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医药行业产业链和格局分析
本文只是网络观点,一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医药行业产业链和格局分析1.医药行业的产业链包括药材种植、原材料加工、产品研发、药品生产、商业流通、医疗保健等不同的领域。2.制药行业(药品生产)又分为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药、中药饮片、中成药和生物生化药等子行业。3.在医药市场,医疗系统的药品销售占80%,零售药店仅占20%。4.在医疗服务系统所占的市场份额中,城市、社区、农村三级医疗体系,医药行业通常称之为高端、中端、低端市场。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此之前,中国已经建立起了城市、社区、农村三级医疗体系,医药行业通常称之为高端、中端、低端市场,三级市场所占比例大致是50%、30%、20%。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端市场由于地理位置以及人才的优势迅速膨胀,使得中国整个医疗市场规模20年来增长了30多倍,已达到近4000亿元人民币,高、中、低端市场所占比例已演变为80%、10%、10%。这个变化带来的正面效果是,大型医院硬件水平迅速提升,不仅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对许多疾病的治疗水平也提高很快,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负面效果是,一方面,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医院,大医院就诊环境十分拥挤,老百姓觉得看病难;另一方面,3000多亿元医疗支出的增长中,政府出钱并不多,大部分分摊到患者身上,所以老百姓觉得看病贵。过度市场化导致政府在一些公共卫生管理上调控能力较弱,在医药购销环节中出现很多“潜规则”,并带来了临床用“伪新药”的繁荣,这更引发了公众的不满。5.在产业链中,对制药企业影响最大的是医药商业和医疗系统,以医院和药店为主的终端掌握着制药企业的销售命运,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大多数制药企业在终端对手面前处于下风。分析各子行业的利润增幅和毛利率,我们发现医药工业也还存在一些亮点:其中在行业经济比重较小的中药饮片和生物生化药的销售收入增速明显地高于化学制剂药和中成药等规模较大的子行业。在各子行业中,医疗器械、生物生化药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空间,其次是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品毛利率大致在20%左右,而商业流通业的平均毛利率只有6%。四、制药企业竞争环境分析1.制药企业的内部竞争环境医药工业陷入“增收减利、亏损面扩大”的尴尬困境,是一段时间以来医药行业诸多深层次矛盾激化的集中反映。首先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导致行业过度恶性竞争。总体概括中国的制药业,是企业多、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美国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48%,医药分销企业共70家,前三位市场占有率95%。欧盟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24%,前三位的药品分销企业市场占有率65%。日本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16%,共147家药品分销企业,前三位占有率75%。而中国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2%,医药分销企业7000家,前3大医药分销企业约占国内药品销售总额的18%,前10大医药分销企业也仅占34%。企业多必然出现产品重复、生产线重复等重复建设。现实情况是一个产品少则六、七家,多则几十家、几百家同时生产,市场竞争异常残酷。在中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的现实面前,价格竞争成为大多数制药企业主要的竞争手段。第二,GMP改造后造成产能严重过剩,开工率不足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全国各地推行GMP的最终结果是,全国6000多家药厂淘汰了将近1500家。我国目前有4446家药品生产企业获得GMP证书,另有1000多家药用原辅料企业有GMP认证的生产线。可通过GMP认证之后的40%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GMP改造后由于对生产规模的强制要求,每家药厂生产能力扩大了3倍,制药业产生的过剩产能达到2000多个亿。第三,药品价格持续走低,而能源、原材料等价格持续上涨,加上产品推广费用水涨船高,使得成本居高不下,投入产出比急剧恶化。