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让您的孩子成为快乐的小学生-------谈如何让孩子开心、快速地融入小学生活各位家长晚上好!首先感谢各位家长,能抽空来参加这次家长会。“大树”是我们铜峰小学的邻居。我们张总当初办幼儿园的时候取名“大树”,其含义是什么?我没有考查过,但我想是否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着一定的联系呢?“大树”是我女儿的母校,01年幼稚园开办,我代表学校参加了开园典礼,那年女儿转过来读了中班,03年毕业,这是她的毕业照,这对我女儿来说应该是一张珍贵照片,短短两年,使她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说话能力、与同学交往的能力,尤其是绘画能力,参加市幼儿绘画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小学在我学校读的,现在就读于外国语学校,幼稚园的第一届毕业生现在已经是初二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的大树,已经是宜兴幼儿教育的品牌。十年来,我目睹了“大树”的成长,我觉得她总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总是在不断地进步,总是在把他们认为对孩子的发展最有价值的东西带进幼儿园。同样,对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李园长等幼儿园领导特别重视,每年都要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前段时间就向我发出邀请,要我来给大家说说。所以我应邀而来,今天我想跟大家讲的是:让您的孩子成为快乐的小学生,想和大家谈谈如何让孩子开心、快速地融入小学生活。这我想也是在座的各位最感兴趣的,也最想了解的事情:孩子要上学了该做好哪些准备?而作为孩子的家长您又能为您的孩子做些什么呢?其实每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我是非常理解的。毕竟现在许多的家庭都只有1个孩子,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首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一年级是孩子人生道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起跑线。因为一些良好的习惯:如孩子是不是爱学习?愿意学习?该怎么学习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所以学校对一年级也是非常重视的。比如一年级我们要配备责任心强的老师,要求校信通开通率达100%,并要经常使用,每学期召开家长会,目的就是让老师和家长多沟通、多交流,来共同关注孩子,教育孩子,打好这个基础。那么,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则是基础的基础。如果做好了这最基础的准备工作。相信以后您孩子的学习会事半功倍的。所以,我首先送您这句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把实习的两个月算在里面,我工作了整整二十年。二十年来,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班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因为一个人的十指都有长短,更何况是那么多完全不同的人。他们有各自的优点,也有各自的缺点。然而孩子们的有些缺点是完全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提前克服的。所以接下来,我想从一个工作二十年的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从一个为人父15年的角度,根据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来提些建议,谈些想法,在此与大家做一下交流,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五方面的问题:一、做一个幼儿和做一个小学生到底有哪些不同?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作为家长,必须先认识幼儿园和小学存在的差异。幼儿园教养并重,小学以教为主,它们在作息制度、教育任务和要求、学习内容和方法、以及老师对孩子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形成一定的“陡坡”。那么到底有哪些差异呢?1、教育性质不同幼儿园属于非义务教育,而小学则属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等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因此说,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家长必须将适龄孩子送到学校接受小学教育。而幼儿教育没有作如此强制性规定。2、课程设置不同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将各领域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方式呈现。而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如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唱游、美术、自然等,还有各类兴趣活动和探究性活动等。3、教学方式不同幼儿园是“教养并重”,而小学则是“以教为主”。幼儿园在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的同时,还要给儿童生活上的照料和养育。而小学则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德、智、体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小学教育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是以游戏为主,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而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除采用讲授的形式来教学外,还非常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4、师资配备不同幼儿园一般每个班级配备2~3位教师,其中2位是带班教师,1名是保育员,教师负责孩子的学习活动,保育员负责班级活动室的环境、设备和材料的清洁卫生工作,以及幼儿的生活等,孩子在幼儿园接触到的老师基本上是固定的2~3人。而小学,师资的配备有很大的不同。每班有一名班主任,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另外小学一年级还一般可设8门课程,每门学科都会有1位教师任教,因此孩子一到小学可能接触到的老师多,而且,每个老师的性格,教育教学方法等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孩子可能一下子会很难适应。5、作息时间不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是以活动为单位来安排的,中午还有午睡,而小学的作息时间是以课为单位来安排的,每节课40分钟,课与课之间休息10分钟,一天总的安排有5~6节课,早上8︰00开始上第一节课,下午3点多(周五4︰00左右)放学,每天都比较有规律,而且不允许有缺席、迟到等现象,因为你缺席了,课没上到,那么在知识上就会有断层,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对孩子影响较大的,还有睡午觉的问题:幼儿园里的,白天可以午睡二个小时左右,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而小学的孩子,平时就没有午睡了(五一后有午睡),下午1点直接就上课了,因此有的孩子就开始无精打采,哈欠连天。甚至打瞌睡了。老师即使叫醒他了,他迷迷糊糊的,也听不进多少内容了,就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学习。6、评价体系不同:上幼儿园时,家长只要求其吃好、睡好,学习上能过得去就可以了。