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97嘉陵江流域水环境的现状调查与保护建议――以南充段为例
98本文为嘉陵江水环境保护研宄课题成果〔课题组人员〕组长:李盛文;副组长:胥德会;组员:祝果毅,赵东,张崇昆,唐志坚,徐坚,杨贵树。执笔:祝果毅,唐志坚,杨贵树四川南充637100天府新论2006年6月嘉陵江流域水环境的现状调查与保护建议——以南充段为例赵东|摘要丨嘉陵江流经川北重镇南充市近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南充经济社会的生存根基。但目前,嘉陵江流域的水环境,从环境科学的角度看,存在着水质下降恶化的问题,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存在着治理不当不力的问题,而造成水环境问题的机理和动因,是存在于问题背后的诸多矛盾。从矛盾分析着手,才能由表及里抓住根本和关键,找到从工作机制上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关键词丨嘉陵江;水环境;调查;保护|中图分类号丨K92842|文献标识码丨A|文章编号丨1004—0633(2006)6月一098—10千里嘉陵江从远古走来,流经川北重镇南充市近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自古以来,人们伴水而居,沿江建城,饮江河之乳,得水流之便。嘉陵江作为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南充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嘉陵江当今却遭遇到了掠夺式索取和几无节制的污染。全流域水环境恶化,水体质量下降。对此,我们特承担起了“关切嘉陵江,保护母亲河”的调研任务,旨在摸清现状,提出保护建议。一、嘉陵江对南充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和影响(一)嘉陵江流域自然状况嘉陵江发源于陕西境内的西汉水和白龙江,因流经陕南凤县嘉陵谷而得名。嘉陵江从广元市棋盘关进入四川,自阆中石子乡进入南充市境内,流经阆中、南部、仪陇、蓬安、高坪、顺庆、嘉陵七县(市)区的50多个乡镇,在嘉陵区临江镇流出南充市,流经广安市武胜县境,直奔重庆市合川,在此携渠、涪二江,流至重庆朝天门汇入长江(参见下页嘉陵江南充流域水系图)嘉陵江全长1110公里,河道多环状曲流。嘉陵江干流纵贯南充境内293公里.南充市除蓬安、阆中、南部、西充部分地方分属渠江、涪江水系外,其余区域均属于嘉陵江流域的范围,面积9033平方公里。南充境内嘉陵江水系计有大小河流8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100k2以上支流35条,过境水量240亿畔与嘉陵江干流或支流相连的大中小型水库1230多座,蓄水能力17亿地表水资源总量约40亿m,人均550^,每公倾耕地水资源量13500^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可控利用率2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嘉陵江水系是南充经济社会的生存根基嘉陵江南充流域现有省辖市一座(南充市区)县(市)城镇6座.嘉陵江南充流域现有人口52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23%乡镇387个,占总数的86%总耕地面积207520公倾,占总量的92%嘉陵江水系维系着500多万人口、2200多万头牲畜的饮用水源,是全市不可须臾离开的母亲河。南充市的农业至今是全市最重要的基础产业。每年农用灌溉从嘉陵江水系取水高达6亿m,由此成就了南充市作为我省农业大市的地位。嘉陵江丰富的水源也为工业生产注入活力。南充市现有的机械、化工、轻纺、能源、建材等30多个工业门类,近四千家企业无一不是嘉陵江的用水大户。南充丝绸早年即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其生产的基础性条件就是丰沛优质的嘉陵江水。嘉陵江落差较大,水能丰富,己被国家列为实施内河渠化工程和梯级水电枢纽开发工程的河流。南充境内嘉陵江干流可建9级电站,总装机92千瓦,理论年发电量44亿千瓦时,将在2010年前全部建成投产。由于有嘉陵江水资源作保证,国家核电站建设己选址在蓬安、南部县嘉陵江畔,将于2020年各建成一座装机100万Kw的核电站。二、嘉陵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当前存在的问题(一)嘉陵江流域水环境现状令人担忧尽管南充市在嘉陵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从总体上看,现状令人担忧,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1水质严重退化,不容乐观。据调查,嘉陵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一是干流水质明显退化。“九五”期间,干流综合污染指数为021开始出现“轻污染”,“十五”期间,综合污染指数达到026己稳定在“轻污染”。近年,嘉陵江水质虽然总体维持三类水质标准,但水体中总氮、粪大肠菌群、石油类等指数都严重超标,增加幅度较大。