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掌声
1/6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掌声【教材剖析】《掌声》是苏教版中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翻开这篇课文,我首先重复朗诵课文,了解到主人公小英因为一条腿残疾而忧郁自卑,一次演讲课,同学们给了她两次掌声,使她从此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把自己当作小英,当作小英的同学,当精选作文章的作者,在一遍遍地朗诵中,逐步心得到这平庸的掌声暗地里所孕育的不平庸,这掌声是同学们对小英发自心田的鼓舞和赞扬。我被这掌声感动了。为了帮助自己理解教材,我又查阅了与这篇课文相关的大量资料。比如作者董保纲原创文章《生命的掌声》,还有教师们对这篇文章的个性解读等。【学情剖析】《语文课程规范》指出,中年级的浏览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络上下文,领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年级上学期处在中年级的起步阶段,把握主要内容、理解词语、领会情感等要求要相应降低,要奇妙地提供帮助,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三年级的学生只有八、九岁,文章的主人公小英是一个自卑忧郁的残疾小姑娘,而关键事件——鼓掌,又是大家相熟到了快没有感觉的事情,这无疑为《掌声》的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要想让学生心得掌声那改变一生的巨大力量,从中受到感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据课程规范的年段目的、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正确认读并标准书写本课10个一类字,认读11个二类字,读准“落下了残疾、骤然间、身处窘境”等生词。理解生词的意思,并尝试运用。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诵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感受全班同学对小英的爱。用关键词语把课文主要内容补充完整。3.能够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络上下文,理解“骤然间”、“热烈、持久”、“经久不息”等词语的意思,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4.抓住关键词语比照浏览,感受掌声前后小英的变化,心得掌声的作用。朗读并抄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重难点】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络上下文,理解“热烈、持久”、“经久不息”等词语的意思,学会联络上下文,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教学准备】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课前检测。2.设计用关键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的课堂练题。3.制作关于课文重点句段和配乐朗诵的音乐等方面的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2/6【课时目的】1.正确认读本课10个一类字,11个二类字,读准“落、处”等多音字。正确书写“愿、持、讲、述”等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诵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感受全班同学对小英的爱。3.能够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络上下文,理解“骤然间”、“热烈、持久”、“经久不息”等生词的意思,并能用关键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心得两次掌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板书课习题,质疑问难(2分钟)1.板书课习题。“掌”下面的“手”要写得舒展,把手伸开才便于鼓掌。齐读课习题。2.读了课习题,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习题?(学生质疑预设:①这是谁送给谁的掌声?这个问习题可由发问者答复。②同学们为什么送给小英掌声?③这是怎样的掌声……)把学生的发问简要板书到黑板一侧。小结:学贵有疑。读书就要这样,一边读书一边提出问习题,再读书解决问习题。【设计用意:学贵有疑。小疑刚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在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疑的读书方法和习惯。同时,把学生提出的问习题摘要板书,纳入到下面的教学环节,努力做到“以学定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4分钟)1.认读生字词。①课件出示,开火车读。pǔtūndǎoxīchízhòu普通话慢悠悠舞蹈房珍惜持久骤然间jiǎngshùjūgōngyuàn讲述鞠了一躬愿意②出示“落下了残疾”“身处窘境”两个词语,学生报告课前查字典的结果,弄清“落”和“处”两个多音字的读音。③把以上词语去掉拼音认读。(学生行为预设:根据课前检测,学生最容易读错的是“落”和“处”这两个多音字,其次是“残、鞠、骤、境”这几个生字。发音不精确的有“述、持、惜、吞、普、蹈、处、骤”。发音不准的原因有四点,一是“述、持、处、骤”四个字平翘舌不分;二是“惜”字发音舌位靠前;三是“普、蹈”腔调不准;四是“吞”字口形摆不到位,有的误读成轻声。)教师针对以上错误重点指导。2.检查课文朗诵情况。情境理解“愿意”的意思。指名接读课文,指导把课文读流利、句子之间学会停连。(学生行为预设:根据课前检测,“…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这句话,多数同学漏掉了“在”字。)学生读错时,教师用课件把这句话展示出来,让学生仔细朗诵,直到读对为止。三、细读第一次掌声,感受掌声的热烈、持久(10分钟)(一)品味关键词语的意思,初步感受掌声的热烈、持久。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3/6(学生行为预设:学生边读边快速提取信息,在标画第一次掌声时可能会遇到艰难。因为第一次掌声有两句话,学生容易漏掉第二句,还有的同学第一句话前半句丢掉了。)2.指名读第一次掌声。教师指导学生把句子画完整。课件出示: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3.同学们都来读读这句话,用“”标出关键的词语,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学生交流学习结果。(学生行为预设:学生会从“热烈”一词读出掌声很响亮,同学们都在使劲地鼓掌;从“持久”一词,读出掌声持续的时间很长。)教师随机引导,并且板书“热烈、持久”。一边板书,一边指导:大家看,“热烈”这两个字,下面的四点底是从火演化而来的,可见鼓掌的人都有一颗炽热的心呀!“持”是生字,左右构造,要写得左窄右宽,这样才匀称美观。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感受汉字的魅力。【设计用意:“热烈、持久”是极富表现力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语,领会其中的意思,一方面教给学生浏览的方法,另一方面为进一步领会掌声的含义做下铺垫。这里,还只是表层意思,要想真正理解掌声暗地里含着的意思,还需要联络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进入当时的情境。】