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中国近现代饮食文化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饮食文化的变化高一(17)班组长:李美贤组员:莫惠玲,陈诗敏,陈敏颖,李璐璐,劳逸雯,黄海鹰,刘家仪指导老师:戴丹英文摘要:2008isthe30thanniversaryofChina'sreformandopening.GreatchangeshavetakenplaceinChinasince.1978andtheChinesedietculturealsodeveloperapidlytheseyears.ThemembersofourgroupshowgreatinterestinitandallofuswanttoknowthedevlopmentofChinesedietculture.一.研究计划1.研究背景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身边的很多事物都快速变化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变化是巨大变化之一,我们组都对饮食文化着框题有兴趣,而且也很想知道自改革开放后饮食文化的变化情况。2.研究目标(1)民以食为天,饮食变化有很大程度与生活水平相联系;(2)通过研究近现代中国饮食文化的变化,来反映中国的饮食有多大的变化,从而了解百姓的生活有什么改变;(3)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严谨的学术态度,初步掌握对饮食文化的研究思路和方法。3.研究计划第一阶段:(第一学期15-20周)准备工作,询问长辈或老师有关资料;第二阶段:(寒假期间),分组搜查,以互联网,报刊形式来查阅为主;第三阶段:(寒假回来新学期1-3周),整理资料,制作研究报告。4.研究方法(1)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收集资料。(2)通过查找到的资料归结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饮食文化变化。(3)选取部分地区的饮食差异做个案分析。二.研究过程1.改革开放前人们的饮食文化在计划经济年代,百姓只能有啥吃啥。30年前吃饭用的粮票大锅饭时代农民劳动场面30年前,城里人吃粮得用粮票,还要排“长蛇阵”。农村每天就一斤粮,而且还得精细达配;哪时,城里人没粮票了,得卖高价粮,农村人没粮了得向生产队借;哪时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饿肚子的次数比较多,因为,哪时全国上下左右粮食都不足。那时食物短缺,能吃饱就不错了,那还能有什么挑挑拣拣的了啦!只能好歹地吃饱肚子,记的那时,经常是望着苦苦的萝卜只能好歹地吃上几口,实在是难以下咽,那只有饿着了,即使饿着也不愿意吃那些苦涩的菜了。那时的人几乎都是面黄肌瘦的,有的胖那也是因为吃了那些有害的食物,而致使人们面部浮肿。那时红高粱粥是最经常喝的,也是最难喝的,玉米粥还算好喝的,也许能有点好吃的就是红薯面了,就是用红薯切成片,晒干后再磨成面,蒸好后当作主食吃。那时的蔬菜也就是萝卜白菜,好的地方就是能买点土豆了。整天也没有什么菜吃,老是吃咸菜,比如:萝卜缨子、胡萝卜、萝卜、芥菜等,还有就是吃白菜剩下的白菜邦子、白菜嘎头也舍不得扔掉,也淹了咸菜,好一点能淹上什么豇豆角,利用拉茄子秧时没有成熟的小茄子做成茄泥,好像是把它们先蒸一下再弄烂,放在坛子里用盐淹,好一点的就是淹的豆角咸菜了。还有就用已长了毛的馒头,也舍不得扔了就把它们弄碎发酵后做成酱吃,那就是最好的美味了。那时,也没有什么水果可吃,最多也就是人家有钱的买的苹果了,只能把红薯当水果吃了,最惬意也就是能吃一块烤红薯了。没有甘蔗吃,就在秋天时把高粱杆当作甘蔗吃,那时每天都大吃大嚼着,很是快乐。每天秋天都会把红薯放深深的竖井里储存,把白菜放在地窖里,萝卜就用土深埋在固定的坑子,红薯、白菜还要经常翻动,以免它们腐烂了,萝卜吃时再挖出来。那时就这么几样菜吃,而且早晚还都经常吃咸菜呢!(长辈的回忆)2.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饮食文化到了上世纪80年代,广东等地率先开放,使粤菜风行全国,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食品的品种多了起来。再到上世纪90年代,川菜、东北菜、湖南菜盛行,韶山一位农民将“毛家菜”饭馆开到北京,引起关注和轰动;蔬菜种类越来越多,肉类产品加工已初具规模,百姓餐桌上的花样也逐渐多了起来,最大的变化还是百姓进酒店的明显增多,婚宴、寿宴、家庭宴、生日宴……成为一种流行。再往后,一度淮扬菜、上海菜时兴,这是因为上海开始腾飞,再次影响人们的饮食爱好;鲍鱼、海参、鱼翅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百姓还能随意享受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等。如今,我们不妨到超市去看看,各种熟食、肉、蛋、鱼、蔬菜、水果、牛奶、饮料等应有尽有。人们追求的不再是吃饱,而是讲究饮食结构、营养搭配。人们开始寻找健康饮食:蔬菜要吃绿色的,鱼虾要吃活蹦乱跳的,肉禽要吃新鲜的……总之,到了21世纪初期,老百姓们开始寻找健康主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极为重视。