二是支流水质日趋恶化。支流水系涉及全流域60-70%的人口,从这次调查的27条支流看,污染量大面宽,相当严重。多数段面属V类水质的达14条,占53%;属V类、劣V类的6条,占23%如西河阆中段,南部金鱼溪、状元溪,西充虹溪河、高坪清溪河、西河顺庆段(桓子河)、嘉陵凤垭河、蓬安河舒河等支流,大都是死水一潭,臭气熏天,丧失了水体的基本使用功能,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危害。三是水库水质变差。随着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污染不断加剧,水体质量下降。从调查的7座水库看,蓬安大深沟水库、营山幸福水库、仪陇思德、柏杨湖水库水质较好,水质为111类;而南部升钟水库,高坪磨儿滩水库和西充红旗水库水质较差,水质为IV类,几乎占了水库总数的一半。2污染量大面宽,危害严重嘉陵江流域的污染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工业污染点多量大。沿干流、支流而建的规模企业360多家,这些企业每天产生废水83万吨,经处理达标排放的仅8000多吨(占9(%),其余7万多吨均直排江河;每天产生的固体废渣有400多吨进入流域水系,造成水体污染。二是生活污染成为祸首。沿干流、支流和库区的城镇,每天约产生生活污水22万吨,有95%以上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江河;每天产生固体垃圾2000余吨,其渗透液全都排入江河和地下水。据测算,流域内城镇生活污水排入江河的总量,约为企业排放量的26倍,COD的排放量约为工业废水COD排放量的18倍,是流域的最大污染源。流域现有各类在航船只2202只,每年产生垃圾、废油860多吨,90%直排江河。这些都给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三是医疗污染日渐加剧。流域现有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5800多个,个体诊所2300多个,每天产生医疗垃圾60多吨,规范处理不足20吨,每天产生医疗废水40多吨,达标排放不足10吨。7(%的医疗垃圾按生活垃圾处理,75%的医疗废水直排江河,严重危及群众饮用水安全。四是面源污染日趋严重。2004年,流域农药施用量3673吨,残留量流入水体达629吨;化肥施用量339万吨,淋失量达1017万吨;农膜用量4445吨,未回收量达667吨;规模养殖场1326个,每天产生废水3880吨,排泄物281吨,畜禽养殖的60%、水产养殖的95%的污染废物都直排江河,加重了水环境的污染.3发展趋势严峻,前景堪忧南充撤地建市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建成区面积己由“八五”期间的4651k2扩大到目前的1106k?,人口由646万增加到117万,嘉陵江流域南充段主要污染源量化表工业污染日产量(万吨)生活污染日产量(万吨)医疗污染日产量(吨)废水直排垃圾进入水系污水直排垃圾进入水系污水直排废弃物进入水系32.21800622160.250066052510嘉陵江流域南充段农村面源污染量化表万吨年)农药使用量进入水体量化肥使用量淋失量农膜使用量农膜未回收量养殖污水量进入水上体量畜禽排泄物量进入水体量0380063391020450070450360030012生产生活用水量也由每天8万多吨猛增到近30万吨.到2010年,流域城镇面积、人口数量、工业和农业产单位整治水葫芦专项投入争取上级投入沿江规模企业投入总计投入备注市本级40.00290.001205.001535.00顺庆区43.5043.50高坪区25.00120.00563.00708.00嘉陵区130.00130.00阆中市180.00140.0063.00383.00南部县135.00395.00530.00西充县50.0070.00120.00营山县蓬安县11.3060.002200.002271.30仪陇县21.0170.0097.01合计635.81750.004426.005817.81注:2005年治理嘉陵江南充段水环境总投入为5817.81万元,比2004年增加102002万元„其中,市县政府用于治理嘉陵江水环境的专项投入不到当年财政收入的001%业化企业还将成倍增长。在城镇人口翻番、生产消费翻番的状况下,污染源也将同时翻番;随着产业支撑作用的发挥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企业生产废水、废渣将成倍增加;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水产、畜禽养殖业的大力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将有增无减;随着城镇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消费、旅游消费、医疗消费等将大量增加,由此产生的污染也将不断加剧;同时,随着嘉陵江梯级开发的全面展开,使江河生态环境逐步变为水库生态环填不仅使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富营养化程度加重,而且将加剧水土流失,破坏植被景观,增加污染负荷,干扰水生动植物生长等等。