每天基本是空手入园、空手离园,即使有时带回去一些练习,迟交的话老师一般都允许过一二天带来。但到了小学,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的。而小学作业加口信有时候会有五、六件事情,如果孩子识字少,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就很容易忘这忘那。所以小孩子刚进入一年级时会有一个过渡期和适应期,这是正常的。然而过渡期和适应期过长了的话,那对您的孩子就不利了。一般来说,优秀的孩子几天就适应了小学生活。大多数的孩子,适应了2个星期左右,也就是半个月,这些孩子就渐渐的融入到小学生活当中来了。但也有些学生可能要整整适应2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等到适应了,那前面的知识就落后了。所以,我在想:像这个很难适应新环境的孩子,如果提早两个月,做一下充分的准备,效果可能会理想一些。就因为小学和幼儿园有这么大的差异。如果让一个6岁的孩子独自来承受的话,是有难度的。所以这就离不开各位家长对他们做些精心的准备。省得到出现问题时,再手忙脚乱的进行亡羊补牢了。二、孩子入学后可能会有哪些不适应?1、生活上的不适应进入小学以后,许多生活上的事情都要学生自己自理,包括课间10分钟的休息、活动安排,饮水、用厕以及用餐等都需要自我管理,有的学生可能在家习惯爷爷奶奶喂吃饭的,这时可能对学生来说就会不适应。还有比如,作息时间方面,每天要在规定的时间到校、离校等这些方面可能也会不适应,应为幼儿园时,你晚一些到老师也不会说的,提前离园也不要紧,但是小学就不行,所以这一点,一开始学生也会不适应。2、学习上的不适应每天要带好学习用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不能随便走动、讲话等也会对学生造成不适应。3、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进入小学以后,会有许多陌生的老师、同学,所以学生一开始会对老师、同学产生距离感,特别,平时胆子比较小的,更是会产生不适应。德国的哈克教授曾做过一次调查,有30%~40%的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常常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如果这种不良的现象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和消除,孩子就会出现退缩、厌学、孤僻、焦虑或攻击性行为等偏差。原因是这些孩子入学前在知识准备方面做得很好,却忽视了在入学态度、情感反应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准备,造成了他们入学的障碍。1990年至1994年间,联合国儿童教育基金会和原国家幼教处联合进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学前期为幼儿作好社会适应性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准备,幼儿入小学后面临的学习适应困难和社会适应困难均可以克服。三、孩子在入学前我们该做哪些准备?“幼小衔接”问题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并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园与小学的研究”这一课题所获得的成果对当前有重大现实意义。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因素就能解决的,需要调动各方面因素一起做好以下准备。㈠、幼儿本身应做好以下准备:1、生理准备: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应该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⑴、具有良好文明的进餐、睡眠、排泄、盥洗等卫生习惯。⑵、能自己整理自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⑶、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书包、铅笔盒等)⑷、了解身体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长的需要,掌握自我保健的有关常识和简单方法。能沉着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2、心理准备:目前,人们关注的主要是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而对于幼儿园如何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还很少,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⑴、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大班的各种活动都应以探索为主,教师应善于提供材料让幼儿大胆操作,将问题抛给幼儿,发展大班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⑵、有一定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许多研究都表明儿童的心理理伦和抑制控制之间存在关系。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能力,这说明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教师应从游戏、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一致性、坚持性,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⑶、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做中学”理论活动中有两个环节“猜测或假设”和“记录试验过程”对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猜测或假设”有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动手前,先动脑,幼儿的思维会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这无疑能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探索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思考。大班各项活动中应着重引导幼儿去猜测,去假设以及引导幼儿记录试验过程,幼儿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因此会获得发展。⑷、应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因为在社会交往中,儿童会接触到不同的想法和观念,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信念等心理状态,并对这些心理状态进行思考。在大班后期,更应该加强与幼儿的社会交往和言语交流,多向幼儿使用心理状态的词语。如:想要、希望、认为、觉得、记得、忘记等。㈡、家长在孩子入学前应做哪些准备?1、心理上的准备主要做三方面的准备:帮助孩子增加对小学生活的感性认识、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和憧憬、言语上去激发孩子上学的兴趣。在生活中可以有意地作相关准备:为了使孩子期盼着早点上小学,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从正面鼓励孩子。比如,对孩子说:“哟,你的裤子又短了,人又长高了;你的鞋子又小了,脚又长大了,你真的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恭喜你”、“我发现你现在变得很能干了,真像个小学生,祝贺你”。千万不要从反面去刺激孩子,比如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上小学了,就会有老师整治你。”这样会使孩子害怕上小学,不愿意上小学
本文标题:备战小学生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71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