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DB型企业年金制度比较和对中国的启示
1DB型企业年金制度比较和对中国的启示企业年金制度是一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DB(待遇确定型)和DC(缴费确定型)两种制度安排。虽然近十年来,DC型企业年金的强劲发展势头正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显现出来,并被确立为我国企业年金的唯一制度形式,但其为员工管理养老金风险的功能较弱,把养老金在投资阶段和领取阶段面临的风险从雇主转移给员工。DB型企业年金具有与DC型企业年金不同的风险/收益特性,包含为员工管理养老金风险的多种机制。其一,通过第三方担保机制为企业员工的养老金待遇提供信用保险,分散和转移了单个企业年金所面临的破产风险。其二,引入生存保险机制分散员工的长寿风险。其三,将投资风险由员工转移给雇主(罗格等,2003)。雇主虽然承担了风险,但也获得一定收益,主要是提高了员工对雇主的忠诚度,鼓励员工长期在本企业服务,以收回在员工人力资本开发方面的投资成本(胡秋明,2006)。另外,雇主可以通过购买商业年金,将员工的长寿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DB型企业年金可以成为完善我国养老保障安全网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只有基本养老金中的社会统筹账户具备社会互济、年金化领取等风险管理机制,为员工构筑了防范养老金风险的最后底线。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深,基本养老金的目标替代率将下降为40~50%左右(郑功成,2008),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可望成为中产阶层退休收入的第二大来源。因此,有必要发展DB型企业年金,为广大中产阶层构筑防范养老金风险的第二道安全线。一、DB型企业年金基本模式的运行机制及比较目前,各国DB型企业年金制度的主要模式有三种,第一,部分积累的信托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第二,基于大企业补贴的记账准备金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第三,基于风险的混合模式,以瑞典为代表。(一)三种模式的运行机制及其差异性比较1.美国“部分积累的信托模式”美国DB型企业年金的运营模式包括三个环节:一是采用部分积累制筹集基金。二是养老金资产运作采用信托制。三是当主办企业破产时,员工的企业年金因采用部分积累而可能出现供款不足,为保证员工退休金安全,由准政府机构对员工的退休金待遇提供担保。2图1美国“部分积累的信托模式”运行机制信托制确立于美国1974年通过的《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简称ERISA法案),该法案第403(a)节要求企业年金的所有资产,除个别例外,必须置于一个独立的信托之中。采用信托制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年金资产在法律上与雇主分离,专用于保证年金受益人的利益,防止雇主将企业年金资产据为己有。为了达到资产分离的目的,企业年金的资产委托给信托机构或保险公司管理。养老金给付担保公司(以下简称PBGC)根据ERISA法案成立,负责为私有企业的DB计划提供强制信用保险。它是一个隶属于联邦劳工部的国有非营利公司,联邦政府的劳工部长、财政部长和商务部长组成了该公司的董事会。企业若选择了DB模式,每年缴费应分为两类,一是向企业年金基金供款,二是按参加人数向PBGC交纳保险费,保费分固定保费和变动保费,依据美国2006年通过的养老金保障法案,固定保费是每个员工每年30美元,而变动保费则根据企业信用状况而定。如果某一个资助DB计划的企业破产,或是DB计划终止时的资产无法为参加者提供足够的退休金待遇,那么PBGC将接管企业年金基金,并给予员工应有的养老金补偿。2.德国“基于大企业补贴的记账准备金模式”德国DB型企业年金的运营模式包括以下三个环节:一是采用记账准备金制(bookreservesystem)。由企业在其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下预提准备金,以体现对员工做出的养老承诺,该准备金虽然单独列出,但企业没有确定的资产与之对应。可以把记账准备金制看作仅持有本企业发行债券的养老基金(WolfgangGerke,etc,2008)。若企业不破产,当员工退休时,由企业支付员工的退休金。