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论布达拉宫旅游开发策略
论布达拉宫旅游开发策略一、布达拉宫旅游现状分析(一)布达拉宫介绍布达拉宫的起源位于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了其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所建立的。在拉萨海拔3700米左右的红山上构建了高达999间的房屋宫宇即称其为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环绕红山而建立的,其占据的面积如今以拓展至13万平方米,占地约41万平方米,布达拉宫一共13层,总高为115米,全部都是以石木构建而成,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灿,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髓。被称为高原里面的圣殿。布达拉宫不仅是历史达赖喇嘛的冬宫,还是以前西藏地方统治人员政教合一的统治基地,自五世达赖喇嘛之后,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全部都在这里进行,同时还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领域。布达拉宫是不仅是西藏建筑的杰出代表作,同时还是我国中华民族古建筑物中的堪称精品著作。(二)布达拉宫的旅游现状旅游布达拉宫首先创建了风景旅游管理局,以及旅行社,并且还成立了布达拉宫特色村。但是现在还是关键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风景旅游管理局的规模比较小,没有明确的分工,所以很多具体的项目没有办法落实,并且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开发建设的投入资金。就旅行社而言,没有深厚的基础,并且与外部沟通的能力比较低,只能做到一些简单的接待,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在食宿方面也有待提高,一些发展较为不错的宾馆,距离旅游地都有一定的距离,并且没有稍微高档的一些宾馆,想要找到一些稍好的宾馆就必须要借助交通工具,但是由于地形的原因,交通路况不够发达,交通工具也比较落后。这些都是布达拉宫旅游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也必须面对的现状。(三)布达拉宫旅游存在的问题1规划滞后,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尚未形成如今,在布达拉宫地区,布达拉宫旅游开发在认知上,对整体资源的了解、质量、开发的价值、市场宣传等方面尚还欠缺合理统计与分析,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开发的片面性。市民参与层面,藏民仅是充当表演者,主人翁认知弱,几乎还没形成具有现代管理的经营体质。旅游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及购物市场的设立相对缓慢,这不仅不能满足游客购物所需,还不能吸引从业人员,同时影响了整体的收益。现在福建省旅游产品收益在旅游整体收入中的占比是16%,香港、上海、广东等发达区域的旅游比重已经超过了32%以上,而布达拉宫的旅游购物在旅游整体收益中的占比仅仅只有3%,差距非常大。再者,其基础设施及娱乐设施缓慢,接待能力不足,服务质量差。各个景区、景点小而分散,景区内的交通设施条件还需完善。2缺少布达拉宫特色的精品项目,旅游产品档次低布达拉宫旅游有关的单体数量不多,且质量等级差,因而吸引游客力低。布达拉宫的旅游也还处在起步时期,对地区民族旅游资源尚欠缺整体系统的考察及评判,未能形成一致对外的传播形象及特色品牌。有关旅游商品的开发还是粗糙的包装、简陋拼接,市场化程度弱,文化品味低,欠缺精品,提供不出代表布达拉宫千年文化底蕴的著作商品。旅游景区和景点小并且不集中,内容单一,规划设计欠缺专业性。此外,布达拉宫旅游景区重点还是依靠传统的模式,就是寄托于旅行社。如今人们基本都依赖于网络,因而非常明显网络更胜出旅行社的经营方式。假设可以用减少成本的模式,在网络上传播旅游的信息和销售商品,这样可以更全面、更准时和有益信息的服务,还能节省大量的印刷资金,并能更加方便游客的预定。这种新颖的经营方式对传统依靠旅行社的模式具有非常大的冲击力,对于旅游市场的革新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网络对布达拉宫传统的经营方式及观念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设立一个全新的经营机制,让其不在以来旅行社,这样就可以更快有效的获取成效。网络营销这种新兴的营销方式愈来愈被人们关注,布达拉宫需建立自己的网站及网页,利用网络啦实施宣传和传播。3旅游业队伍同质化现象严重,特色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布达拉宫旅游行业在“吃、住、购、游、娱”等环节中缺少特色。“吃”上面,欠缺进一步挖掘再加工,例如布达拉宫特色火锅、游客日常生活中基本看不到的也才在其餐桌上也极少能看到,有一定数量的农家餐厅,但其市场化的程度还非常弱,因受原理和保存的制约,不易于长久保存游客深度记忆。“住”上面,很多布达拉宫旅游区的宾馆及饭店数量很少,档次不高,结构不规范,一到旺季就超负荷的运营,在旅游景区很少见到富含民族特点的藏族家庭宾馆。购物上面,产品生产场地规模小不集中,生产、营销不集中,重点依赖个体的“单打独斗”,缺少一致的规划,旅游产品重点还是聚集在吃上面,欠缺个性化标识的商品,自然旅游业总体效益受到了影响。布达拉宫资源开发方式及其他旅游景点开发方式基本上类似,旅游商品重复建立,没能考虑到目标市场。这种旅游方式导致市场呈现“比价位”恶性循环景象,游客会采用货比三家的方式,选取类似的旅游景区。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为宗旨,满足游客度假和享受型的各种所需市场的背道而行。二、布达拉宫旅游开发策略(一)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育适合布达拉宫文化旅游发展的专业化人才。如今,布达拉宫区域旅游业的营销管理中导游与表演人才比较欠缺,例如中英文导游、布达拉宫艺术演艺、布达拉宫文化、历史探究等方面的人才急缺。建造布达拉宫文化专业人才崭露头角的环境及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团队,给布达拉宫文化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人才培育上面,利用内挖及外学两种方法,内挖指的是向老艺人请教,外学指的是和高效合作,构建各类型的培育、培训场所。引入急需人才,并选用可行的策略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才培育机构牵扯布达拉宫文化旅游的阐述人才培育观念、方式、课程体系革新、师资培育、教材设计及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革新。应结合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文化的旅游阐述人才培育成研究目标,对当地布达拉宫文化资源实施多元化的开发及运用,包含造型技术、演艺技术和民间工艺等,充实课程教学资源,把课堂延伸至布达拉宫文化的大环境上,去吸纳艺术精髓。