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教育资料】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学案一--政治制度(答案不全)学习专用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专题一政治制度一、隋唐时期1、隋唐时期在政治上实行什么样的制度?2、选拔人的制度才是什么?二、宋朝。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方面是什么?2、中央是什么?3、地方是什么?4、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有什么影响?三、元朝1、在中央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是什么机构?2、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是什么机构?3、负责监察事务的是什么机构?4、元朝在地方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四、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突出表现是什么?2、明朝在中央加强君权的措施是什么?3、明朝在地方加强君权的措施是什么?4、明朝军事上加强君权的措施是什么?5、明朝在思想上加强君权的措施是什么?五、清朝1、清朝是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是什么?2、为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加强君主专制,实行什么样的措施?六、小结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七、重要的政治家或皇帝1、隋文帝2、隋炀帝3、唐太宗4、武则天5、唐玄宗6、宋太祖7、宋真宗8、宋高宗9、成吉思汗10、忽必烈11、明太祖朱元璋12、明成祖朱棣13、努尔哈赤14、皇太极15、顺治帝16、康熙帝17、雍正帝18、乾隆帝19、岳飞20、文天祥教育资源教育资源21、寇准22、完颜阿骨打23、耶律阿保机24、元昊练习题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古代史上实现国家统一的几个王朝的历史不能进行类比的是()A.秦朝B.唐朝C.北宋D.元朝2.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明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人民反抗B.压制知识分子C.巩固封建统治D.统一思想4.有关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哪幅是错误的?A.B.C.D.5.我国的历史是由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在其发展长河中,出现了许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第一个统一全国的政权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A.契丹族B.女真族C.党项族D.蒙古族6.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A.行省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科举制7.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反映了宋朝统治者推行的国策是()A.重武轻文B.重农抑商C.重视教育D.重文轻武8.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①防止和杜绝了唐末五代以来武将跋扈和兵移政变局面的出现②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③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④使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出现财政危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从封建政治制度层面来考察封建集权主义的演变,下图反映明朝皇权空前强化的是9.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③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汁州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A.②①③④⑤B.②③①④⑤C.②③④①⑤D.②①③⑤④10.侯杨方《盛世启示录》中记述:“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航行于松花江,巡视至吉林乌喇(今吉林省吉林市)……此次行程非常艰难……冬雪之时,沙结冰坚;夏雨,泥深淤阻……”康熙帝此次行程的任务是教育资源教育资源A.收复台湾B.抵御沙俄入侵C.平定少数民族叛乱D.册封少数民族宗教领袖11、观察下列三幅历史地图,回答问题。图3(1)上述三幅图反映的当时政治形势的特点各是什么?(2)小明是辽宁锦州人,当时他的家乡所处地域在图1、图2中各属于哪个政权管辖?在图3中,他的家乡属于哪一行政机构管理?(3)简要指出宋元时期我国政权局势从图1转变为图3的经过。(4)比较三幅地图,指出其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11.(1)图1是北宋、辽与西夏三个政权并立;图2是南宋与金对峙;图3是元朝统一全国。(2)在图1中属于辽政权管辖;在图2中属于金政权管辖;在图3中属于辽阳行省管辖。(3)女真族兴起,建立金,先后灭掉辽和北宋;北宋灭亡,南宋继而建立,后与金达成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13世纪,北方蒙古族兴起,建立蒙古政权,先后灭西夏、金、南宋,实现全国统一,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管辖辽阔的疆域。(4)趋势:各民族政权由并立、对峙逐步走向统一。原因: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逐步完成封建化;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经济重心实现南移,南北差距逐步缩小。12、.识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3分)(2)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3分)(3)图二与图一相比,政权疆域也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C两国在当时达成了怎样的协议?(2分)(4)从结束图二这种局面到实现图三这种局面,是由哪一个政权完成的?(1分)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重大创新?(1分)图三这种统一局面的实现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12:(1)A.辽;B.西夏;C.北宋。(2)A.金;B.西夏;C.南宋。(3)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4)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创立了行省制度。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3.某校七年级同学开展“话说元朝”的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分析材料】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城,平西夏,灭女真,……而天下为一。……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1)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两点历史信息。元朝疆域非常辽阔;元朝统一了全国;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等。(2)材料中使“天下为一”的人物是谁?忽必烈。(元世祖)【理解学习】教育资源教育资源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3)以上材料体现出统治者怎样的思想?民本或农本思想。【论从史出】史实结论元朝时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交融在一起。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4)论从史出是一种学习方法。根据以上史实,你会推理出什么结论?元朝时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14.阅读下列材料:“他是唐朝初年的一位政治比较清明的皇帝,他引用了“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来作为自己治理国家的思想依据,并开创了唐朝初年的治世局面。”请回答(1)、引用古语治国的是唐朝哪位皇帝?说出他能有此认识的历史原因?(2)、这段材料主要叙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鉴于此,他对材料中的“人”采取了怎样的政策?(3)、他统治的时期史称什么?举例说明唐太宗在位期间对人才的态度?(4)、他在位时的统治政策对当今社会有哪些启示?14.(1)皇帝:唐太宗;历史原因:借鉴隋朝暴政速亡的教训。(2)最高统治者和百姓;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或轻徭薄赋(3)贞观之治;对人才态度: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如重用魏征;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如重用房玄龄、杜如晦。(4)(答出任一点即可)善于调整政策,重视提高民生;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社会稳定;注重民族团结;培养重用各类人才;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等
本文标题:【教育资料】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学案一--政治制度(答案不全)学习专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843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