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企业管理现状我国企业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国外一项关于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的调查显示:1998年我国国际竞争力在47个国家和地区中列第29位,管理水平居第36位,就业人员人均GDP5837美元,居第46位,而居第20位的我国香港是46848美元,1999年我国的位置从29位降到第30位,2000年是第33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关于我国企业总资产和销售额的调查。调查显示:1998年我国工业500强平均总资产和销售额分别相当于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0.88%和1.74%;平均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率和人均收入分别相当于世界的24.62%、12.31%和9.51%;我国企业研发费用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38%以下,世界500强一般在5%到10%。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工业500强还不具备世界级的竞争力。1、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强许多中国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也没有一套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大多数企业是被动反应型的,随着新问题的出现,由经营者制定新的措施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或者随着其他企业新管理制度的采用而加以仿效,却很少顾及新制度与原有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新制度是否适应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等等。其结果或者是管理制度之间的系统性不强,或者由于淮桔北枳,只是东施效颦而已。这一点,在许多中国企业推行IS0900O标准时便暴露的非常明显。2、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许多中国企业忽略了企业家永续经营的最终目标,一味追求短期效益或者仅仅是利润最大化、规模的增长;也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战略目标,但由于战略目标的不切实际,很容易变成一纸空文,或者造成企业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阱。已经有一些企业经营者开始反思企业的战略目标,力争克服头脑发热或目光短浅的问题,逐步延长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不单纯追求规模,而是在市场竞争中塑造强者的形象。3、顾客导向还是企业导向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以市场的变化、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指南针,但大多数企业仍安于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拓。这种企业导向的直接结果是以我为主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不一定能够保证生产出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能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也无法转化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按照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的观点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创造顾客。那些不断跟踪顾客需求变化的企业已经在市场竞争中尝到了甜头,畅销的产品不仅为企业直接创造了价值,还建立了最可宝贵的顾客的品牌忠诚度。4、人治还是法治从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评选出各种头衔的企业家。因此中国企业经营者越来越多地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当然其领导风格与个性也对他所管理的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中国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营者本人的领导权威影响极大,在一些企业中,甚至到了对其决策无人置疑的程度,而这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因为没有人可以永远正确。虽然在目前的环境条件下,这种集权和独裁在许多时候是有效的,但面对未来多变复杂的环境人治将很难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和在竞争中获胜。人治色彩的浓厚,也是中国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在企业管理体制上实行法治,将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5、用人还是培养人许多中国企业感慨:现在越来越难留住人了!不仅是留人,在企业招聘新员工时,中国企业也很难与外资企业抗衡。也许有人会将之归为国内企业工资太低的缘故,但根本上是企业内部没激励机制的问题,除了在物质激励方面受现有资源限制导致中国企业缺乏吸引力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企业只会用人,而没有培养人。比较中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员工的培训投入上。外资企业的培训完善而系统,并且与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的实际密切相关由于将员工视做最宝贵的人力资本,外资企业的培训投入也产生了极高的收益。反观中国企业的员工培训,似乎多为应急或被动式的,企业经营者似乎没有将培训作为投资来看待,而只用不培养也无法建立员工与企业间的归属关系,更不要说企业凝聚力或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了。6、企业文化建设有待深入中国许多优秀企业非常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策划企业文化。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重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建设,而忽略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作用;重视策划人员的创意,忽视企业的实际情况,致使企业文化只是花瓶,无法获得员工的认同;企业文化千篇一律,缺乏个性,重视文字的工整,忽略企业特性的表达等等。这些都对企业应对未来环境和企业员工的潜力发挥不利。因此,中国企业的文化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对策)未来中国企业的增长方式变化会对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我国企业由过去的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带来成长,将逐渐演变为依靠效率的提高带来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企业必将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制约这种变化的将是管理因素。因此如何适应这种机会,对于中国企业管理者们,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将是一种挑战。另外这种新的增长方式,对于技术、市场包括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的创新提出了比以往更加迫切的要求。能否顺利地建立起有利于创新的管理制度和文化环境是未来中国企业管理层们面临的另一种挑战。(一)管理科学化管理科学化是贯彻在工业化社会中所有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中的一条主线,而且在发达国家是已经完成得比较好的一项工作。