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一目的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获得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二范围适用于公司界定的管理体系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三职责1行政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工作,监督检查各部门对危险源的控制情况。2各部门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对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实施控制。3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危险源清单的审批。四程序1危险源的辨识1.1危险源辨识宜考虑工作场所内危险源的不同类型,包括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和心理类等。1.2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以下因素:——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安全检查、监视数据;——职业健康现状评价及工作场所职业有害因素检测结果;——事件记录;——以往审核、评价或评审的报告;——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输入;——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协商信息;——工作场所的过程评审和改进活动;——同行业的经验及事件教训;——组织的设施、过程和活动的信息,包括:a工作场所设计、交通方案(如人行道、机动车道等)、现场方案;b工艺流程图和运行手册;c危险物质(原材料、化学品、废物、产品、副产品)存货清单;d设备规范;e产品规范、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毒理学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数据。1.3危险源的存在范围a)生产现场;b)办公区域;c)生活区;d)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e)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1.4公司内危险源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作业活动);b)非常规活动(如:周期的、偶然的、紧急的)和状况。如:——设施或设备的清洁;——临时的工艺更改;——非预定的维修;——厂房或设备的启用或关闭;——现场外的访问(如:实地考察、作为客户走访供应商、勘查、远足等);——翻新整修;——极端气候条件;——公用设施(如:供电、供水、供气等)毁坏;——临时安排;c)紧急情况;d)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e)工作场所内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f)组织及其活动、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g)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1.5危险源辨识中应充分考虑到诸如易于使用、可能的操作失误、操作员压力和使用者疲劳等人的因素问题。在考虑人的因素时,宜考虑如下各项及其相互作用:——工作性质(工作场所布局、操作者信息、工作负荷、体力劳动、工作类型);——环境(热、照明、噪声、空气质量);——人的行为(性格、习惯、态度);——心理能力(知觉、注意力);——生理能力(生物力学、人体测量或人的身体变化)。1.6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受到伤害的类型及健康损害主要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执行。我公司涉及的人员受到伤害的类型主要有:a.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件。b.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件。c.机械伤害: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d.触电: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件。e.灼烫:指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等事件。f.火灾:指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件。g.高处坠落:指由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件。h.坍塌:指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件。i.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件,且事件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容器爆炸是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j.其他爆炸: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件均列为其他爆炸事件。k.中毒和窒息:指人接触有毒物质,如误吃有毒食物,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件;或在废弃的坑道、竖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倒,甚至死亡的事件称为窒息。两种现象合为一体,称为中毒和窒息事件。l.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件均称为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我公司涉及的人员健康受到损害类型主要有:中暑、噪声聋、尘肺等。1.7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对行为和工作实践的观察以及对不安全行为根本起因的分析;——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生产厂家、文献资料获取有关危险源的信息,加以分析研究;——访谈和调查;——安全巡视和检查;——事件评审及随后的分析;——对有害暴露(化学和物理的因素)的监视和评价;——工作流程和工艺过程分析,包括其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可能性。2风险评价本公司风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判别法)”或直接经验判定法。2.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判别法)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件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件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LEC评估法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危险性:D=L×E×C考虑实际意义,本计算公式不考虑概率为零的情况。公式中:D—表示风险值L—表示发生事件可能性E—表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表示发生事件产生的后果表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可能级别设备、环境及管理因素人的因素极可能无安全控制设施,无管理控制措施,无法避免事件的发生。经常发生习惯性违章作业或无证作业、酒后作业10相当可能无安全控制设施,但有管理控制措施或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多起事件,无法有效避免事件的发生。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时常发生违章作业或疲劳作业6可能安全控制设施不全,有管理控制措施或在同类作业中三年内曾经发生过事件或事件,无法有效杜绝事件的发生。在生产作业节奏较快情况下,偶尔发生的违章作业或操作不熟练3可能性较小本质安全化控制设施不全,有管理控制措施和有效的异常报警、监测手段,能预测事件的发生或在同类作业中曾经发生过事件、事件。