面对发展己使水环境容量不堪重负,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的严峻形势,整治水环填保护“母亲河”,还嘉陵江一江清水,己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二)嘉陵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认识不够到位,观念尚有误区。由于一些同志未能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往往在发展中只重GDP不重COD(污染指标)部分领导干部谋划经济发展多,考虑可持续发展少;注重当前经济效益多,考虑长远环境效益少;关注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利益少,不自觉地陷入了“先发展、后治理”“先治穷、后治污”的思维定势,难以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保的关系,有的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资源的较大代价,去换取CDP的较小增长。因而对水环境的脆弱性、水体污染的危害性、发展趋势的严峻性和整治污染的重要性、艰巨性认识严重不足、缺乏整治污染的现实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2历史欠账较多,环保未能跟上。面对南充市人口多、资源少、基础弱,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基本市情,长期以来,各地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上,而对环保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尤其对沿江密布的化工、轻纺、造纸、皮革、食品等传统粗放型企业的污染防治不力,加之城市的排污网管设置不合理、不完善,使历史形成的水污染问题积重难返。近些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由于经济发展压力大,环保工作未跟上,使水环境污染“老账”未除,又添“新账”。3政策配套不够,资金投入较少。随着改革发展的快速推进,各级各部门都主要忙于抓经济、跑项目、促发展,因而忽视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研宄和机制建设,目标考核、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和奖励优惠等一系列有利于污染防治的政策措施不配套、不完善,环保工作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各级财政既要保吃饭,又要保建设,因而投入环保工作的资金少、缺口大,专项用于治理水污染的资金更是杯水车薪,使流域环保工作受到资金瓶颈的严重制约,水污染治理收效甚微。2005年南充市嘉陵江流域污染防治投入情况统计表(万元)4执法环境较差,监管明显乏力。这些年,环保部门在水污染防治方面虽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使环保执法步履维艰,污染治理进展缓慢。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饥不择食,不管项目优劣、污染轻重都大开绿灯,使“环评关”难把严,“三同时”难以实行;一些地方未按标准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有的搞协商征收,定费统收,随意减、免、缓;有的甚至借口扶持企业,强令免收排污费,阻扰环保执法等,致使一些企业有恃无恐,肆意排污,给依法监管增加很大难度。同时,由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检测手段和治污设施较差,环保队伍能力建设、执法条件和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预警检测、逗硬奖惩等长效机制,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使社会参与度低,监管力度弱。三、嘉陵江流域水环境保护中的矛盾分析及对策建议有如上述,嘉陵江流域当前的水环境,从环境科学的角度看,存在着水质下降恶化的问题;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存在着治理不当不力的问题。嘉陵江干流当前水质常年处于111类,己是人类能够饮用的底线。如果水质再下降恶化,则嘉陵江将是一条污河废河。因此,从“十一五”开始,嘉陵江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应当是水质坚决拒绝VI类,务必保住1类,力争恢复11类。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那么,面对当前存在的两个方面的问题,怎样才能找到防治污染改善水
本文标题:97嘉陵江流域水环境的现状调查与保护建议――以南充段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88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