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现代企业管理》教案(1)
1《现代企业管理》教案罗红邝先慧第一篇企业与企业管理第一章企业与企业组织第一节、企业的历史回顾一、企业的含义有几种观点:美国《现代经济词典》把企业定义为:设在一定地点、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雇员的工厂、商店或办事机构。台湾学者认为:企业是集合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在创造利润的动机和承担风险的准备下,对某种事业作出有计划、有组织、讲求效率的经营《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将企业定义为:从事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赢利,进行自主经营,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企业是一个在负责贯彻和约的企业家管理下的层级组织,是“若干个人之间的一组契约关系的联系点。”这里的一组契约是在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产品消费者和物质投入的供应商相互之间建立起来的。它主要强调企业是一个人的组织,是从人与人之间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可见企业的要素:1.企业要拥有各种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劳动2.从事社会水平的生产、经营流通等经济活动3.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资格4.企业要以赢利为目的:获取利润5.企业的含义从事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赢利,进行自主经营,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二、企业的产生从两个角度:一是从企业产生的历史渊源来看,二是从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来看(一)首先是从企业产生的历史渊源来看是历史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劳动分工的结果2产生的时间:资本主义社会1.企业的发展史第一阶段:个体手工业——企业产生之前的生产组织形式特点:没有分工协作,其劳动成果也是为了自用或用于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而不是为了盈利第二阶段:企业的萌芽:手工作坊特点:有初步的分工协作;生产的目的是把产品拿到市场卖,而非用于自己消费第三阶段:商人雇主制——一种短暂的过度形态是以商业资本为中心的组织形式,最初由商人为手工作坊提供原料,让其加工成产品,商人再收购销售,这样就形成了以商号为中心的与许多小手工业作坊结合形成一种松散的生产联合体第四阶段:手工业工场——真正的业主企业的出现特点:资本所有者雇佣许多工人,使用一定的生产手段,共同分工协作,从事生产劳动,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手工业工场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的产生(二)从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来看企业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作为替代市场的一种更低交易费用的资源配置方式。产权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科斯在1937年:《厂商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了交易费用。认为:企业的显著标志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价格机制和企业都是为了调节生产过程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产生的两种手段。在企业外是市场的价格机制决定对要素的使用;企业内要素的使用和效率的发挥是通过管理者的行政命令来实现1.什么是交易费用从狭义讲:指一项交易所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从广义看:指协议谈判与履行协议所需的各种资源的使用,包括制定谈判所需的信息的成本、谈判所需花费的时间及防止谈判各方欺骗行为的成本。即一是发现价格,获得精确的市场信息的成本;二是在市场交易中,交易人之间谈判、讨价还价和履行合同的成本。交易费用存在的条件:是以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为前提条件3问题:用交易费用来分析企业的规模当交易费用很小或不存在时,企业没有产生当交易费用大时,为了减少费用,产生了企业当企业这种内部组织方式大于交易费用时,就缩小规模所以从交易费用的角度看,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生产分工的方法:一种是内部管理,一种是协议买卖,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费用,前者是组织费用,后者是交易费用,企业的出现正是因为企业的组织费用低于市场的交易费用。所以企业是为了减少交易费用而把市场交易内部化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是对市场机制的一种替代,但又不是完全替代,因此,企业和市场都是为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存在的两种制度形式2、企业的产生为什么会降低交易费用产权经济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张五常提出了和约理论企业的产生能降低交易费用,是因为企业本身也是一种和约什么是和约,我们首先要了解产权(1)产权它是财产权的简称,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理性一起构成经济学的基础产权是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所有权是从法律意义上讲,是从最终归属上说产权则从经济上反映了所有权关系的主体对客体拥有的一系列的权利2、在商品经济初期,二者是同一的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二者出现了分离和约:是一些确定的约束产权转让双方行为的条件,这些约束条件是在界定的产权关系下,对产权转让过程中人们之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的界定,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的界定。和约是一种普遍采用的进行资产转让的形式。企业能降低交易费用是在于企业自身是一种和约,一种由产品的生产者和企业创造者共同选择的,可以降低交易费用的和约形式第二节、企业制度的演变一、企业制度(一)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则4企业制度是指国家特定法律和条件所规范和约束企业内外关系的行为准则企业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构成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有:一是企业的产权制度,二是是企业的组织制度,三是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制度从法律的角度看:企业制度是企业经济形态的法律范畴,通常指以下形式个体企业特点:自己出资,自己经营长处:缺点:无限的责任,有限的规模合伙企业:特点长处缺点:产权转让困难,承担无限责任等合伙经营的合同内容包括:1、企业所得利润和所负亏损的分配办法2、合伙人各自的责任,包括各自的出资额、承担的责任和各自的业务3、老合伙人的退出和新合伙人的加入办法4、企业倒闭,资产的分配办法。及合同未规定事宜出现争端的解决办法(通过仲裁等)合作制企业:特点长处缺点:无限责任公司特点长处缺点:有限责任公司:特点长处5缺点:股份有限公司:特点长处缺点:现代企业主要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二、现代企业制度(一)现代企业钱德勒:由一组支薪的高、中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可以恰当的称为现代企业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标志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二)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规范和完善的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股份有限公司为重点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一种新型的企业制度。