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茶学概论-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4学时)
茶学概论武夷学院茶学与生物系洪永聪茶学概论(24学时)绪论2学时第一章茶的起源与传播2学时第二章茶树的生物学特性2学时第三章茶树的品种与栽培4学时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4学时第五章茶叶的品质与审评4学时第六章茶的营养与保健2学时第七章饮茶习俗与科学饮茶4学时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4学时)第一节茶叶的分类(2学时)第二节茶叶的加工与贮藏(2学时)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第一节茶叶的分类(2学时)一、茶叶的命名二、基本茶类三、再加工茶类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一、茶叶的命名茶叶是一种传统商品,花色品种很多,为了便于识别和掌握品质特点,进行科学分类是十分必要的。不同种类的茶叶,命名的方法五花八门,可以根据产地、产季、茶树品种、干茶外形、茶叶内质、加工工艺等分别进行命名。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一)结合产地的山川名胜浙江的“西湖龙井”、“普陀佛茶”。安徽的“黄山毛峰”。江西的“庐山云雾”、“井冈翠绿”。四川的“峨眉雪芽”、“蒙顶甘露”。福建的“武夷岩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二)根据采摘时期和季节3~5月采制的称“春茶”,6~7月的称“夏茶”,8~10月的称“秋茶”。“清明”前采制的称“明前茶”,“雨水”前采制的称“雨前茶”。当年采制的称“新茶”,不是当年采制的称“陈茶”。白毫银针君山银针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三)根据茶树品种的名称闽北乌龙茶中的“水仙”、“肉桂”、“大红袍”、“奇兰”等。闽南乌龙茶中的“铁观音”、“黄金桂”、“毛蟹”、“本山”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四)根据干茶外形或色泽根据干茶外形而命名:“碧螺春”、“竹叶青”、“瓜片”、“蟠毫”、“秀眉”、“紫笋”、“银针”、“松针”、“墨菊”、“绿牡丹”。根据干茶色泽或汤色而命名:六大茶类的命名就是如此,如绿茶、白茶、黑茶、红茶、黄茶和青茶。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五)根据茶叶的香气、滋味安徽舒城的“兰花茶”。湖南江华的“苦茶”。四川蒙顶的“甘露”。福建漳州的“白芽奇兰”,武夷山的“肉桂”、“水仙”。蒙顶甘露白芽奇兰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六)根据茶叶加工工艺根据杀青方式或烘干方式而命名:“炒青”、“蒸青”、“烘青”、“晒青”等。根据发酵程度而命名:“发酵茶”、“半发酵茶”和“不发酵茶”等。根据再加工方式而命名:“花茶”、“紧压茶”、“速溶茶”、“罐装茶”等。祁门红茶云南普洱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二、基本茶类根据加工方式不同分为六大茶类:绿茶(greentea)、红茶(blacktea)、乌龙茶(oolongtea)、白茶(whitetea)、黄茶(yellowtea)、黑茶(darktea)。它们的发酵程度不同:全发酵茶,红茶;不发酵茶,绿茶;不同程度发酵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后发酵茶,黑茶。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一)绿茶不发酵茶品质特征:香高味醇,清汤绿叶。加工工序:鲜叶~杀青~揉捻~干燥。主要类型:蒸青绿茶、晒青绿茶、烘青绿茶和炒青绿茶。代表名优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信阳毛尖、日照雪青等。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二)红茶全发酵茶品质特征:干茶黑色,汤色红艳,叶底红亮。加工工序: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主要类型:小种红茶、功夫红茶和红碎茶。代表名优茶:正山小种、坦洋工夫、祁门红茶、滇红、川红等。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三)乌龙茶半发酵茶品质特征:绿叶红镶边,滋味甘醇、香气馥郁,讲究“韵味”。加工工序:鲜叶~晒青~做青~杀青~揉捻~干燥。主要类型: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代表名优茶: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等。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四)黑茶后发酵茶品质特征:叶粗、梗多,干茶黑褐,汤色棕红,叶底暗棕。加工工序: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主要类型: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滇桂黑茶。代表名优茶:安化黑茶、蒲沂老青茶、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等。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五)黄茶轻发酵茶品质特征::“三黄”,即色黄、汤黄、叶底黄。加工工序:鲜叶~杀青~闷黄~干燥。主要类型:黄芽茶、黄小芽和黄大芽。代表名优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温州黄汤、霍山黄大芽等。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六)白茶微发酵茶品质特征:茶芽完整,形态自然、白毫显露、香气清鲜、滋味甘醇、持久耐泡。加工工序:鲜叶~萎凋(日晒)~干燥。主要类型:白芽茶和白叶茶。代表名优茶:福鼎白毫银针、政和白牡丹等。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三、再加工茶类再加工茶:以基本茶类的原料经再加工而成的产品。根据再加工方式不同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保健茶和茶饮料等。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一)花茶熏花茶:采用香花与茶坯拼合窖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制成。主要类型:茉莉花茶、玳玳花茶、珠兰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等。代表名优茶:福建茉莉烘青、安徽玫瑰红茶、浙江珠兰大方、台湾桂花铁观音等。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二)紧压茶紧压茶:各种散茶经再加工蒸压成一定形状而制成。主要类型:沱茶、饼茶、茯砖茶、黑砖茶、方包茶等。代表名优茶:云南滇青沱茶、漳平水仙饼茶、湖南湘尖、湖北老青砖、四川康砖、云南普洱饼茶、广西六堡茶等。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三)萃取茶萃取茶:以成品茶或半成品茶为原料,用热水萃取茶叶中的可溶物,过滤后弃去茶渣,获得的茶汁经浓缩、干燥而制成的。代表产品:罐装绿茶、罐装乌龙茶、速溶红茶、速溶奶茶等。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四)保健茶保健茶:用茶叶和某些中草药或食品拼合调配后制成,使本来就有营养保健作用的茶叶,更加强它的某些防病治病功效。代表产品:杜仲茶、绞股蓝茶、降压茶、减肥茶、枸杞茶、富硒茶等。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4学时)第一节茶叶的分类(2学时)第二节茶叶的加工与贮藏(2学时)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第二节茶叶的加工与贮藏(2学时)一、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二、茶叶初制工艺三、茶叶贮藏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一、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茶叶加工:以鲜叶为原料,经过加工成为成品茶的过程,分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毛茶的初制加工对色、香、味、形等茶叶品质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虽然不同茶类其加工工艺不同,但它们具有基本相同的工艺原理,即失水、酶的抑制与促进,以及叶组织细胞的破碎。