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新时代社区家庭教育系列讲座--之讲家训、传美德、树家风-宣讲
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果雪儿国学教育研究院新时代社区家庭教育系列讲座讲家训,传美德,树家风家风,又叫门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规,又叫家法,指在一个家庭中所订立的对全体成员都具有约束力的不成文规矩。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教,指家庭中的礼法或家长对子弟进行的关于道德、礼节的教育。如何树家风、传家风?•一门三贤•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冉氏族普》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范仲淹家族•范正平字子夷,忠宣公子也。勤苦学问,操履甚于贫儒。与外氏子弟课于觉林寺,去城二十里。忠宣当国时,以败扇障日,徒步往来,人往往不知为忠宣公之子。•范仲淹曾家训百字铭,作为范氏传家之宝•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词客是:苏洵、苏轼、苏辙•四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据说,美国康乃狄克州有个叫嘉纳塞·爱得华的人,由于他所建立的讲究道德注重修养的家风,使得他的家族在长达两百年的时间里,八代人中没有一个被关、被捕、被判刑的。而同一时期,在纽约州的马克思·朱安家族,由于家风败坏,一百年时间里的八代人中,竟有300多人成了乞丐,400多人酗酒灭亡,63人被判徒刑,7人被判死刑。可见家风和家规具有一定的承传性,它有时甚至要影响几代人。所以,要想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可不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家风和家规。家风与名人北宋司马光: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晚清重臣曾国藩:勤奋、俭朴、求学、务实吉鸿昌:做官不许发财毛泽东:不经商、不赚钱。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刘少奇:做自立、诚实、孝敬和正直的人邓小平:守法,低调……家风的精髓是什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妈妈,我爱您爸爸,我爱您诵经典: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522字,“治家之经”,清初朱柏庐(1617~1688)所著。其父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86发善心一、坐对位置。二、不能将筷子插在盛着米饭的碗里三、长辈先动筷,孩子后动筷四、吃完米饭后,碗里要一干二净五、吃米饭不够时不能说“要饭”或“再要一碗”六、吃饭时不能吧唧嘴,喝汤时不能出声音七、不许用筷子敲打饭碗八、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打闹八、吃饭时不能随便换座位九、不能端着碗到处跑十、菜要夹自己跟前的,不能夹别人跟前的十一、夹菜要夹面儿上的不能抄底。十二、一盘菜不能连着夹三口十三、茶七,饭八,酒满;酒满敬人,茶满送人十四、拿起桌上茶壶倒水,倒完,壶嘴不能对着别人十五、吃饭不能翘二郎腿十六、说吉利话老北京饭桌上的规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十笑歌》•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万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七笑人缘好,八笑健康到。•九笑无价宝,十笑寿命高。•天天开口笑,胜服长生药。•大家一起笑,哈哈哈!哈哈哈!谢谢邓卫东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果雪儿国学教育教学研究院
本文标题:新时代社区家庭教育系列讲座--之讲家训、传美德、树家风-宣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90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