二是采用私人机构担保模式。当企业破产时,由于企业缺乏专门的养老基金积累,年金受益人只能从企业破产财产中获得清偿。为保证员工养老金安全,按照德国法定破产保险制度的规定,相互保险协会(PSVaG)于1974年成立,专门对员工的养老金待遇提供信用保险,根据现收现付3图2德国“记账准备金模式”运行机制原则向DB计划的主办企业收缴保费,有权接管雇主破产留下的未清偿养老金债务,并负责破产企业员工的养老金给付。该协会受保险监管当局的监督。三是大企业补贴小企业。相互保险协会(PSVaG)对企业收取的保费没有按风险保费定价,大企业的缴费率长期高于索赔率,对小企业构成实质补贴,PSVaG(2006)的研究显示,从1978-2006年,保险金额在500万欧元以上的大企业,对PSVaG的缴费额占全部参保企业缴费额的比例为87.2%,而对PSVaG索赔额占全部参保企业索赔额的比例仅为59.8%。3.瑞典“基于风险的混合模式”瑞典DB计划有两种模式,分别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其中,高信用等级的企业可以采用记账准备金模式,并由专门设立的相互制保险公司为主办企业的养老金负债提供担保。低信用等级的企业只能采用完全积累的信托模式,以购买团体养老保险的方式委托保险公司管理养老基金。图3瑞典“记账准备金模式”运行机制瑞典记账准备金模式采用比德国记账准备金模式更严格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该模式在2006年之后仅包含由白领职员参加的ITP计划。企业主办ITP计划,必须向一家名为FPG的相互制信用保险公司投保,FPG专为保护ITP计划受益人的权利而成立,负责审查企业的信用风险,对信4用风险较高的企业可拒绝承保。另外,养老金登记协会(PRI)作为第三方管理机构,负责收取雇主缴费,给付养老金,并计算雇主资产负债表上的养老金负债。图4瑞典“完全积累的信托模式”运行机制瑞典完全积累的信托模式,采用完全积累制筹集基金,资产运作采用信托制。企业的ITP计划,若无资格采用记账准备金模式,可以向一家名为Alecta的相互保险公司投保,供款充足率一般在120%之上,该保险公司收取保费,并承担企业年金管理和给付的责任。完全积累信托模式下,员工的企业年金积累不会出现供款不足。(二)三种模式运行机制的相似性比较1.第三方担保机制是三种模式的共同内核。美国模式是由准官方机构提供担保,德国和瑞典模式是由相互保险协会或相互保险公司提供担保。当雇主不能兑现其给予员工的养老金承诺时,担保机构承担养老金给付责任。第三方担保机制的必要性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管理DB型企业年金面临的破产风险。在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企业都面临破产风险。破产风险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兑现其对员工的养老金承诺,威胁员工的老年财务安全。1963年,美国爆发著名的“斯图德贝克汽车厂倒闭案”,导致约4000名在本企业工作满十年以上、年龄在45至59岁之间的在职员工,丧失了85%的应得退休金;还导致2900多名在本企业工作未满十年的员工,丧失了“未获受益权”的全部退休金积累。因此,有必要成立第三方担保机构,分散和转移单个企业年金所面临的破产风险。第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为分析方便,假设员工的职业养老金仅有DB计划一种类型,并把员工的劳动报酬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即期工资和退休后养老金收入的贴现,其中,退休后养老金收入可视作延期给付的工资。上述劳动报酬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W=W0+∑(Bt/(1+rf+rβ)t)(1)式中:rβ是员工因补偿企业破产风险而额外要求的收益率;rf是无风险收益率;W是职工劳动报5酬;W0是即期工资;t是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距当前的年限;Bt是第t期领取的养老金假定对企业破产风险的评估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在两个主办企业为员工承诺相同的养老金领取水平时,破产风险较低的企业在吸引劳动力流入时处于优势,因为员工要求的风险补偿(rβ)较低,只需付出较低的即期工资即可,经营成本和现金流压力自然较轻。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破产风险低的企业会被员工误认为高风险,其养老金承诺也被要求较高的风险补偿(rβ),引起劳动力市场的逆选择(Stewart,2007)。