利用乡土艺术资源优势,和布达拉宫非物质文化继承人还是全方位合作,请他们承担设立专业顾问及客座讲师,培育实用型旅游阐述人才,创办当地旅游特色和高校办学特色,追寻地方和高校长久发展的渠道(二)加大宣传力度1门户网站的推广在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的背景下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门户网站进行城市品牌构建。比如,在搜索引擎式门户网站百度百科中设置“布达拉宫城市名片”,以介绍布达拉宫的地理文化、生态资源、城市公德精神、城市业绩、科技教育创新、历史资源、风味小吃、生态旅游等情况,以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在综合性门户网站中可以选择旅游攻略以及特色小吃等板块集中介绍城市的特色旅游资源,以吸引国内外旅游者。地方生活门户网站一般面对的是城市的当地居民,可以对城市开展的各种旅游品牌形象的建设活动进行及时报道、后续追踪,宣传栏目负责专门的城市理念、城市建设和城市标志性建设宣传和报道,让市民及时了解城市的旅游风貌以及规划布局。参与城市形象的战略规划,扩大城市的影响力,让市民感受到城市的进步和发展力量,促进旅游业的稳定、和谐、健康发展。2手机媒体在旅游品牌效应塑造中的作用随着手机功能的完善和“4G”网络的引领时尚生活,手机媒体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代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可以联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采用通过短信平台发送具有“布达拉宫旅游城市形象宣导”内容的短信的方法来宣传布达拉宫旅游线路和风景胜地,通过提醒外来旅客注意温度的变化、以及所处的方位,迅速拉近城市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使外来者对布达拉宫城市产生亲切感和温馨感。手机媒体的手机阅读报和视频播放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特性于一体,同时手机媒体精巧、便于携带,受众基数大、传播速度快、市民有一定的依赖性等特点,可以在布达拉宫旅游品牌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3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以布达拉宫风情旅游行业为巨头,建立布达拉宫表演、会展、文艺、餐饮及药业的产业格局。提升布达拉宫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利用布达拉宫风情街和藏族民族传统节日做活动,搞好布达拉宫文化旅游商品营销。利用藏药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医药名录的有益机遇,深入提升布达拉宫特色方剂的研究挖掘、挽救整合、临床宣传、产业化开发和藏医遗传培育工作,建立起藏医旗帜,创建藏药品牌,让奇特而悠久的藏药重见光明。在旅游商品营销上凸显涉布达拉宫文化,打造品牌,把风情为做浓。收集整合有关布达拉宫建筑、服装、风俗和餐饮等富含继承性的同时能够继续加工改建,加大布达拉宫文化发展潜力。把全国布达拉宫文化精髓集中提炼,让其变成和旅游相融合的精品。力求建造布达拉宫文化浓郁的民族气氛。发展布达拉宫文化旅游产业,要做到文化继承经济利益的互赢,要挖掘及采用有价值的布达拉宫文化符号,改变旅游商品的服务单一性,让其具有更高的附加值。文化符号是物质文化的内涵,最具互动价值的是居民平常生产、生活、节日、风俗的呈现与反应。政府需加大传播力度,媒体要做好宣传,达成思想共识,更完美的发扬及继承布达拉宫文化。在布达拉宫文物保护及使用上面,开发新商品,让其具有欣赏性与实用性,在进一步开发上,开发更多具收藏价值的差异性商品,扩宽其外延。总结本文主要对布达拉宫旅游开发策略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相关概述,开发旅游资源要凸显民族特色,减少同质化还要注重创新;其次分析了布达拉宫旅游现状及存在的各种问题;旅游布达拉宫首先创建了风景旅游管理局,以及旅行社,并且还成立了布达拉宫特色村。但是现在还是关键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风景旅游管理局的规模比较小,没有明确的分工,所以很多具体的项目没有办法落实,并且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开发建设的投入资金;最后提出布达拉宫旅游开发策略,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积极培育旅游市场等便于布达拉宫旅游业更好的发展。致谢经过近段时间的努力,本次论文的撰写已经接近尾声。在本次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如果没有指导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同学们的关心支持,想要完成本次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困难的,在此要首先对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谢意。在此,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导师平日里工作繁忙,但在我做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从查阅资料,开提报告的确定,论文大纲的修改,中期检查直到论文撰写结束,整个过程中老师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不仅多次询问撰写进程,还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也教我做人。老师那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此谨敬爱的导师表示我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1]梁源媛,高建.海岛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S2):56-62.[2]张希月,虞虎,陈田,王新歌,王甫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与应用——以苏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6,(08):997-1007.[3]宗雪.我国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16,(01):14-18.[4]张希月,陈田.基于游客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影响机理研究——以传统手工艺苏绣为例[J].地理研究,2016,(03):590-604.[5]郭泉恩,钟业喜.江西省宗教场所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J].地理研究,2016,(02):377-389.
本文标题:论布达拉宫旅游开发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75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