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5产业与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专题研究
12.5产业与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专题研究第一部: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与趋势一、解读都市型工业都市型工业是一种与传统工业相联系的轻型的、微型的、环保的和低耗的新型工业,是以大都市特有的信息流、物流、人才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加工制造、营销管理和技术服务为主体,以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商用楼宇为活动载体,适宜在都市繁华地段和中心区域内生存和发展,增值快、就业广、适应强,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现代工业体系。其特征主要体现在8个方面:(1)布局主要在中心城区内:(2)具有良好的建筑外形,与城市生态环境相协调;(3)具有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和工业楼宇;(4)多属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和轻加工型企业;(5)个体、私营、民营等多种形式并存,多元投资,以小企业为主体;(6)公司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劳动力组成形式多样化,但重点是中小公司企业;(7)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8)有现代工业与传统工业相结合的“二元结构”特征。都市型工业的行业范围比较广泛,与一般工业相比,具有4个方面的功能:一是能提供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居民生活质量提高2的产品。二是可以为城市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缓减城市的就业压力。三是能够提供满足城市功能发展需要的产品,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发挥补充作用,有利于形成更加合理的工业结构体系。四是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的活跃因素,形成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有效补充,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和技术创新的动力,推动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二、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发展现状1.总体情况我国都市型工业是从1999年上海市作为工业发展战略,首先开拓发展的近年来,上海工业主管部门针对中心城区已经显露城市空心化的端倪,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支撑区域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的战略考虑出发,制订了《关于加快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建设的若干意见》和《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通过采取转性与转型并举、市区联手等办法,鼓励市属企业利用闲置厂房当房东,盘活资产存量;地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新企业落户。经过这种模式运作,使地区得税收,职工得就业,产业得发展,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共同推进上海都市型工业的发展。截至2002年底,全市10个中心城区已建成180多个都市型工业园区,园区总建筑面积达3到580万平方米以上,盘活国有资产80多亿元,引进企业5000多家,创造税收租金超过15亿元,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0余万个。到2005年,上海都市型工业预计实现产值1740亿元,平均增幅达10%以上,新增就业人员20~30万人。从各园区的产业布局看,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发展,比较注重区域特色和产业集聚两大特点。一是区域特色,黄浦区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产业发展与旅游纪念品相结合,将工业楼宇主要定位于旅游纪念品的研究、设计和制造;徐汇区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与生物制品相结合,并依托徐汇在科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把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的产业定位于和该区的产业发展导向相配套,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以科技型为主的都市型工业园区。普陀区都市型工业园区结合“纸制包装制品”的区域产业特点,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国际包装印刷城为龙头,并辐射四周的国际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二是产业集聚。如:泰康路都市型工业楼宇,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知名艺术家在那里建立工作室。原食品机械厂一幢楼宇,入驻单位25家,全部是从事创作设计、形象策划的“头脑型”企业。其中,10家企业来自美国、英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化的具有都市型文化产业特征的工业楼宇。又如,交大慧谷软件园区以IT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已吸引了国内外相关行业的科技人员,特4别是年轻的科技人员前来创业。同时,各区也都在加强园区产业导向、突出园区产业特点上作文章。如:卢湾区正利用闲置工厂楼宇,向“一楼一业”的格局发展,逐步建立服装楼、工艺美术楼、科技楼及软件工业楼宇等。又如徐汇区已建成龙华钻石加工区、交大慧谷软件园区、工业自动化仪表都市型工业园区、以电子产品为主的田林工业园区,以技术中介、设计、咨询、涉外型的联实工业园区等5个特色园区。从园区规划看,不同的区域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发展格局。如黄浦区、卢湾区等,由于其地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信息流通畅,因而便形成了以设计、研发型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卢湾区又根据其商务区功能定位的特点,形成了服装服饰、工艺美术、产品设计、广告印刷等产业;黄浦区则提出了“以商业带动都市工业”的发展思路,注重两个结合,即与区“一业特强”——旅游纪念品相结合,与科技发展相结合。非中央商务区地段的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由于其厂房标准化程度较高,场地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易向加工型方向发展。如闸北、杨浦等区,其产业发展方向主要是规模相对较大的印刷加工、服装加工、礼品生产和钟表眼镜生产等等。2.管理模式从调研中发现,园区(楼宇)的管理形式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由壳体企业(房东)负责园区的管理(占绝大部分);二是由街道(或区经委)和企业联手成立园区5管理委员会,街道提供服务,企业是房东。如杨浦区各都市型工业园区采取由街道与企业合作的管理模式,街企联合成立园区办公室,基本是一个街道内有一个园区,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构成了“四赢”的局面,即“企业(壳体企业)收租金,街道得税收,职工能上岗,产业促发展”。据了解,杨浦区都市型工业园区的税收占街道税收比例达1/3左右。又如,黄浦区人民广场街道虽然没有参与园区的管理,但却参与了企业建立园区的全部筹建过程。三是由街道作为投资主体承担园区的管理职能(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通常园区(楼宇)的管理职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物业管理型。这一类型又可分为非专业化和专业化两类。从调查情况看,园区基本处于非专业物业管理阶段,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没有经过物业管理专业化的培训。