唤。穷人加入袍哥,是相当沉重的负担。3.影响巫术色彩重庆远离中原,也远离中华文化的中心,受正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少,巫术文化也就相应盛行。另一方面,重庆历史上曾经居住过多种少数民族,巴人、僚人、氐人等都曾长期居住,至今还有大量的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的巫术文化对重庆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就不可忽视。川江水急滩险,行船时有危险。且不说三峡险滩,就是重庆城边,也经常打烂船。临江门河边原有一四四方方的大碛石,叫豆腐石,就不知有多少木船撞到上面而粉身碎骨。于是,当地的船夫就借助于巫的力量来祈求平安。后来,巫术中的一些音乐、舞蹈、图画之类的带有艺术性质的东西留了下来,对重庆文化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土家人的摆手舞就带有巫术舞蹈的成分,是对巫术舞蹈的继承和发展。4.旧时码头穷人重庆开埠,得益于长江、嘉陵江交汇此处,历经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及水码头建设,以其得天独厚的水运资源渐成大西南水运重镇。1890年,重庆因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而被迫开埠,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重庆码头文化5规定将重庆开放为通商口岸,川江上游的物流人流更加繁忙,大量沿江来往的各种货物在此集散,也正是其十分发达的水运条件促进了重庆的不断繁荣,推动了城市建设事业的急剧发展,同时,也因其水运货物在此集散,需要大量的搬运劳工。解放前的历朝历代,许多灾民为求温饱,养家糊口,从四面八方涌到山城闯码头,凭一身劳力肩挑背磨将堆积如山的货物搬运进城,疏散各地。这些人以挣苦力求生存,如蚂蚁搬家一般将雇主的货物顺着一级级陡立的石阶搬运上山。与重庆城内商业街市的繁华相比,城外的码头却相当贫困相当破败。码头上也有有钱人,例如商人、把头之类,但极少,大多数都是穷人。码头穷人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船工纤夫,二是搬运夫,三是其他贫民。船工纤夫是码头上的流动人口,居无定所,常年行走于与重庆通航的大小码头。即使在重庆建立了一个家,也很少住在家中。木船缺乏动力,下水可搭流水。如果水流太缓,或者要赶时间,也要人划桨。船老板(不一定是真正的老板)掌舵,满船人(往往是一家人)一齐动员,喊着号子,那桨一起动,才能将船划走。若遇激流,若要闯滩,若欲靠岸,牙齿也要咬紧,脚杆也要蹬直,吃奶的力气也要拿出来才行。船老板吃的什么菜——咸菜!这样节奏的号子喊得震天动地。旧时重庆城的搬运夫是相当庞大的一个群体,包括码头的货物搬运、肩舆行的轿夫、挑水夫、建筑工人等等。例如挑水夫,估计就有近万人之多。旧重庆自来水供应不足,要靠挑水夫从河边往城里挑水。那时,小什字一带的人吃水用水都要从千厮门河边挑上来。有一幅历史照片,是成群结队的挑水夫在朝天门码头上挑水。那场面令人震惊。笔者父亲也干过挑水的职业,是从临江门河边挑到新生市场(现解放碑附近),180斤一挑水,挑一次的力钱可以买到一个烧饼。抗战时,徐悲鸿来到重庆,为挑水夫的苦难和精神所感动,还专门画了一幅国画,并题诗:忍看巴人惯挑担,涉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将血汗熬。5.现状今非昔比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重庆的码头就开始衰落。如今,除朝天门码头还在利用外,其他码头早已名不副实。随着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旧日的码头街市的遗址也难以寻觅了。不过,重庆毕竟有这么多通航的江河,不加以充分利用也太可惜了。况且,三峡工程修建起来后,将为重庆的航运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事实上,在旧码头破败的同时,重庆已经建起了一大批先进的现代化的码重庆码头文化6头(港区),并且还将建设更多的诸如寸滩集装箱码头之类的现代化码头。如今,在九龙坡那样的码头上,你看不到人挑肩扛,你听不见下力人的号子。那才是大吊车好气派,成吨的钢材轻轻一抓就起来。码头上,集装箱堆集如山,龙门吊驶来驶去,绞车卷扬机传送带输进输出……按规划,三峡工程全部完工后,万吨级船队能够直驶重庆,重庆的码头将更为繁荣。[5]三、对重庆码头文化的反思(一)重庆码头文化精华的发扬如果有人问重庆码头文化的精华是什么,我可以这样回答,重庆码头文化的精华就是开放、包容和与时俱进。开放和包容,这从重庆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和重庆人耿直、豪爽的性格可窥见一斑。耿直、豪爽是重庆人最大的特点。重庆人承继了这种耿直和豪气:说话,快口快语;做事,干净利落;喝酒,也没有那么多推辞,直接下肚。尤其是在餐馆:幺妹,来几个……!一声吆喝,那种语调,那种豪气,呵呵,比之东北汉子也不为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豪气已经全然可以体现在重庆的女子身上:看餐馆招呼客人的,大声吆喝的几乎都是女当家。而且在笔者上篇中也提到,重庆美女身上集聚了多项优点,唯一让人感觉“不爽”的就是“说话嗓门大”,爽直的让你很难从她身上找到女性的娇柔,与她们的交往,“哥们”的感觉远远多于“姐妹”的情意。[6]重庆火锅广纳各行精华因素的包容,或许同样来自码头文化中的开放和包容意识。重庆火锅与餐饮策划专家刘可就认为,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重庆火锅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正进入了大反思时代和大调整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大突破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重庆火锅也在不断与海洋文化、海港文化对话,在不断
本文标题:重庆码头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65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