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3第三章-创新的采用与扩散
LOGO第三章创新的采用与扩散本章学习要点扩散曲线与扩散过程创新的采用过程采用者的分类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第一节农业创新的采用创新是一种被某个特定的采用个体或群体主观上视为新的东西。它可以是新的技术、产品或设备,也可以是新的方法或思想。是指将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当中,为当事人带来利润,通俗的讲,只要有助于解决问题,与推广对象生产与生活有关的各种实用技术、知识、与信息都可以理解为创新。一、创新的概念农业创新:应用于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的统称。创新的五种存在形式1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新技术或新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5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用阶段采用阶段二、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是一个过程,是指农民群众从获得农业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农业推广学家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分析得知,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如下五个阶段。1.认识阶段也称为感知阶段。农民从各种途径获得信息,与本身的生产发展和生活需要相联系,从总体上初步了解某项创新。2.兴趣阶段农民对此项创新的方法和效果,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开始出现学习行为;并初步考虑采用的规模、投资的程度及承受风险的能力,初步做出是否试用的打算。3.评价阶段农民根据以往资料对该项创新的各种效果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农民在邻居、朋友或推广人员的协助下进行评价,得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4.试用阶段也称为尝试阶段。农民为了减少投资风险,防止盲目应用,估计效益高低等。在正式采用之前要先进行小规模的采用即试用,为今后大规模采用做准备。5.采用阶段也称为接受阶段。通过试用、评价得出是否采用的决策,如果该项创新较为理想,农民便根据自己的财力、物力等状况,决定采用的规模,正式实施创新。三、创新采用者分类及其分布规律不同的农民对同一项创新,开始采用的时间是有先有后的。这是农业推广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研究了美国农民采用玉米杂交种时间与采用者人数的关系以后,罗杰斯得出了:钟型曲线S型曲线E.M.RogersEverettM,Rogers(1902年出生)新墨西哥大学新闻与传播教授、系主任曾任国际传播协会会长。EverettM,Rogers先后任教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麦西根州立大学麦西根大学史丹福大学南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州立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德国拜魯特大学新家坡南洋科技大学EverettM,Rogers先后完成的传播学著作1.《创新的扩散》2.《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3.《传播网络:趋向一种新的研究范式》4.《经验的传播学派和批判的传播学派》5.《传播技术:社会中的新媒介》6.《议程设置研究:它在哪里,它往何处去?》7.《90年代的艾滋病:一个公众问题的议程设置》8.《早期大众传播研究》9.《回溯与前瞻:百年传播学》10.《从布莱尔到施拉姆的传播学和新闻学:一种沉积》11.《传播学中的信息论的历史》12.《议程设置研究分析》13.《传播学史》创新采用者分类罗杰斯研究了农民采用玉米杂交种这项创新过程中,开始采用的时间与采用者人数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的关系曲线呈常态分布曲线,他同时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了不同采用时期采用者人数的比例,并且按照采用时间的先后,把不同时间的采用者划分为5种类型,即:“创新先驱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创新采用者分布规律16%,基础68%,关键钟型曲线:在一定时间内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百分比。S曲线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人员占全体人员的百分比。1.创新者又称先驱者,指首先采用某项创新的少数农民,他们冒着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走在发展生产的前列。一般是较年轻、受过较好教育、见多识广,思维敏捷,特别想尝试新的东西的农民,有强烈的改革愿望。如专业户、科技户、回乡知识青年等。指那些紧跟创新者之后不久就采用新技术的农民。一般是有名望、地位的农民。2.早期采用者3.早期多数指那些关注着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的相当多数的农民,他们没有经过太多的时间,也采用了这项创新。一开始不理解创新,反应不够敏捷的,深思熟虑,实用主义的人。4.晚期多数指那些遇事过于小心谨慎,看到邻近农民的多数已经采用创新,他们也一起加入创新采用行列。是一类抱怀疑态度的人。过于稳健,有经验、遇事要经过反复试验的农民属于这一类。5.落后者指直到最后才采用创新的少数农民。一般是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低、经济条件差的农民。见识不广,信息来源少,不太亲自试验,随大流。不同采用者在采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差异案例:日本某地农民采用番茄杂交种的过程案例:美国某地农民采用玉米杂交种过程案例一:日本某地农民采用番茄杂交种的过程图不同采用者采用过程中各阶段的时间差异从试行到采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从认识到试行的时间越来越长从认识到采用的时间越来越长案例二:美国某地农民采用玉米杂交种过程年度19341935193619371938193919401941采用人数19342029426795100100100161935184475100100100100211936204162.5100100100361937195510010010061193825791001004619393091.510036194069.5100141941543表美国某地农民采用玉米杂交种开始年度及面积百分比先驱者2年5年创新先驱者与早期采用者从试行到全部采用,要花比其他采用者比较长的时间,而后期采用者虽然起步较晚,但从试种到全部采用仅需很短的时间。