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语言学理论》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语言学理论发展简介一、语言学和语文学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们首先要把语言学(linguistics)和语文学(philology)这两个概念区别开来。所谓语文学一般是对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其目的是识字、明经、致用;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全面的语言理论。我国古代的语言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应该算作语文学,而不是语言学。我国语言学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是从1898年马建忠发表《马氏文通》开始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文通》引进了西方的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由经学的附庸,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文通》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古代汉语。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套用西方语言学理论,模仿的痕迹比较明显。西方语言学理论是用来分析印欧语这样形态比较丰富的语言的,对于汉语这样缺少形态变化的语言来说,西方的理论是不能直接套用的。所以,《文通》在运用西方语言学理论上有牵强附会的毛病。当然,由于马氏开了汉语语法学先河,而且汉语语法学在草创之初,模仿是难免的,我们讲《文通》有模仿的弊病,决没有贬低这部汉语语法学的开山著作的意思。我国现代语言学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学习和借鉴西方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和熟悉西方语言学理论,关注它的发展动态,研究怎样借鉴西方的理论来有效地分析汉语的语言事实,进而发展自己的语言学理论,是汉语言学家长期面临的任务。(参看沈家煊、刘丹青等的研究)二、发展概况由于本课程将重点介绍现代语言学流派,因此有必要了解欧美语言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先看下面的简表——公元前400年柏拉图希腊语法亚里士多德语文学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拉丁语法瓦罗公元1000年摩迪斯泰学派1100年笛卡儿理性主义朗斯洛1700年莱布尼兹经验主义孔狄亚克1800年洪堡特历史比较语言学拉斯克格里木青年语法学派1900年索绪尔结构语言学布拉格学派布龙菲尔德叶尔姆斯列夫乔姆斯基生成语言学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可见,欧美语言学发展至今可以分为六个主要的阶段。21、语文学阶段:希腊人从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就已经开始的一种学术活动。语言的发展,使得人们读不懂传抄下来的古书,需要对古籍作注释、考证、校勘,形成了语文学。语文学家在注释古籍的过程中,研究语音(金日磾mi2di2)、词汇(硎)、文字(萨)、语法的特点和变化,编写语法、词典、诗韵等著作。这种研究有其实用的价值,现在仍有很多人在从事这种研究。2、传统语法阶段:传统语法,又称规范语法。它常常制订一些规则,规定人们应该怎么说,不应该怎么说。其特征是依赖逻辑范畴建立语法范畴,开始时主要依据拉丁语而建立起来的。规范语法的思想,早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就出现了,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其典型形式是法国的唯理语法(哲理语法),并以各种普遍语法的名义出现在欧洲各国。3、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是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亲属关系及演变过程的一种语言学。在19世纪初广泛研究印欧语系语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是语言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使人们有可能直接从语言事实出发,提出和解决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问题、语言发展规律问题。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是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科学的有力推动,使语言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大量的科学资料的积累,自然科学、科学思想的发展,进化论和历史观点在各学科的贯彻是其产生的条件。这种理论与语文学是密切相关的:二者都注重历史。历史比较语言学在19世纪欧美语言学史上占据主导地位。4、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是以语言的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语言学。19世纪初,洪堡特就开始对语言的结构特别注意。20世纪初,整个语言研究的重心就转到结构方面来了,形成了结构主义。原因: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科学观点大转变的时期。生理学:注重细胞、细胞核的构造,生物学中流行新的整体论。物理学由于电磁场定律的发现产生了“场物理学”第二,历史比较语言学只能解决语言史的问题,语言的基本问题如系统、结构、功能等需要深入的研究。索绪尔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建立中作用巨大:提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观点等等。后来的几个欧美语言学派发展了其理论: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都主张把语言看作是相互关联的系统,主张以结构的观点研究语言。5、生成语言学阶段:转换生成语法。这是一种以语言能力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语言学流派。生成语法运用一系列规则生成合乎语法的句子,辨认不合格的语段。开创者为乔姆斯基,他于1957年出版《句法结构》一书,并且不断更新其理论,成为美国语言学的主流。6、功能语言学。源自布拉格学派,由韩礼德(英国语言学家、伦敦学派的鼻祖弗斯的学生)发展为系统功能语法。语言类型学、认知语言学等,可归入广义的功能语言学。当然,上述介绍只是挑主要的流派说说。三、现状语言学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同精神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目前,语言学正在同各种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把语言的信息处理技术变为一种生产力(自动翻译、人机对话)。而这些,与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二节传统语言学语言学的三个重要传统:古印度传统、古希腊传统、阿拉伯传统。一、古希腊的语言研究1、人物、观点关于名、实关系的争论。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墨翟、荀况、公孙龙等就注意到了语言问题,开展了“名”和“实”的论辨。