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地理必修①·人教版新课标导学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标导航〕整体性的学习,我们应首先明确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的关系,这是正确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基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核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要理解“一发”“全身”各代表的含义,利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分析由“一发”变化到“全身”变化的过程。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是地域分异规律的直接反映,而自然带的形成和变化与气候直接相关,即主要受热量和降水因素的影响。因此,通过世界气候的分布和变化去掌握地域分异规律是有效方法。〔学法点拨〕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情景导读课标要求重点难点加拿大一枝黄花——配花“新宠”,竟是毒草?花市中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看似娇小,但在自然环境中野性十足。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但不久之后,它的危害逐渐显现。由于缺乏天敌,它在我国表现出超强的生长优势,由于该植物根系发达、繁殖力极强,3年就能迅速成片,与其他植物争夺生长空间,吞噬土地,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被称为“生态杀手”“毒草”。【思考】“一枝黄花”是20世纪30年代作为极具观赏价值的植物引入中国的,进入中国后却成为“毒草”,这是为什么呢?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重点);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重点、难点)1互动课堂2知识构建3巩固园地4课时作业互动课堂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大气、_______、岩石、生物、__________、地形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__________、生物循环和__________物质循环等,各要素形成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和相互________的整体。知识点一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的新功能水土壤水循环岩石圈渗透制约联系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__________的能力,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2.平衡功能自然地理要素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有机物光合作用物质能量结合下图,探究分析下列问题。请思考下列问题:(1)据图总结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包括哪些?并解释各自含义。循环类型含义__________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生物循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水循环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岩石圈物质循环(2)各要素是如何联系的?答案:不同的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各地理要素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1.地理圈层间的能量交换2.自然界的物质迁移和三大物质循环(1)物质迁移(2)三大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简图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光合作用化学能――→分解呼吸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变换、能量传输3.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它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它是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分解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特别提醒: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在各种地理要素中,生物、水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而岩石受人类直接影响相对较小。方法技巧:数字记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二个新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三大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六大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1.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1)近现代使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B.燃烧化石燃料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2)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②造成臭氧层空洞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BD【解析】第(1)题,从图中分析大气中CO2的来源:动植物遗体分解、呼吸作用和燃烧化石燃料。其中燃烧化石燃料是主要的。第(2)题,臭氧层空洞的形成主要是人类使用的制冷系统释放大量的氟氯烃等化学物质消耗臭氧,与森林破坏无关。知识点二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2)统一性含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__________的演化表现:某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演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_______的重要表现形式。各个要素整体性古城遗址中的地理新疆楼兰古城遗址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那时,这里河流两岸水草丰美,田地肥沃,一派“七里十万家”的繁荣景象。然而,到了公元400年,楼兰已经“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从此,楼兰古城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楼兰古城究竟是怎样消亡的,也就成为一个难解的谜团。但多数人认同的说法是:由于孔雀河改道,塔里木河断流,其下游的楼兰地区水源逐渐枯竭,植被死亡,居民的生计难以维系,纷纷离开故土,古城由此消亡。请思考下列问题:(1)据材料分析楼兰古城消亡的原因是什么?(2)在楼兰古城消失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如何演变的?(3)楼兰古城的消失体现自然地理环境哪一特征?答案:(1)水资源枯竭。(2)气候:趋于干旱、蒸发旺盛。水文:河水断流,水资源短缺。植被:植被退化。地貌:风力作用加强,沙丘流动。土壤:土地、沙化、肥力下降。(3)整体性。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方法技巧: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用六个字来理解记忆,即“关联性”“制约性”。“关联性”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演化过程;“制约性”是指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2.地理环境整体性答题模板分析角度解题方法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理位置分析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由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内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影响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2.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解析】思路如下图:修建水库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关联图的判读[信息提取]提取三大信息:①形成人工湖;②改变下游河流水文特征;③修建水库对各地理要素的影响。[方法总结]水库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关联图的判读方法(1)从图名获取信息。由图名“修建水库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可知,本图展现的是修建水库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2)综合分析修建水库产生影响的思路。①土壤:库区周围地区土壤草甸化或盐渍化。②地下水:地下水位上升。③生物:陆生生物减少,水生生物增加,某些洄游鱼的洄游路线被阻隔。④岩石:蓄水后压力增大,诱发地震。⑤地方气候:湿度、云量、雨量增加,库区周围的温差减小。⑥水资源:调节了其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⑦泥沙淤积:库区因流速减缓而使泥沙沉积加重,下游泥沙淤积减轻。⑧水旱灾害:洪水期水库蓄水,削减了下游洪峰;枯水期水库放水,补充、稳定下游径流;水旱灾害减轻。3.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若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地理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降水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__;地表水______;地貌多__________;土壤______________;植被________。少大少戈壁荒漠有机质含量少稀少(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植被遭到破坏,加速了流水侵蚀。(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气候影响了其水文、地貌、土壤和植被等。第(2)题,植被破坏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第(3)题,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知识构建
本文标题:(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747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