在这项工作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项任务需要完成:1.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我们提出了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的方向。这个方向其实就是科学化的过程。资本所有者从企业经营管理领域逐步退出,技术官僚作为日常管理者,其地位也逐渐上升,并随着经营管理的职业化而固定下来,这种职业化趋势逐步演变为相对独立的经理市场。职业经理是一个具有职业独立性的要素,经营管理是他的职业,因而他不得不追求企业的长期目标。2.程序化与标准化工作不论是在生产线还是在职能部门,员工工作的大部分将是程序化和标准化的,而且有科学的指标进行衡量。这样做虽然会影响到创造性的发挥,但是对于减少人员的偷懒偏好和鼓励勤勉是有帮助的。同时程序化和标准化的工作也对产品、服务和管理的质量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3.科学管理思想的贯彻科学管理思想的精髓是严格、精确、自律和试验。这些思想要贯彻到管理职能的所有方面,包括计划过程和由此产生的制度、程序、政策、战略和目标、组织过程和组织结构以及激励和领导。跨国管理、复杂性管理、创新管理等新的课题离不开科学管理思想的贯彻。尤其是自律,因为它是一种很高的自觉境界,是一种能够持久地激发人的自我意识的制度环境。我们不反对“企业人道主义”或‘人本化管理”,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本化管理”是在科学管理基础上实施的,是在员工和管理者能自觉地贯彻了科学思想之后才能行之有效的。没有科学管理作基础,“人本化管理”必将是无本之木。(二)管理制度化管理制度化是与管理科学化紧密相联的,它是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以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经营风险而逐步被认识和强化的。要适应复杂的市场和残酷的竞争,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的制度和程序,确立互相协调的目标的优先顺序,而不是通过管理者的随意性或某种妥协来达到。在制度化过程中将有以下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强。1.确立制度的权威性确立制度的权威性,主要是针对制度的执行问题而言的。在企业中,制度一旦建立,组织内所有成员无论是制度制定者本人,还是普通员工,必须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执行,而不允许任何特权和例外的存在。如若不然,必然造成制度形同虚设,而且也将降低企业管理者本身的权威性。2.制度制订的科学合理性当然,制度得以执行的重要前提是制度本身是科学合理的。制度的制订过程中,就必须考虑执行的问题。制度应该是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真实准确地反映某一方面的问题和需要,具体详备地提供解决的途径或方案。既不能脱离现实,也不能抽象泛泛。而且在制度的制订中,应该与各层次员工充分沟通,征求其意见和建议,确保制度得以贯彻执行。3.制度的完善性由于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任何一个制度的实施,都有可能由于相关方面制度的不完善或缺失而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管理制度本身应该是完善的,涵盖企业管理系统的方方面面,并且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加以补充、修订和加强。(三)分权化分权化伴随着整个工业现代化过程,因为企业规模和企业的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同时技术和顾客需求的变化速度也在加快,另外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量都在成倍增长。这些都使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不可能最快捷和最准确地进行相关方面的决策,这就导致了分权化的发展。同样与之适应的是,这个时期企业中层管理者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完全有能力处理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一切事情。在分权化过程中有以下方面的管理工作需要加强:1.充分授权充分授权是建立在对员工的充分信任基础上的。充分授权包括事、权、责三位一体的同时授予,也就是说,赋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以实现目标。但充分授权不等于放任自流,有所不为而有所为,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哪些权利下放,哪些权利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2.合理组织分权化的结果就是产生相应的分权化的组织结构。无论是事业部制的初期分权,还是战略事业单位制以及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的产生,都是响应分权的管理潮流而出现的。这就需要企业的经营者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现状合理地进行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新的组织结构不仅能够使决策的重心下移到适当的层次,而且还能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所贡献,高层管理者对战略的实施有所控制和把握。3.以合作促进竞争分权化不仅体现在企业内部,还要体现在企业外部。通过在组织内部建立企业所需要的职能服务和零配件供应,把这些部门置于完全的命令和控制范围内的思想观念是产生“大而全”、“小而全”现象的主要原因;而分权化思想则要求采用其他方法来影响,进而控制这些服务和供应商。他们可以用参股、控股或提高自己知名度等等方法,而不再简单地利用完全并入的方法;要逐步建立通过与别人的合作来提高自己竞争力的思想和方法。(四)民主化民主化是由于信息量的加大和所需技术的日益复杂所产生的后果,同时也是激励员工的一种重要手段。当物质激励越来越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时,以让员工有充分的参与权力为本质的目标管理成为新的选择。1.决策的民主化如果说分权化是决策重心发生变化的话,那么民主化则是针对决策过程而言的。决策的民主化体现在影响决策制定的人员范围扩大了,而且企业内部确实允许员工对决策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可以尊重和认真对待员工的决策建议。可以说,决策的民主化也保证了决策的完全执行。决策的民主化可以通过在不同层次、不同决策内容等建立决策制度加以保证,而员工真正的参与则有赖于民主的企业文化氛围。如果没有这样的文化基础,决策的民主化也不会得到员工的响应。2.全员参加全员参加在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格外重要。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员工都参与自己目标的设定,参与对组织目标的决策,有利于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在企业管理中,能否发现问题是关键。通过全员参加,动员企业内部所有力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形成企业内部的凝聚力,通过共同的事业,对共同目标的追求和实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也可以大大增加。目前在企业流行的全面质量管理(TQC)就是以全员参加为哲学基础的。3.职务扩大化职务扩大化或职务柔性化,是在实际工作中促进员工学习并且提高他们工作愿望的方法。在职务扩大化中,可以减少员工之间在沟通上的障碍,加快信息的流动,进而保证各项决策的顺利实施。同时,职务扩大化可以使一人多能,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五)教育化教育化是伴随着竞争激烈而使技术或技能不能适应需要而日益受到重视的。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公司的宗旨、价值观、政策能够形成共识,这保证了分权能够得以很好的进行。教育还是对于员工的一种重要激励。未来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知识的竞争,在这里人才是关
本文标题:中国企业管理现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8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