DB型企业年金的第三方担保机制可把破产风险转移给更具风险识别能力的专业机构来管理,员工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得以减少,养老金得以更准确的贴现,包括养老金在内的劳动报酬能够被合理的计算,提升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第三,分散职工的收入风险。对于采用记账准备金制或部分积累制的DB计划,职工的即期工资收入和积累的养老金收入都面临企业破产威胁,职工的收入风险高度集中。虽然理论上说,职工可以通过卖空本企业的股票来对冲破产风险,但卖空本企业股票的策略,受到一系列的限制,一是存在能够卖空股票的交易机制,二是养老金的数额相对于本企业股票市值的比重不能过大,卖空股票不影响本企业股价。因此,如果缺乏担保机制,一旦企业破产,员工将面临双重打击,即期工资收入和企业破产清算后未获补偿的养老金积累都将不复存在(Stewart,2007)。2.有效运行的第三方担保机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其一、该国的金融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比如拥有较完善的公司债券市场和信用评级市场、较准确的死亡率表等,这样就能够为主办企业的养老金给付选择合适的贴现率和死亡率,准确的评估企业的破产风险和DB计划的养老金负债。其二、担保机构有权按照风险保费定价,自主进行风险选择和承保。另外,当企业年金采用部分积累制和账面准备金制时,主办企业的信用状况和破产风险必须始终受到担保机构的监控。其三、企业破产法要对DB型企业年金担保机构在破产企业的债权给予保护。其四、企业年金的信息披露制度应保证主办企业的股东和员工的知情权,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内部监督。设计不当的第三方担保机制将扭曲对DB计划参与者的激励,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二、DB型企业年金基本模式的运营效果比较(一)覆盖面比较美国DB计划到2007年底覆盖了4380万名员工,当年为64.5万名参加者支付了42.67亿美元的退休金。美国DB模式可分为单雇主计划和多雇主计划。(1)单雇主计划的参加者以大型企业的员工为主。1980年以来,规模在一万人以上的单雇主计划的参加人数逐年增加,2007年达2210万人,占单雇主计划参加人数的65.4%。(2)多雇主计划的参加者以特定行业为主。截至2006年底,建筑业、6交通及公用事业、制造业参加人数分别达353.8万、157.2万、150.3万,占多雇主DB计划参加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5.7%、15.9%和15.2%。(3)混合型计划的覆盖面稳步扩张。作为一种新型的单雇主计划,其参加人数从2001年的703万,发展为2006年的1028.5万,年均增速为7.9%。占单雇主计划参加人数的比例从2001年的20.5%,达到2006年的30.3%1德国DB计划的覆盖面稳步扩张。1975年参加企业总计31045家,此后覆盖面持续稳步扩张,2002年后加速扩张,2007年达69376家。2007年有资格领取养老金的人数首次突破一千万,达1023.2万人,其中已退休人数达392.9万人(PSVaG,2008)。。瑞典混合模式中,完全积累模式覆盖面稳步提高,记账准备金模式覆盖面偏低。(1)完全积累的ITP计划覆盖人群占在职职工参加ITP计划人数比例,在2002年为64%,此后稳步提高,在2006年达到70%。(2)记账准备金模式覆盖面受到一定局限。为履行对养老金受益人的承诺,确保财务稳健,记账准备金模式将参保企业范围限制于信用等级较高的大中型企业,2006年养老金担保相互保险公司(FPG)管理的ITP计划覆盖企业职工45.6万人(截至2006年底,瑞典全国人口为911万),其中19.8万人为在职职工,占ITP计划参加人数的30%。(二)财务状况比较美国DB模式正面临财务危机。从2001年开始,DB计划的缺口额(资产市值低于负债现值的数额)逐年增加,积累不足的单雇主DB计划的缺口额在2004年达到创纪录的3218.3亿美元,积累不足的多雇主DB计划的缺口额在2005年达到创纪录的2225.2亿美元。因此养老金付担保公司(PBGC)面临巨额赤字压力,2004年PBGC单雇主计划的净资产为-233.1亿元,200
本文标题:DB型企业年金制度比较和对中国的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9108 .html