(二)联络上文,理解掌声热烈、持久的含义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就是小英的同学,请大家静下心来,跟随教师的朗诵一起走进掌声前的小英。此时音乐响起,教师范读1—3小节,课件同步出示课文内容。2.大家轮流上台演讲,小英才刚刚走上讲台,还没有开始演讲,同学们就送给她一阵热烈、持久的掌声,联络小英的表现,说说你们的掌声是在对小英说什么呢?(学生发言预设:a.以前你“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今天终于在大家的面前走上了讲台,我真为你快乐;b.小英,你别胆怯,我支持你,不会笑话你;c.小英,我想告诉你,不要自卑,我是你的朋友,看到你“眼圈红了”,我很担忧你,我用掌声为你加油;……)教师随机与学生进行交流式点评:你的掌声是鼓舞;是加油;你的掌声包含着尊重;是祝愿;是理解;是支持等等。3.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把我们对小英的支持、鼓舞通过朗诵表达出来。(学生齐读第一次掌声)小结:同学们,方才我们抓住关键词语,然后联络上下文,领会出了第一次掌声的含义。下面我们继续这样学习第二次掌声。【设计用意:音乐渲染、语言描画,在情境中,让学生进入课文中“小英同学”的角色,进而领会到掌声暗地里的含义,是鼓舞,是关爱、是理解、是尊重、是祝愿……在这个过程实验中学习联络上下文领会重点词句意思的浏览方法。】四、细读第二次掌声,领会掌声的经久不息(5分钟)1.读描写第二次掌声的句子。(一生读第二次掌声的句子,课件出示。)2.请同学们画出关键词语,联络上下文领会领会。也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学习领会。(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进行面对面的个别指导、交流。)3.集体交流,教师相机评价,点拨浏览的方法。4/6(学生交流预设:a.抓住“经久不息”这个关键词语,理解外表意思:鼓掌的时间比第一次更长,更热烈。大家的掌声都不愿意停下来了。b.抓住“经久不息”,联络上文小英的演讲表现,可能会说:小英的故事讲得很生动,普通话很好,我为她自豪!我很佩服她。c.抓住“经久不息”,联络第一段小英“总是默默地”,可能会说:没想到平常一句也不说的小英,竟然讲出了这么生动的故事,掌声的力量太神奇了!我太激动了!)4.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里浅笑着走下讲台。短短的一次演讲,却因为大家的两次掌声使小英发生了很大变化。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课文第4小节,让我们再来感受这两次神奇的掌声。【设计用意:由于有了第一次掌声的学习和朗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进入了课文情境。这时候,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学、同伴互助学,谈感受,读领会,进而理解第二次掌声的含义。】五、指导写字,把握课文内容。(7分钟)1.学生观察课件中生字“愿”的写法,揭示大家在写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行为预设:a.这个字是半包围构造,厂字头背上的一撇要写得长一些,把心写好,才能发自心田;b.字的笔划较多,要写得紧凑,笔划与笔划之间互相协调,才能写得匀称、美观。)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2.拿出课前发的练题,用课文中的生词填空。学生书写,完成练题。学生在书写时,教师要揭示并纠正书写双姿。所填的词语如下:愿意、热烈、持久、讲述、经久不息。3.展评书写情况。4.教师总结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方才填的这段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②回忆这节课的读书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络上下文,理解了两次掌声的含义;③回应一开始学生提出的问习题;④布置抄写课后生词,准备下节课听写。【设计用意: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另一方面通过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奇妙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两全其美,有效达成教学目的。】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标准地书写并会默10个一类字以及课后的生词。2.默读课文五、六小节,比较浏览掌声前后小英的表现,联络上下文理解“不再忧郁”等词语的意思,领会掌声前后小英的变化,心得掌声的作用。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懂得要珍惜他人的掌声,同时要学会把掌声献给他人。【教学过程】一、默写生字词1.听写课后生词,做到正确、书写标准。窘境愿意轮流慢慢平息凝视持久讲述经久不息2.展评书写情况。老师可就一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示范,评价要点一是书写正确;二是洁净标准、美观。然后学生进行同位互改互评。5/6【设计用意:字词教学是中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中应贯通在整个浏览教学的过程之中,既引导学生识记又练习书写。】二、领会小英的变化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4自然段,联络上下文领会关键词语的意思,理解了两次掌声的含义。请一位同学再来朗诵课文第4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行为预设:一个学生进行朗诵,由于有了第一课时的基础,学生会读得比较动情,读完之后其他学生谈谈感受。)2.课件出示课后第4习题:读一读,想一想“说也奇异,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小英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第五小节,联络上下文,抓住关键的词句说说小英的变化。领会领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学生自学,小组交流。4.集体交流。(学生行为预设:学生浏览,联络上下文,会抓住原来“小英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甚至连教师让她上台讲故事都胆怯地“立即低下了头”“谩吞吞地站了起来”,难过的“眼圈红了”,现在“她不在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可能有的学生还会谈到原来小英是一个忧郁、自卑的孩子,现在她“不再忧郁”了。)老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不再忧郁”(1)“不再忧郁”换一个词语说就是?(学生行为预设:学生会说出“开朗、活跃、自信、走出窘境”等词语。)老师可比照板书:忧郁开朗(2)你们是小英的同学,说说掌声后小英“不再忧郁”的表现。(学生行为预设:学生会联络课文中的“……”进行大胆的想象,会结合第六自然段小英长大后给作者寄过来的一封信等方面谈出小英的种种变化)教师可适当补充介绍:上实验中学的时候小英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物理竞赛得了奖。再后来被北京的一所大学破格录取。练习朗诵第五自然段,读出小英的“不再忧郁”。(可采用男女生对读,女生读掌声前的小英,男生读掌声后的小英)5.比照浏览课文第一和第五自然段,进一步
本文标题: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掌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735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