出现这种现象可能原因: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接受新事物很快,但他们需花费相当场的时间进行一系列试验、评价工作,同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也会成为大面积采纳的阻力。随着试种的农民都取得了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给后来者一种吸引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采纳创新(早期多数和后期多数)。落后者对新事物接受太慢,既不亲自试验,又不轻易相信别人,只是在大多数人采用后才随大流采用,这时,生产上的一些客观条件相应得到解决,杂交种很快普及。第二节农业创新的扩散创新扩散的概念是指一项创新由最初采用者或采用地区向外扩散,扩散到更多的采用者采用地区,使创新得以普及应用的过程。创新的扩散是农业推广的一个中心问题。198319952003罗杰斯中央编印出版社2002-06-01一、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是指在一个农业社会系统内(或叫社区,如一个村、一个乡)人与人之间创新采用行为的扩散,即由个别少数人的采用,发展到多数人的广泛采用过程。创新扩散的进程,是对采用创新成果的驱动力和阻碍力相互较量的结果。创新在农民群体中的扩散过程农民群体的心理、行为的变化的过程“驱动力”“阻碍力”当驱动力≧阻力时,创新就会扩散开来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强烈要求传统观念的舆论压力、旁观者的冷嘲热讽、失败的危机典型的创新扩散过程具有明显的规律可循,一般要经历4个阶段:突破阶段关键阶段跟随阶段从众阶段单位时间内采用者的绝对数量时间(一)突破阶段一项创新从开始推广到个别少数农民(创新者)接受采用的阶段。此阶段不知道是否能取得理想结果,创新者要承担特别的风险。由创新先驱者对创新技术的渴求,克服来自社会中的各种阻力,首先使用、试验创新技术,取得突破。是创新扩散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二)关键阶段创新成果由先驱者向早期采用者进行扩散的过程。是创新成果能否进一步扩散的关键。特点:人们都在等待创新的试用结果,如能取得良好的效益,就能获得更多的认可。当有10%~20%的采纳者采纳了创新之后,扩散过程便不需要推广机构的支持,也不需要任何发展措施,可以自我维持了。(三)跟随阶段自我推动阶段主要是早期多数采用者认为有利可图,因此主动积极的采用。当少数农民成功地证实了创新的吸引力后,更多的人随之加入,从而将新的动力机制带进了创新采纳过程。扩散过程获得了本身继续的动力。(四)从众阶段浪锋减退阶段后期多数和落后者在前面广大人群的影响下,随波逐流的采用。创新已经成为规范,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被广泛普及使用。二、扩散理论及其应用S型扩散曲线前期少有人采用,中期多数人采用,后期由于新的创新成果出现,采用的人减少,呈现前期慢,中期块,后期又慢的特点,呈S形扩散。创新采用者分布规律创新扩散规律在农业推广学中,S型扩散曲线所揭示的规律称为“S扩散理论”。郝建平等(1989)归纳并系统提出了S扩散理论所包含的农业创新扩散的阶段性规律、时效性规律及交替性规律。这些规律对指导农业推广工作有较大的作用。1、阶段性规律及其应用投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示范成功推广面积增加出现衰退现象创新引进推广面积下降试验示范期发展期推广期交替期根据扩散曲线中不同时间扩散速率的特征性变化,可把其分为4个不同时期,即:①投入阶段→试验示范期:创新成果推广的基础,重点是做好试验、示范,为创新成果推广大好基础。②发展阶段→发展期:推广速度在此期,重点抓速度。③成熟阶段→推广期:效益获得期,重点抓效益。④衰退阶段→交替期:技术更新在此期,重点抓更新。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注意培养科技示范户,可以带动早期多数和后期多数群体。一般不考虑落后者,因为他们开始采用时,这项创新可能面临淘汰。阶段性规律及其应用2、时效性规律及其应用S理论表明:一项创新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因为创新进入衰退期是必然的,只不过早晚而已,人们无法阻止它的最终衰退,但是可以设法延缓其衰退的速度。造成农业创新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各种“磨损”所致。主要有:①无形磨损。创新不及时推广使用就会被新的创新项目取而代之从而过期失效。②有形磨损。创新成果本身的优良特性由于使用年限的增加而逐渐丧失,从而失去了推广价值,如优良品种的混杂退化,种性退化或抗病性的丧失等均为有形磨损。③政策性磨损。指国家农业政策、法规法令及农业经济计划的变化与调整所造成的农业创新的早衰。④价格磨损。指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农产品比较效益下降而造成的创新的磨损。⑤人为磨损。指由于推广方法不当所造成的磨损。项创新的应用时间不是无限的,具有过期失效和过时作废的特点。因此,创新出台后,必须尽早组织试验,果断决策,进入示范;加快发展期速度,使其尽快从早期试验阶段进入成熟期,让其在“青壮年”时期充分发挥效益;要尽可能延长成熟期,延缓衰退,特别要防止过早衰退。时效性规律及其应用3、交替性规律及其应用一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寿命有限,不可能长盛不衰,而新的研究成果又在不断涌现,这就形成了新旧创新的不断交替现象。时间ABC农业创新更新交替示意图采用数量或效益根据交替性规律,推广工作者要不断推陈出新,就是说在一项创新尚未出现衰退的迹象时,就应该不失时机地、积极地引进、开发和储备新的项目,保证创新交替的连续和发展;也要选择适当的交替点,既要使前一项创新充分发挥其效益(不早衰),又要使后一项创新及时进入大面积应用阶段应该具有忧患意识。交替性规律及其应用第三节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一、经营条件的影响经营规模与采用创新的关系(美国)经营规模对采用创新数的影响(日本)小规模经营18551中等规模经营23873大农场经营29396经营规模每百户采用农业创新技术数每百户采用改善生活创新技术数小规模经营18551中等规模经营23873大农场经营29396经营规模每百户采用农业创新技术数每百户采用改善生活创新技术数小于1公顷914.91-1.5公顷1315.01.5公顷以上1123.6经营规模调查个数采用创新数量(件/户)小于1公顷914.91-1.5公顷1315.01.5公顷以上1123.6经营规模调查个数采用创新数量(件/户)经营规模(包括土地、劳力以及其它经济技术条件)对创新成果的采用影响很大,经营规模越大则采用新技术越多,与农民采用创新的积极性呈正相关。农业企业及农户的经营条件对农业创新的采用与扩散影响很大。启示:为了加速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我国应该采取可行措施,使土地等生产要素合理流转,逐步扩大农业生产的经营规模。案例:美国农业市场调查广
本文标题:3第三章-创新的采用与扩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70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