第四,研发环节仿制药激增,加剧了行业的无序竞争。近几年,中药现代化进入瓶颈阶段,中药新药的研发投入大、时间长,突破性的成果少,研发效益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04、05年的中药仿制风。2005年1~8月份,全国共申报了4101个中药新药,其中中药仿制品种2545个。中药新药申报数量比1999年上升了16.6倍,中药仿制药数量则比1999年上升了20倍。以板蓝根为例,目前仅板蓝根颗粒剂这一个剂型全国就有874个批准文号,假如再算上复方板蓝根以及各种其他剂型在内,全国共有板蓝根制剂1100个批准文号。2.制药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政策背景:制药企业面临的外部压力首先来自政策因素,持续的限价、限价,使在产业链中处于弱者地位的制药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舆论环境:新闻媒体对医药行业、医疗服务业持续多年的负面报道,影响了整体行业的可信度,对市场产生了持久的伤害。舆论导向形成的“医疗腐败、药价虚高”印象使消费者购买行为更加理性甚至出现对药品的心理抗拒情绪。今年,有关部门继续加大了对医疗、药品广告的监管力度,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工商总局紧急发出的紧急通知,从11月1日起,所有报刊一律不得再发布包含性病、癌症、人工流产等12类内容的医疗广告,并提出了7项禁止性规定。广电总局、工商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整顿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内容的通知》自8月1日起生效。通知要求,所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暂停播出介绍药品、医疗器械和丰胸、减肥、增高产品的电视购物节目。政策监管越来越严,而正规媒体单位广告费用却在逐年上升,产品推广费用项目层出不穷,让所有制药企业苦不堪言。渠道环境:产业链的工商搏弈使医药工业生存压力大增,生产利润被包括医院、药店在内的销售终端挤压。为了应对政策的负面打压,拓展生存空间,掌握着药品销售权的零售连锁药店或大型平价超市,纷纷推出自有品牌的产品,和广大制药企业争夺市场份额。没有销售终端和产品优势的制药企业将被排挤出销售终端。渠道变革动态热点:(1)热钱加速退出医药行业:今年6月初,昆药集团把旗下昆明颐康大药房整体转让给鸿翔集团,标志着昆药集团正式退出药品零售业,同时也拉开了今年以来医药连锁商纷纷退市的序幕。8月10日,三九医药(000999)下属的千家药店以人民币1710万元“贱卖”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中耀后因故放弃,广西北海太合经贸有限责任公司仅以400万元低价接手);9月,太极集团剥离北京连锁大药房桐君阁,借此全面退出北京医药零售市场(年底,和三九连锁的烫手一样,太极集团转让桐君阁的重组计划也宣告流产);不久,湖南白沙集团也宣布出让“湖南金沙大药房零售连锁有限公司和湖南金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多家连锁药店的相继退市,并不是偶然现象。与前几年社区药店抢生的“井喷”现象刚好相反,今年以来零售药店主动退出市场的情况频频发生。据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透露,自2004年至今,退市的药店已达600家以上,但其中并不包括任何一家平价药店——显然,这是2004年诞生的平价药店对传统药店的巨大冲击所造成的结果。而如今,“零差率”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平价药店的挤压,正如同当初平价药店挤压传统零售药店的市场份额的情况一模一样,一旦政策正式全面铺开,必然又引起一轮大洗牌,并殃及以药店终端为主要战场的制药企业。(2)工商联盟:自从紫光生物、浙江医药和百科药业3家上市公司于2000年11月24日在北京共同发起成立国内医药行业内第一家医药联盟——“清华紫光医药联盟”以来,各地相继成立了规模不一的工商联盟,在业内比较有影响的有总部设在深圳的“PTO药品采购联盟”、四川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联合数百家医药公司、药企发起的“四川医药工商联盟”等。总部设在深圳的PTO联盟成立于是2005年3月,由苏州雷允上国药连锁、上海第一医药商店、甘肃众友、贵州一树、湖南民生堂、扬州大德生、安徽丰原、湖北隆泰、广东大参林等9家医药连锁企业共同出资组建,联盟的目的是建立统一的采购平台,集合议价和谈判能力,优化供应商,调整产品结构等等。今年2月,来自北京同仁堂、太太药业、深圳健康元、广药集团潘高寿药业等全国110家医药工业企业和120家四川医药商业企业参加了四川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举办的“2006年四川医药物流二级分销联盟大会”,“四川医药工商联盟”宣告成立。与会的工商企业还与科伦医贸正式签订了地区分销协议,30余个品牌产品将以最优惠的价格全面覆盖科伦医贸麾下的13,000余家康贝连锁药房和西南的63家分(子)公司及分配送中心。