因健康或环境等特殊原因造成的偶尔失误或误操作1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5不可能安全控制设施齐全有效,实现设备本质安全化,在误操作情况下能避免人员伤害,有效杜绝事件发生。0.1注:表中安全控制设施指在危险源与作业人员之间加一硬件防护设施,如机械防护罩、安全联锁装置、隔离装置、通风装置等。异常报警、监测手段指有紧急状态报警装置或有效的定期检验。管理控制措施指如作业规程、工作许可等。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表3发生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C)分数值发生事件产生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件产生的后果10010人以上死亡及健康损害5职业病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处于危险环境中2每年几次暴露6每天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1每年一次暴露4每周一次出现于危险环境中0.5几年一次出现在危险环境中3每月一次402—9人死亡3轻伤151人死亡1微伤7重伤表4危险等级划分(D)分数值风险程度危险等级风险性质>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级不可允许风险160—32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2级重大风险70—159显著危险,需要整改3级中度风险20—69一般危险,需要注意4级可允许风险<20稍有危险5级可忽略风险2.2确认重要危险源当D值≥160时,评价为重要危险源,也可以根据经验,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曾经发生过事件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害的危险源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可直接评价为重要危险源。2.3危险源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符合下述四种情况之一者,可直接定为重大危险源:a.按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所列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危险源;b.可能导致一次事故造成死亡3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及以上后果的危险源;c.可能导致一次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如爆炸、多人急性中毒、需要社会救助的重大火灾)及其他严重损失(如环境破坏)的危险源;d.可能造成一次坍塌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或价值损失50万元及以上危险建(构)筑物。2.4行政部组织各部门根据上述要求对风险进行评价,继续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公司重要危险源,形成公司“重大危险源清单”。2.5凡符合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所列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重大危险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上报和管理。3风险控制策划3.1行政部负责监督、协调各部门对确定的重要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常规的控制措施采用以下方法:1)、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2)、制定管理程序;3)、培训与教育;4)、制定应急预案;5)、加强现场监督检查;6)、保持现有措施。3.2如果需要新控制措施或者需要对控制措施加以改进,则控制措施的选定宜遵循控制措施层级选择顺序原则,亦即:可行时首先消除危险源;其次是降低风险;将采用个体防护装备作为最终手段。应用控制措施层级选择顺序的示例如下:a)消除——改变设计以消除危险源,如引入机械提升装置以消除手举重物危险源等;b)替代——用低危害材料替代或降低系统能量(如较低的动力、电流、压力、温度等);c)工程控制措施——安装通风系统、机械防护、联锁装置、声罩等;d)标示、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安全标志、危险区域标识、发光照片标志、人行道标识、警告器或警告灯、报警器、安全程序、设备检查、准入控制措施、作业安全制度、标牌和工作许可证等;e)个体防护装备(PPE)——安全防护眼镜、听力保护器具、面罩、安全带和安全索、口罩和手套。3.3与重要危险源相关的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控制,以保障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具体措施如下:a)一级风险应停止作业活动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b)二级风险应通过运行程序、目标和管理方案、预案加以控制;c)三级风险应通过运行程序、培训和绩效监测等方法进行控制;d)四级以下风险依照管理规定各作业岗位自行控制。3.4公司负责提供实施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和方案的资金、专项技能、职业健康安全防护设施、劳动保护用品等必要资源。3.5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的评审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在实施前应予以评审,评审内容:a)措施计划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b)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c)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d)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e)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4变更时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4.1各单位要保证有效管理和控制可能影响其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的任何变更。这包括组织结构、员工、管理体系、过程、活动、材料使用等的变更。此类变更在其引入前宜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评估。宜启动变更过程管理的情况示例如下:——新的或经修改的技术(包括软件等)、设备、设施或工作环境;——新的或经修订的程序、工作惯例、设计、规范或标准;——不同类型或等级的原材料;——现场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包括承包方的使用)的重大改变;——健康安全设施和设备或控制措施的改变。4.2各单位在发生各种变更前,识别在单位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或单位活动中与该变更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为确保任何新的或变化的风险为可接受风险,变更过程管理宜包含对下列问题的考虑:——已产生新危险源了吗?——与新危险源相关的风险是什么?——源自其他危险源的风险已发生变化了吗?——变更可能对现有风险控制措施产生不利影响吗?——在牢记可用性、可接受性以及现时和长期成本的情况下,已选择最适宜的控制措施了吗?5危险源的重新识别与评价5.1每年管理评审前,行政部组织相关部门对危险源进行一次重新识别、评价,如有变化予以更新。对“重要危险源清单”进行调整,并保持相关的记录。5.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需持续进行,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危险源重新识别与评价:a)方针变更;b)目标及管理方案实施前及实施完成后;c)生产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物料变更;d)
本文标题: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792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