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一)失水茶树鲜叶含水量为75%左右,成品茶的含水量为5~10%,国家规定毛茶收购最高含水量不得超过9%。鲜叶水分通过叶背气孔与叶面角质层而散失。影响茶叶水分散失的外部因子,主要是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的流通状况。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1、温度温度高,蒸发快,但温度也不能过高,否则将使茶叶焦化,影响品质。通常,整个加热过程的温度应该先高后低,随着叶内含水量的减少而逐渐降低,以保证茶叶品质的形成。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2、空气湿度空气湿度低,茶叶中的水分就容易蒸发到空气中,从而加快茶叶失水的速度。在江南茶区的春夏季节,尤其是梅雨季节,空气湿度接近饱和,致使茶叶的干燥时间延长,能耗增加,且影响茶叶品质。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3、空气流通状况空气流通速度越快,鲜叶水分蒸发就越快。生产上,常采用鼓风或吸风装置来加速空气流通,促进叶内的水分蒸发,达到干燥的目的。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二)酶的抑制与促进与茶叶加工关系密切的酶类: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淀粉水解酶、蛋白酶等。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和氧气。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1、温度酶活性受温度制约;温度适宜时,酶活性强;酶活性最强的温度称该酶活性最适温度。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是,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当达到一定高温时,酶活性就丧失了。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利用温度对酶的两重性来达到对酶的抑制与促进目的。绿茶的高温杀青和红茶的高温干燥,就是利用高温来抑制和破坏酶的活性。红茶的萎凋、发酵和乌龙茶的做青,通常把温度掌握在35℃左右,以达到促进酶活性,提高酶促氧化产物的目的。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2、氧气氧气是影响酶促氧化的又一重要因素。加工1公斤红茶,从鲜叶到发酵借宿,约需氧气35升。工序耗氧量L/小时总耗氧量L鲜叶1.02.0萎凋叶1.512.0揉切叶3.06.0发酵叶4.515.0合计-35.0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三)叶组织细胞的破碎大多数茶类在加工过程中都要采用揉捻工序,来破坏叶细胞组织,使茶汁被挤出。一方面,有利于在加工过程中使一些化学成分之间相互混合并发生理化反应,从而形成茶叶滋味成分和香气成分。另一方面,有利于成品茶可溶性成分在冲泡时容易泡出茶汁。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红茶的饮用习惯是一次性冲泡,故采用重揉或揉切使叶组织破坏率高达90%以上。各种绿茶和乌龙茶均习惯于多次冲泡,故采用轻揉或中揉,使叶组织破坏率在40~60%之间。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二、茶叶初制工艺绿茶初制工艺:鲜叶~杀青~揉捻~干燥。红茶初制工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乌龙茶初制工艺:鲜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一)绿茶初制工艺绿茶初制: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道工序;关键工序为杀青。绿茶品质形成: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在热力作用下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形成“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1、杀青杀青: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抑制多酚类物质氧化,防止红变;同时蒸发部分水份,使鲜叶变软,便于揉捻造形。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2、揉捻揉捻:通过外力,使叶片揉卷成条,便于造形;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在叶面,提高茶滋味浓度。嫩叶宜冷揉,老叶宜热揉:冷揉,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3、干燥干燥:蒸发水分,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干燥方法:烘干、炒干和晒干。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二)红茶初制工艺红茶初制:分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关键工序为发酵。红茶品质形成:红茶品质特征为“红汤红叶”,色香味的形成都有类似的化学变化过程,只是变化的条件、程度上存在差异。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1、萎凋萎凋: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梗叶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同时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初现。萎凋方法:自然萎凋,将茶叶薄摊在室内或室外;萎凋槽萎凋,将鲜叶置于通气槽体中,通以热空气,以加速萎凋过程。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2、揉捻揉捻:茶叶在揉捻过程中进一步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肉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3、发酵发酵:揉捻后,叶组织受到破坏,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产生氧化作用,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发酵适度表现:嫩叶色泽红匀,老叶红里泛青,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4、干燥干燥: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干燥目的: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散发低沸点青草气味,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三)乌龙茶初制工艺乌龙茶初制:分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和干燥等五道工序;关键工序为做青。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1、萎凋萎凋:通过萎凋散发部分水分,提高鲜叶韧性,便于后续工序进行;同时伴随着失水过程,酶的活性增强,散发部分青草气,利于香气形成。萎凋方法:凉青(室内萎凋)、晒青(日光萎凋)、加温萎凋等。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2、做青做青: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摇动,叶片互相碰撞,擦伤叶缘,从而促进酶促氧化;再静置一段时间,氧
本文标题:茶学概论-第四章-茶叶的分类与加工(4学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75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