合作内容既包括厂商给予零售商的终端促销频度、消费者教育内容,也包括门店价格维护、优先陈列、促销配合、流向通知等。工商双方还共同建立了合作基金用于发展。无论是制药企业、商业企业组成的工商联盟还是商业企业组成的采购联盟,联盟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降低采购成本或销售成本,实现联盟各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动荡不安的2006年,工商联盟再次成为行业的焦点。在《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实施方案(试行)》公布后的两周内,又一家由深圳市深业医药发展有限公司、东莞市医药有限公司、广东市番卫药业有限公司等10家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的医药商业工贸公司组成的商业联盟组织——广东医药流通联合体宣告成立。11月底,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又以联盟的方式,发动了价格战,与九州通、老百姓大药房、海王星辰等100多家核心经销商和大型连锁终端组建全国首个“全程平价联盟”。“全程平价联盟”是指光华以最低的价格供应给商业公司,商业公司再以供货价卖给零售药店,零售药店再以同样的价格卖给消费者。由于商业公司和零售终端都是平进平出,相关的营运成本将由光华公司承担,更多地让利给消费者。比如,光华以3元的价格将禾穗速效供应给商业公司,然后商业公司再以3元价格供应给零售药店,药店再以3元的价格卖给患者。“全程平价联盟”和政府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零价差”极为相似。光华制药的目的非常清楚,与其在政策持续打压和市场恶性竞争的环境下被动降价,不如提前抢占未来低价药品市场,将那些对政策和利润空间心存幻想的企业封杀在觉醒之前。实施这项计划,光华制药不仅和渠道结成了战略合作联盟,还能通过事件炒作提高企业的知名度。(3)连锁企业推出OEM、代理高毛利品种连锁企业向上游延伸产业链或者委托生产自有品种的畅销品种,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医药流通和零售业整体亏损的必然选择。目前,药品零售企业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三块:一是药品销售差价;二是面向供货商收取的资源出租费;三是供货商的销售返利。在政策利空、药品持续降价限价的经营压力和本能的利润驱动下,追求毛利最大化已成为零售企业的共识。(4)全面清退供货商派驻的导购员向供货商收取的进店导购管理费曾经是零售企业的一大收入来源,随着连锁自产产品和代理产品的日益增多,店方和供货商的进店导购员的竞争和矛盾日益激烈。从2007年起,零售业的老大——湖南老百姓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将全面清退供货商派驻的导购员,此举对零售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势必会波及全国各地的连锁和个体药店,使一大批靠终端拦截模式生存的制药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5)第三终端和农村市场的开发农村市场的开发是医药行业今年的又一大营销热点,在城市市场相对饱和,竞争日益残酷的形势下,众多制药企业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了包括城市周边市场、城市社区健康中心、、农村医院、药店、卫生院在内的第三终端市场。对农村市场的开发更成为许多企业的重中之重。3.制药企业的生存要素分析经过市场竞争的洗礼,制药企业的生存基础日益清晰:产品、营销网络、品牌是制药企业决胜市场的三大要素。其中,产品是制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品优势是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离开了产品,营销网络、品牌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没有网络,可以通过广告、代理商打开、占领市场;没有品牌,好的产品照样可以通过强有力的销售手段、畅通的销售网络进入千家万户,默默地积累着财富。四川蜀中制药、广东康美药业以及其他众多无品牌优势的企业完全凭借产品和网络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产品研发:医药新政严把“新药审核和注册关”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真正推进医药科技的进步。有实力的企业纷纷投入巨资用于新药开发,如江中制药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
本文标题:医药行业产业链和格局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90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