另一种是园区管理型。即从入驻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多方位的综合服务。如:交大慧谷软件园区提供的服务分为基础性服务、增值服务和中介服务三部分。基础性服务包括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企业创办代理服务(大部分是无偿提供的)等等,增值服务包括为入驻企业提供英语培训、企业家沙龙、专题研讨、税务知识讲座等等。中介服务则根据企业需要提供财务、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又是沟通企业与政府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为进一步规范园区的管理,有些区,如徐汇区等已起草了《都市型工业园区物业管理暂行办法》,以更完善的服务吸引企业人驻。又如徐汇区、卢湾区、6闸北区等建立了都市型园区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园区之间的沟通。有些区还建立了星级园区评比制度、入驻企业联席会议制度等,听取企业对园区管理的意见、建议,以求改进管理。3.存在问题根据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目标,目前对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定位认识,在观念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一是园区建设和开发依赖于政府经济扶持和政策优惠的陈旧观念。二是园区壳体企业经营上的短期意识。据了解,有些控股公司或企业不惜国有资产浪费,更愿意把“土地变现”,转让给房地产开发公司,或者推倒闲置厂房,控股公司自行开发房地产。三是企业之间的封闭行为。目前,入驻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的大多数中小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及所有管理职能都各自独立,社会化分工协作意识比较薄弱,联合层次比较低。四是区域之间不平衡的发展趋势据我们了解,静安、黄浦、卢湾等中心区域,一方面,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物业价值较高,特别是随着土地价格的日趋增值,都市型工业园区在区财政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对发展都市型工业园区的积极性相对也就有所降温。另一方面,由于区域市政建设步伐的加快,规划中的变数增加,有关主体企业和领7导对发展都市型工业园区难以形成长期的规划。杨浦、闸北、普陀等区是上海的老工业区,闲置的工业厂房本来就多,而且,由于地处边缘,地租的价位相对较低,因此,都市型工业也就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他们对如何更好地推进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发展也就会有更高的积极性和更为关注一整套比较详细的规划。区域经济不同功能的定位导致了对发展都市型工业园区的不同观念和不同态度,这就要求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立足于全局的观念,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特点,准确把握都市型工业园区发展的战略定位。三、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发展战略定位根据“十五”计划的要求和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必须以“增强整体竞争力”为宗旨,在与支柱产业、基础产业、新兴产业的融合渗透中不断提高、造就个性。1.深刻认识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内涵第一,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发展处在多个系统的交叉点上。首先,它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工业园区的一种形式,同时它又具有都市型工业的个性特征;其次,它是发展和变化中的都市型工业的一种存在方式和新的组织形式;再次,它又是现代化大都市发展中的一个新的产业组织形式,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8程,都市型工业既得益于国际资本、技术与信息的导入,又不能不应对因此而带来的严峻的竞争挑战。可以说,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必须不断主动适应新的互动关系,化弊为利才能实现稳健的发展。第二、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看,目前有待于盘活的工业资源存量仍为数不少,减少闲置与浪费应该是都市型工业园区“低成本起步”的主要目标。作为长远发展的示范性园区(楼宇)开发,可以“改造与兴建”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进行。对于较高投入而形成增量资源的,尤其是在招商项目和参与投资主体尚不确定的情况下,宜谨慎对待。同时,在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建设中,应该注意“产业链”的衔接,构筑“生态工业链”,即以前产业的废料作为后产业的原料。要积极引导高科技、高文化含量的深度资源开发型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以示范园区为标志,以特色园区为“亮点”的园区经济新格局。2.深刻认识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外延第一,发展都市型工业园区,决不能把视野和思路定格于传统工业的范畴,以束缚开拓创新的行动。第二,研究都市型工业园区发展战略,也应该考虑“度”的概念。防止育目发展、遍地开花。3.深刻认识都市型工业园区的独特功能第一,“就业广”是都市型工业园区的主要功能之一。但在着力于开发就业9岗位,切实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同时,应该鼓励和引导“投资与创业”,变“就业导向”为“创业导向”。第二,吸纳就业的对象,应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为转移。同时,所谓“广就业”的“广”字,不仅要体现在数量上,也要体现在结构和范围上。四、进一步推动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在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的总体发展的时空条件下,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战略措施,必须服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致力于推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并同改革开放的深化相匹配。1.科学化管理1.1强化综合服务的经营理念,突出智能化管理最为关键的就在于强化对入驻企业的综合服务功能。园区经营必须重视综合服务的延展性、智力化和创新性。不能把视野局限于“有什么资源做什么事”的传统产业经营格局,而要充分引进和利用社会、甚至海内外的服务资源。这就要求园区经营管理应用智能化、网络化和电子化手段,打破封闭和僵化的思维和决策模式,积极提高自身现代化管理素质。1.2转变政府职能,整合社会指导、服务协调和咨询资源10建议由市区经委牵头,迅速按市场化运行机制做好整合工作,形成自下而上的,自愿组合的不影响独立经营的行业组织。以使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能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并起到其应有的指导与服务作用。1.3注意加强对专业管理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市、区两级政府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加大专业人才开发的力度。可以选择高校定点培养本专业(方向)人才;委托策划都市型工业园区管理人才培训计划;对现有园区经营管理干部实施定向短训;举办专家本专题系列讲座、开展都市型工业园区管理专业(方向)建设的研究等。1.4设置运行状况评估指标体系为体现市区两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与调控作用以及园区管理单位对都市型工业园区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必要建立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一套新型的技术经济和管理评估指标体
本文标题:2.5产业与上海都市型工业园区专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86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