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历史必修二复习ppt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进程•本模块的学习要点: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国经济专题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标内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一、农业方面生产工具耕作方式、方法、技术与制度土地所有制水利灌溉基本模式原始农业石刀、石斧、石犁刀耕火种(经常迁徙)氏族公社公有集体劳动商周耒耜和少量青铜农具“耜耕”或“石器锄耕”、懂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肥和治虫等(走向定居)井田制的形成和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阶段)铁犁牛耕、垄作法都江堰、郑国渠个体劳动、小农经济两汉耦犁、犁壁,耧车(改进和普及阶段)铁犁牛耕普及魏晋南北朝北方耕耙耱技术、南方耕耙技术、进行轮作和绿肥种植翻车隋唐曲辕犁(完善阶段)普遍育秧移栽均田制立井水车、高转筒车两宋江南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水转筒车明清专业化;区域化风力水车【重点阐释】1、小农经济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形成时间:春秋战国①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点作用和影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①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②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③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地位:(1)农业的起源: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世界领先(2)产业结构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3)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4)农业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技术先进(5)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自然经济)2、古代农业的特点【重点阐释】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二、手工业(一)具体表现1、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方式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重点阐释】2、手工业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1)概况:时间:明朝中后期地点:江南地区某些手工业部门标志:“机户”雇佣“机工”(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早期的资本家早期的雇佣工人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机户:机工: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概念不要混淆(2)制约因素①政治(环境):②资金:③劳动力:④技术:⑤市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土地买卖和高额地租影响商业资本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家庭手工业和小农经济农民的无力购买;闭关锁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国家政策劳动力国际市场国内市场资金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了资本的积累。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国家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3、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第一、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第二、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第三、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第四、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三、商业(一)具体表现商人货币商品交通市场城市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重点阐释】1、“市”的发展汉朝:出现了除都城长安外五大城市中心;有专门贸易的“市”,“坊”与“市”严格分开;官府设立专门管理市场的官员,市场经营有固定的时间。唐朝:商业城市发达如北有长安、洛阳,南有扬州、益州;“坊”与“市”仍然分开;市场经营仍有固定的时间,但农村集市有了进一步发展。宋朝: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有繁荣的白天市场,也有热闹的夜市,还有五更后就活跃起来的早市。还有娱乐场所“瓦肆”。瓦肆中有戏曲、杂技和武术表演,还有艺人说书。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如北京等。2、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1)国家的政局。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这以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和元明清时期最为典型;反之,国家四分五裂,战乱不止,就会严重影响商品交换的进行,这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最典型。(2)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农业发展带来农产品的增加和农民的富裕,手工业的发展带来手工业产品的增加,农产品和手工业品需要交换,这个过程就是由商人通过商业活动完成的。所以说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3)国内交通和中外交通状况。如秦朝和隋朝修筑驰道,隋朝开通大运河,元朝疏浚大运河,这都有利于国内贸易的发展。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4)货币的统一,纸币、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便利了商品交换的进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5)国家采取的政策严重影响商品交换的进行。在我国古代,统治者采取的不同政策会对商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采取的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清朝统治者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南宋统治者则鼓励海外贸易,促进了南宋时海外贸易的兴盛。3、古代商业的发展特征●我国商业兴起较早;●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以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和影响;●商业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控制,特别是海上贸易由官府垄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业活动逐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四、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的演变【重点阐释】井田制氏族公社所有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为主体)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特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瓦解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许多私田(根本原因)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税制改革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特点:形成:战国时各国先后进行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①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②农民占有少量或没有土地;③封建政府和皇帝掌握一部分土地。演变曹魏:北魏至唐中期:屯田制均田制唐后期至明清: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高度集中。封建土地国有制2、重农抑商(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专制王朝沿用。(2)目的:①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直接目的)②巩固封建统治(根本目的)(3)表现:(见教材)(4)评价(双重作用)积极作用: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消极影响: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3、“海禁”与“闭关锁国”(1)含义:①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②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对外国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2)目的:巩固封建统治(根本目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封建统治。(3)评价(双重作用)◆消极影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专题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标内容: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阐释】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三种主要形式:外国资本主义、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1)兴起的背景:(2)口号:(3)代表人物:(4)主要内容:(5)结果及其原因:(6)评价:(见复习提纲)阶段时间原因表现影响认识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的诱导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19世纪末)1.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短暂春天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1.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2.“实业救国”的影响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4.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曲折发展较快发展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1.全国的基本统一2.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沉重打击抗战爆发后1.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企业为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官僚资本的膨胀;民族资本的萎缩萎缩抗战胜利后1.蒋介石出卖国家主权△2.美国商品的排挤3.官僚资本的排挤4.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复习提示:要准确把握民族资本主义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原因、表现和影响,特别要重点注意甲午战后(初步发展)和民国初年(短暂春天)的相关内容,在考试中出现的次数最多。(1)阶段表阻碍因素1.“先天不足”(资金、规模、技术)2.“后天畸形”(产业、布局不合理)3.社会性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压迫)4.动荡政局推动因素1.列强入侵对自然经济的冲击2.政府鼓励发展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抵制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热情(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及推动因素(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经济: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政治:它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奠定了阶级基础。也导致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思想: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专题三(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标内容: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50~70年代:起步:49-56探索与失误56-66劫难66-76一五计划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周邓恢复调整国民经济70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点、线、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行政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知识体系构建【重点阐释】1、中国现代史阶段划分(便于大家学习)1949年10月----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1953年-----1956年底(三大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
本文标题:历史必修二复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81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