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中国区域电力强度的决定因
第1期城市与区域发展通讯No.12008年TheWorkingPapersofSWIURD2008中国区域电力强度的决定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江名辉(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本文基于1999~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电力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对电力强度的降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电力价格虽对电力强度的降低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产业结构和进出口贸易额对电力强度的降低有显著的负的影响;技术条件和外商投资对电力强度降低的影响不是很清晰。合理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电力价格改革及加强省域间的经济往来是发展节约型经济,降低中国电力强度的重要举措。关键词:电力强度;面板数据模型;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F124InterprovincialPanelDateAnalysisofChineseRegionalElectricIntensityandEconomicDevelopmentJIANGMing-hui(SchoolofEconomics&Management,GuangxiNormalUniversity,Guilin541004)Abstract:ThispaperanalysesthedeterminantsoftheChineseelectricintensity,basedoninterprovincialpaneldataduringyear1999~2006.Experientialresultshowsthattheeconomicdevelopmentlevelhascertainpositiveeffectsonelectricpowerintensity.Theotherdeterminativefactorsinelectricpowerintensityarethecourseoftheelectricpowerprice,industrialstructure,theimportandexportvolumeoftrade,andthetechnologyandFDI.Thispaperpresentsthatthepricehasnegativeinfluenceontheelectricintensity,butisnotremarkable;theimportandexportvolumeoftradehasundoubtedlynegativeeffectsontheelectricintensity;buttheinfluenceontechnologyandFDIisnotcertain.Finally,correspondingadvicesareputforward,theadjustmentofindustrialstructure,theelectricpowerpricereformandstrengtheningeconomiccontactsbetweenprovinceareaswillhavepositiveeffectsonreducingelectricpowerintensity.第1期城市与区域发展通讯No.12008年TheWorkingPapersofSWIURD2008Keywords:ElectricIntensity;EconomicDevelopment;PanelDataModel;FactorAnalysisJEL:Q43;E23;P42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于此同时,我国对电力的需求增长也较快。但是,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出现的“拉闸限电”现象说明电力可能会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重要原因,提高电力利用效率成为解决电力短缺的重要出路之一。电力利用效率的倒数为电力强度,表示单位GDP的电力消耗量,然而,中国电力强度的潜力有多大,影响电力强度的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在国内还没有展开研究。目前,中国大陆学者多研究中国总体能源强度,对电力强度的研究较少。其中林伯强(2003)分析了1996~2001年电力需求函数,认为GDP、能源价格和结构的变化是短期内中国电力需求函数的重要决定因素。史丹(2006)就能源效率的提高从人均GDP、结构变化、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了解释,认为各地区制定节能措施既要考虑影响能源效率的一般性因素,也要考虑本地区的特殊因素。邹艳芬和陆宇海(2005)利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区域特征,发现中国省域能源利用效率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而且空间差异比较明显。刘凤朝等(2007)基于1985~2004年的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认为工业能源强度的下降是导致整体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齐志新、陈文颖(2006)应用拉氏因素分解法,分析了1980~2003年中国宏观能源强度以及工业部门能源强度下降的原因,认为技术进步是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决定因素,结构调整对能效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为负的影响。国外学者对能源或电力的研究也较为丰富,其中不乏国外学者直接针对中国的研究。Garbaccioetal(1999)分析了1978~1995年间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的原因,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将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的影响因素分解为技术变更和结构变更两个方面,认为产业的技术创新是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Fisheret.Al.(2004)在大量工业企业数据的基础上,运用面板计量方法,得出了1997~1999年间促使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的因素为能源相对价格的上升、能源R&D支出、企业产权改革以及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等。Markandyaetal(2004)在分析欧盟东扩后不同成员国能源禀赋差异对欧盟经济的影响时,得出了欧盟新老成员国之间的能源消费强度存在收敛的结论。纵观上述文献,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大部分学者都集中研究中国整体能源强第1期城市与区域发展通讯No.12008年TheWorkingPapersofSWIURD2008度,对电力强度的研究基本上还没有展开。其次,依据对样本区间的大小较敏感的时间序列来分析电力强度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比较少。再次,较少考虑电力价格的影响,价格作为需求函数重要的因素,其对电力强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述文献进行拓展:(1)引入价格因素讨论电力强度的影响。(2)基于省级数据分析电力强度决定因素。