争论的实质是事物的名称与它所表示的意义之间到底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荀子在《荀子·正名》里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於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意思是我们称呼某一事物,是约定俗成的,事物与名称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而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几乎与此同时,古希腊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后来的斯多葛派哲学家展开了关于名、实关系的争论。在柏拉图的《克雷特利斯》的对话中,讨论了词为什么具有意义。克雷特利斯和赫莫吉尼斯各持己见。克雷特利斯认为,一个东西的名称是由于它的性质而产生的,所以语言自然而然地具有意义,我们把这一派别称为自然派(按性质),后来的斯多葛学派也持此观点。赫莫吉尼斯反对这种观点,认为名称之所以能指称事物是由于惯例3(converntion)的原因,也就是语言使用者达成的协议,即语言受惯例支配,名称与所指称的事物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一派别为惯例派(按规定)。两派争论的焦点实际上是:一个词的意义与它的形式之间到底有没有内在联系。“自然派”认为一切词天然地代表着它们所指称的东西,所以他们努力研究词源。有些词,如night(马叫),bleat(羊叫),hoot(猫头鹰叫),tinkle(钟表声),模仿了它们所代表的东西的声音,被称为象声词。又如汉语的“风(《离骚》作“飞廉”)、猫、鹅、牛、鸡、鸭”是拟声词;但是这类词的数量毕竟有限。即使是摹拟同一事物的声音的拟声词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里也往往不同,如汉语里的“知了”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名称,这是因为不同地方的人模仿知了的叫声不同。“猫”也是。再如狗吠声,英语为bow-wow,法语为gnaf-gnaf,日语为wan-wan。可见拟声词的声音和词所表示的对象也没有必然的关系,用什么语音来代表某种自然的声音也是由习惯定下来的,即约定俗成的。所以这种论证是站不住脚的。“自然派”最重要的根据是,一个词形可以通过加音、减音、替换音而派生出别的词来,例如,teach-teacher,blackboard,high-techproduct,也就是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陆续产生的新词多半是在已有的词和概念的基础是形成的。这方面汉语表现得犹突出,因为汉语用已有的词构成新词的能力很强,特别是用复合法构成的新词如,毛笔、钢笔、粉笔,青菜、白菜、油菜,汽车、电车,茶杯、酒杯,这些词我们通过它们所构成的语素就可以猜出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因而这些词的音义之间的关系就不全是任意的,不是偶然的,而是有音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道理可言的,我们把这叫做“词的理据”或“词的内部形式”。“自然派”在这一点上有可取之处。[比较汉人的“右文”说、音近义通的说法以及语音与意义关系(如:M声母的词有神秘、压抑、小、晦暗等意义,入声韵有顿挫、哀绝、萧瑟等意义,洪音韵母和后鼻尾韵母有昂扬、高亢、雄壮的意味,复元音韵母适于表达柔和、温情、友好、歌颂、美好、思恋的情绪,细音韵母适于表达凄切、哀思的情绪)的说法。]亚里斯多德和他的学生多属“惯例派”。他们认为除了少数象声词外,语言的词汇的意义与形式之间没有任何必然关系,都是人为的,任意的,人类可以改变它,发展它。关于这一点,我举一个很通俗的例子,比如给人起名字,原则上讲一个人用什么名字都可以,只要别人知道这个名字就是指这个人就可以了。一个人也可以改名字,只要别人知道这个人现在还用了另外一个名字就行了。所以给人命名跟给事物命名一样是人为的,任意的,没有道理可言。这是“惯例派”的观点。这个观点与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讲的“符号的任意性”的观点相吻合。词是音义结合的产物。在我们看来,总的来说,音义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人们给某种事物取个什么名称,也就是给某个词赋予什么语音形式,在总体上说是任意的。但是,在词汇的发展过程中,由一个原始词孳生出若干个新词,在这样一组词里面,音义却往往是有联系的。“自然派”和“惯例派”的争论持续了几个世纪,这场辩论使语言研究与哲学联系起来,有利于语法学的发展,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加深了对词义的认识。两个学派在词的形式和内容上的不同观点,为后来研究开辟了道路。公元前三世纪末期,自然派的观点基本为“异常派”所继承,认为天然形成的东西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因为词的内容和形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是有道理可言的,而词的内容又是与客观世界相联系的,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由于客观世界是没有规律的,所以反映客观世界的语言也是没有规则的。可见其是自然派观点的继承。斯多葛派学者多属于“异常派”,因此他们侧重研究不规则词汇的情况。与此相反,“规则派”则继承了“惯例派”的观点,认为大自然是有规则的,语言既然是人为的,就一定有系统,有规律,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多属于“规则派”,因此,侧重研究语言的规律性,以便纠正例外现象,寻找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对应规律等。亚历山大里亚学派。该学派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注重从语言的角度出发,用批评的眼光研究语言。研究语音成果比较多:分析出元音、辅音、半元音等,但赶不上古印度人。也研究词类和形态学,把词分为8类:静词、动词、形动词、代词、介词、副词、连词、成分词。静词有格、数的变化(名词或形容词),动词有时间、人称、和数的变化,可以分为直陈式、命令式、能愿式、从属式和不变式,主动态、被动态和中态,“谁说话、对谁说、说及谁”三种人称,“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三种时。2、著作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几部系统的语言学著作,如古希腊斯拉克思的《语法科学》,它是西方第一部完整的、全面的语法书,这部杰作直到十二、三世纪仍被认为是语法学的典范。在这部书中,斯拉克思认为句子是语法描写的最大单位,词是语言描写的最小单位。句子被定义为“表达一个完整思想”的东西。关于词类,他认为有八种:名词、动词、分词、冠词、代词、介词、副词、连词。名词有性,类(原类、派生类),形(简单词、复合词),数,格五种语法属性。动词有八种语法属性等。《语法科学》的最大欠缺是对句法论述很少。公元二世纪,迪斯科洛思发展了斯拉克思的语法,对希腊语的句法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句子的主要部分是名词部分和动词部分;句法的主要任务是描写这两部分的关系,以及其他部分与这两部分的关系。如定式动词与4主格名词或代词必须保持人称和数上的统一。不定式动词则没有这种要求。古罗马人语言研究一般。瓦罗把亚历山大里亚的语法体系运用于拉丁语,作《拉丁语研究》24卷,传统语法的术语是用拉丁语写成,至今还用。二、古印度的语言研究1、语法研究如果说古希腊的语言学是从哲学方面来研究语言问题,而且,语言研究也主要是由哲学家来进行的,那么古印度语言学则是采用经验的方
本文标题:语言学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719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