其核心就是公司制,其重点是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特征:产权特征在公司制企业中,企业的财产权属于投资者,企业拥有一切出资者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出资者拥有股权,以股东的身份依法可以享有权利,但不能对属于自己的部分资产进行直接的支配。只能用股东的权利影响企业的行为。2保值增值特征企业以其全部的法人资产依法经营,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殖的责任责任特征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所有者的责任: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权益:资产受益权公司的重大决策权选择经营者的权利效益特征6企业以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没有效益的企业应淘汰制度特征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合理规范的组织制度。包括公司内部领导体制,机构的设置、工作效率,关系层次等二是建立先进科学的管理制度三、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现代企业的法人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要的任务就是完善企业的法人制度。企业进入市场能够成为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的法人制度,应做好以下工作:(1)确定企业的法人财产。它包括债务在内的全部实有财产。但由于在企业破产时,债务必须优先偿还,所以,债务不是法人财产的本质,企业的法人财产是所有出资者财产在企业的总和确定企业的法人财产,国有企业就应当清产核资,即对现有财产进行清理和资产评估。对有形和无形资产都要实事求是评估。在产权转让中,要采用竟价(拍卖)的原则。(2)需要理顺产权关系: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的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应注意几个问题:A:谁是国有资产的代表最难的问题是国有资产人格化:即明确国有资产的代表者怎样才能代表国有资产B:如何确保股东的权益和经营者的权力如何确保股东的权益和经营者的权力,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状况下,关键是要建立由股东聘用的支薪人员组成的企业高级管理队伍。经营者的素质、能力和责任心,直接决定股东的利益能否实现和实现的程度。对国企的经营者的选择标准、方法等应与传统的干部人事相区别。C:如何实施经营者对企业法人财产的资产经营责任制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现代企业的精髓。经营者要对企业的法人财产实现保值、增殖,如何确保呢?关键是必须通过契约关系明确出资者与经营者的各自责权。董事会只决定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发展方向,决定企业的经营者和获取收益的权力。7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交给经营者。所以,董事长与总经理合二为一是不规范的(3)改变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由实物管理变为价值形态的管理(4)建立真正的有限责任对国有资产进行清产核资2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A:科学合理的设置机构B:建立现代企业的用工制度双方是平等自愿的原则C建立现代企业的工资制度D建立现代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3现代企业的组织制度与领导制度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三者组成的组织结构。它明确划分相互之间的权利、权力、责任、利益,形成相互制约、制衡的关系,以利于公司的高效、灵活的运作,即保证经营人员放手经营,又不至于失去股东对经理人员的最终控制。(1)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组成与功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和监事会三个部分组成决策结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监视会由股东大会产生,对董事会及其经理人员工作进行监督的机构所有者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委托代理关系如何使代理人尽职尽责的履行对委托人的义务,为委托人谋利,这一问题是法人治理结构是否有效的核心问题。(2)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人A委托主体的确定性若委托主体不明确,作为委托人的职责界限不清,必然硬性对代理人的选择和对代理人的监督,进而影响法人治理结构的运作和效率B委托人的行为能力8委托人的行为能力弱,则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就会减少一个能力强的投资者,对公司的运作,董事、监事和经理行为的监督及公司的长远投资与利润分配等都会作出理性的选择。同时,还能有效的运用法律工具维护自己的利益。C委托人的结构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委托人数量的多寡,二是委托人的属性,是单个人还是机构投资者。一般说,委托人的数量与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呈负相关。委托人数量不多,则委托人与公司之间的利害关系明显,对公司发展的有关问题则更为关心,对代理人的约束和监督则更有力机构投资者具有较为集中的股权和专家理财的优势,可以形成足以影响和制约代理人行为的力量和压力,并通过专门的财务控制手段,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监控,则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就会增加。委托代理人中的代理人代理人:董事),经理和监事或股东大会与董事之间是信任托管关系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A代理人的基本素质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卓越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B代理人勤勉尽责的度量C代理人的行为动机更高的货币收益(工资,奖金、股票收入)、舒适的办公条件,豪华的业务旅行,听话的雇员和晋升等。或是追求其他的东西D代理人的层次与结构在股份公司中,通常有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即股东与董事、监事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董事与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其中董事既处在代理人的位置,又具有委托人的身份,因而董事会的组成对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有重要的作用。——股东董事与非股东董事非股东董事:公司经理人员、部分社会专家以及其某一方面的专长而进入董事会9——内部董事与外部董事为避免董事与经理合谋规避委托人监管的问题,基于改进董事会的构成和增强董事会监督指导功能,引进商业、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专家以及我国独立董事行权情况:33.3%的独立董事表示,在董事会表决时从未投过弃权票或反对票35%的独立董事表示,从未发表过与上市公司大股东或高管有分歧的独立意见15%的独立董事表示,所在上市公司存在拒绝、阻碍、隐瞒或者干预自己行权行为的情况35%的独立董事表示,并没能享有与其他董事同等的知情权,
本文标题:《现代企业管理》教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6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