蔬菜要吃无污染的,粮食要吃当年的,鱼虾要吃欢蹦乱跳的,肉禽要吃排酸的,连花生油都要专找非转基因的。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成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3.饮食价格的变化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而现在的价格在1.30元左右,上涨了接近8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到现在的平均6元,上涨了7倍还多。牛羊肉的价格至少达到10倍以上,食用油的涨幅大概也有7倍多。想一想,真的是很吓人啊。4.小结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不管什么年代,人们的生活中都少不了饭桌。小小餐桌,饮食观念,折射社会发展步伐。改革开放30年来,最让老百姓感觉真切的也就是菜篮子、米袋子的变化。那一个个家庭消费小帐本,那一张张商品购物券,像生活的睛雨表,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蔬菜主要是到副食品商店,副食品商店也是计划供应,发菜票,比如说到春天时候了,就给白菜、茄子、黄瓜,从4月份开始,菠菜、小白菜。就这么大小的小白菜也要凭票,那时候每家每户票证太多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迅速推广,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城里凭票供应蔬菜的情况逐渐得到改变。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阐明,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随后,以城市为重点的各个领域改革迅速掀起高潮。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不但大白菜进了小区,而且地摊上摆上了蔬菜卖,此后这些地摊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发展成市场。原来在菜市场买菜、肉类、鱼类、蛋类,那标签上写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不懂得还有讲价的说法。那么市场开放以后,带来了方便的同时,还带来了价格大战。你这边一元,我这边就8角,老百姓在早市也学会了讨价还价。从勒紧裤腰带,到凭票购买,从空空的菜篮子,到“天天过年”的百姓饭桌子,从追求精细粮食再到粗细粮搭配重新成为消费时尚,老百姓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长期以来,衣食住行的“食”,在人们生活消费中所占比重最高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三、结论1、研究成果结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使用粮票,计划经济,什么都是定量,老百姓都顾不上什么口感,营养,只要能够吃饱就行;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人们餐桌上可以天天吃鸡,蔬菜应有尽有,食物逐渐丰富。由此可见,从粮油食品凭票供应到大鱼大肉满桌,再到现在的粗细粮搭配,营养配餐,折射出人们饮食观念的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直到现在饮食文化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这些巨大的变化完全得益于改革开放。2、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不能一一地列举出来进行分析,探讨。四.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合作研究,我们对中国饮食文化进行了了解,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增进友谊,视野以及思想都开阔了。在研究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协调合作,取长补短,学到了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培养了自己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加强了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五、指导教师评语:该课题切中生活实际,以小见大,从饮食中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在探讨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收到较好的效果。——范仲梅附:参考文献及网络资料来源网络资料来源:百度知道,百度百科
本文标题:中国近现代饮食文化的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804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