了解影响电力强度变化的因素对制定电力经济方面的长期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1984~2006年间电力强度的变化情况图1可以看出,1984~2006年间,中国单位GDP电耗呈持续下降趋势,电力强度平均年下降额达到了1.69千瓦时/元。从1999年起,电力强度的下降幅度趋于平缓。怎样才能让电力强度进一步下降?影响电力强度的因素是什么?本文试图就这两个问题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研究。文章的第二部分为数据与变量说明;第三部分是关于电力强度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第四部分为本文的结论。图11984-2006中国电力强度变化0102030405060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年份电力强度(千瓦时/元)二、变量说明及实证方法(一)变量说明利用省域面板数据对电力强度进行计量分析,探讨影响电力生产率的主要因素。面板模型综合考虑了地域差别和时间序列的影响,它克服了时间序列和截面分析方法的不足。鉴于我国从1999年开始电力强度趋势是保持稳定发展态势(见图1),样本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此实证研究中所用到的样本为1999-2006年,数据均来源于2000~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和《能源统计年鉴》,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影响电力强度的可能因素界定如下:1.电力价格。电力价格是影响电力需求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的电力价格是根据供给第1期城市与区域发展通讯No.12008年TheWorkingPapersofSWIURD2008成本行政性地确定的,其供给成本包括燃料、运行和维护成本、回收建设成本以及合理的利润(林伯强,2003)。本文采用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电力出厂价格指数来代表电力价格。其原因为供电公司的电力卖出价相关数据比较难收集,而且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电价不同,其出售价价的不一致性非常的大,经综合考虑,采用电力出厂价格指数节来表示。2.人均实际GDP。GDP被认为是影响电力消费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经济增长及其方式是促进电力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相关统计数据表明GDP与电力消费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经济增长对电力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拉闸限电”对经济增长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从这次严重的冰冻雪灾也可以看出,电能使一国经济陷入瘫痪状态。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会刺激电力需求的迅速增长。由于电力强度表示单位GDP的电力消耗量,单独把GDP作为解释变量,则难以消除与电力强度之间的自相关性,因此,本文采用人均实际GDP来描述经济对电力消费的影响,其中,实际GDP以1999年的不变价格进行折算,所使用的人口数为各省历年年末总人口,人均GDP为实际GDP与总人口之比。3.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强度的重要因素,许多学者在研究这一因素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刘凤朝等(2007)基于我国1985—2003年的统计数据分析认为,第二产业能源强度的下降是导致整个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各种要素,包括能源,从低生产率的行业流向高生产率的行业,从而降低了能源强度(Samuelsetal.1984;Richard,1999;史丹,2002;韩智勇等,2004;吴巧生、成金华,2006);但也有学者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化对能源强度降低的作用正在消失(史丹,2003),甚至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王玉潜,2003;魏楚、沈满洪,2007;)。史丹(1998)认为影响能源强度的结构变动主要是第二产业的变动。产业结构也将成为影响电力强度的重要因素,由于第二产业是电力消费的大户,其中,2006年第二产业的电力消费量占总电力消费量的比重达到了75%。因此,本文用第二产业增加值与GDP的比重来描述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数据由工业和建筑业数据组成。4.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以较少的投入获取同样的或更多的产出,如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节能技术的发明和运用,使得能源强度由原来的1.5个单位下降到1个单位。技术进步对降低能源强度的作用非常明显(史丹,1998;齐志新、陈文颖,2006);技术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能源系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李廉水、周勇,2006)。由于纯粹节能技术方面的数据比较难获得,但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三种专利能直接第1期城市与区域发展通讯No.12008年TheWorkingPapersofSWIURD2008或间接促进电力强度的降低。其间接影响主要是电力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技术进步以及与上下游产业相关的技术进步。因此,本文选用各省三种专利授权数来表示技术进步。5.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一般由外商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两个指标来描述。其中AllenandWu(1999)归纳了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外商投资政策,认为外商投资是中国能源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MielnikaandGoldemberg(2002)以20个发展中国家的FDI和能源强度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能源强度随着FDI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张贤、周勇(2007)通过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了FDI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发现FDI不仅对本地区的能源强度,而且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的能源强度的下降具有促进作用。本文的FDI数据取自各省市区的外商投资额。史丹(1998)在分析1980~1995年商品进出口对能源需求的影响时发现,能源间接进出口(商品进出口所导致的能源生产要素的进出口)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贸易。由于工业制成品的能耗比初级产品的能耗多,在出口一单位工业制成品同时进口一单位初级产
本文标题:中国区域电力强度的决定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8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